APP下载

着力“五有”,唤醒教师职业激情

2017-05-18姚太元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7年5期
关键词:培训教育教师

姚太元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的功能、师生的学习生活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的兴趣爱好更趋多元化,教育、教师、教学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突出表现是教师的专业素养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这其中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有教育大环境的影响。目前,课程改革已进入攻坚时期,如何唤醒教师的职业激情,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现就当今学校教师的发展现状,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让教师从事教育有尊严

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人们的生活理念、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对教师的精神面貌、社会地位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钱权的过度追求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也侵蚀到了校园这块净土。教师本应该是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一个职业,很难看到显性的经济价值,而因教书行业经济地位不高,致使教师在社会上不受尊重、不被认可的情况十分普遍。其二,社会对教育功能的误读,对教师评价的偏差,也是教师工作尊严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为迎合社会追求升学率的需要,各种针对教师的频繁检查、评比、考核、排名、公示,更是让教师身心疲惫。其三,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作中,教师稍有不慎,就可能会遭到家长的指责,甚至有些家长会利用网络媒体扩大或歪曲事实,使教师颜面扫地。

要让教师有尊严地生活、工作。首先,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浓厚的尊师氛围,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面对利益、诱惑,教师要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精神境界,不争名,不夺利,坚持终身执教,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才能真正提高职业幸福感。其次,教育的本质是培育,而不是竞争。教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成长,而不是通过教师间的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教育主管部门应摒弃那些片面烦琐的检查项目,努力做到少考核,多指导;少排名,多帮助;少检查,多服务。其三,学校应积极建设和谐发展、团结互助的教师团队,多组织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让教师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工作学习,降低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二、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个性

课程改革经历了几个阶段,应该说大多数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新课程标准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不过,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各种各样的改革模式也开始铺天盖地向老师们袭来,一些教育主管部门甚至不顾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以行政手段强力推进某种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全力照搬,机械模仿,今天学洋思模式,明天学杜郎口模式,硬生生地把课堂变成了工厂的车间,把学生变成了生产线上的产品。很多教师都在感叹,不知道该怎么教书了。形式过甚,应付有余,课堂仅停留在浅表层、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致使课堂失去了应有的灵动与个性。

当务之急,一是应帮助教师正本清源,立足校情和学情,对各地推广的课程改革模式,要合理地“拿来”,有选择性地为我所用。二是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心,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大胆张扬自己的教学个性,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彰显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真正的课堂文化应是自由的、平等的、灵动的、充满灵性的课堂。

三、让教师专业成长有选择

被学习、被培训、被教研在当今的学校中十分常见,很多时候,教师都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培训什么,什么时候培训,研究什么,什么时候研究,教师自己是没有选择权的。而名目繁多的培训项目,国培、省培、市县乡镇学校培训,甚至微研课题也要统一分派,教师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消极应对甚至弄虚作假就在所难免了。

真正激发教师参与学习与研究的热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也是当前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各级教科研部门和业务培训机构应充分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明确培训目标,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同时,要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尽量不影响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作为学校,更要帮助教师制定合理的专业成长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并通过校本培训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营造乐学、善学、乐研、善研的校本文化,真正使培训成为给教师最好的福利之一。

四、让教师评职晋升有希望

评职晋升已成为很多教师心中的一个硬伤。一是指标少,城里一线教师评职难、农村教师评职更难。资质相同的教师能否评上高一级的职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身在名校,是否兼职领导岗位。二是硬件差,学历、课题、论文、教学成果、计算机合格证、普通话合格证、继续教育证书、教学竞赛名次,一样也不能少,让不少一线教师苦不堪言。三是资历“浅”,在职称评定中,获奖证书是最过硬的“资历”,但一线教师获奖的概率大大低于兼有领导岗位的教师,乡村教师获奖的机会远远少于大城市的教师。职评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伤害了教师间的感情,也破坏了本该和谐的干群关系。

教师职称评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没能充分地发挥其“奖勤罚懒,奖优惩劣”“能者上,庸者下”的调节功能与制衡功能。关于如何提高一线教师的评职晋升比例,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让一线教师在职称评定上和领导干部“分灶吃饭”,评价政策适当向一线教师、农村教师倾斜,注重教学实绩,打破乡镇、校际界限,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有参与评职晋升的机会。

五、让教师福利待遇有保障

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寒暑假带薪休假、定期体检,与公务员同等的医疗待遇、培训以及住房优惠等福利。毋庸置疑,近几年来,教师在医疗、体检、津补贴等方面的福利待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购房压力大,很多教师都还没有享受到国家“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和“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的政策福利;二是外出学习难,外出培训学习往往只是极少数管理者的专利,大部分的学校中层管理干部、班主任和一线教师很少能有外出学习、参与培训交流的机会。

安居才能乐业。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教师的住房问题,对城市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住房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实质性的政策优惠,使之住有所居。教育主管部门要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成长需求,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争取政策和资金,让更多的基层管理者、班主任和一线教师能够走出去,参与各级各类的学习培训,提升素养,享受到应有的职业成功感。

總之,只有唤醒教师职业尊严,让每位教师的课堂都充满个性,让教师能够自主选择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改革并完善教师评职晋升的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福利水平,才能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让教师能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焕发出无限的生机活力。

(作者单位: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培训教育教师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