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小细节 演绎大精彩

2017-05-18蔡瑞云

教师·上 2017年4期
关键词:细节描写

蔡瑞云

摘 要:好的细节描写是文章的生命,它能让文章彰显“精彩动人”之奇效。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写件完整事情已经没有什么大问题了,但要求其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富有真情实感却有着较大的难度。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表现人物性格或对故事情节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关键细节来精雕细琢、精描细摹,就能赋予文章“血肉”和“生机”,也能给读者身临其境的触动。

关键词:细节描写;精描细摹;精雕细琢;精思细设

作为高年级的语文教师,不难发现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读来平淡乏味、生硬无趣的现象。那该如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得生动感人呢?笔者认为要打破作文“记流水账”的“魔咒”,细节描写至关重要!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使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好的细节描写是文章的生命,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它能让文章水到渠成地彰显“精彩动人”之奇效。

一、精描细摹,融情于景

金圣叹说过:“一花,一毛,一瓣,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但如果只为写景而写景,为写物而写物,那就形同虚设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以为,关于环境、景物的细节描写都应该起到为文章铺垫、渲染气氛、辅助刻画人物和凸现主题的作用。古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既写出了沉郁悲凉之景,更流露出游子浓浓思乡之愁;在《桥》一文中,“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疯狂奔出来,势不可挡。”寥寥数语道出雨大水猛情况危急,更有力烘托出文中老汉的沉稳、无私,读来如临其境。

纵观我们小学生所写的作文,总能看到许多直白的描写:“哇,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怎样让细腻生动的描写替代着这些单调的言语、空洞的呐喊?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阅读、写作指导中能抓住那些出彩的片段引导学生感悟、模仿、创造。久而久之,学生具体而微的描写迟早会令你“怦然心动”。

如曾经就有一个让我眼前一亮的作文出现,一位同学在写《好友,是一盏灯》是这样开头和结尾的:

“记得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午后,天空黑压压的,呼呼的风使劲地摇着教室的树,一片片树叶从玻璃窗前飘然下落。坐在教室里,握着手中失意的卷子,我的心一如灰冷的季节,一片萧条。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原本就悬在半空的心完全落入谷底……”

“从同学家出来,一路寒风依旧,寒意阵阵,紧握手中的试卷,一股暖流悄然涌上心头。乡间的小路一片漆黑,可我心中却一片亮堂。也许,真正的好友就是前进路上的一盏明灯啊!”

我及时肯定这篇佳作的同时,引导学生着重感受文章首尾的环境描写,这里既描绘了隆冬傍晚寒冷的景象,点明好友帮助自己的时间,渲染了“我”考试失利而失落压抑的心境,重点还以环境的冷衬托出朋友心肠之热,如此颇具匠心的首尾呼应,不但使文章浑然一体,还更有力地深化主题,升华中心……

紧接着我强调习作时就得这样用心从多个维度、多种感官、多种视觉、多方角度去发掘身边的环境,去抓住那微小的“细节”,再适时展开想象、联想……化无形于有形,环境场景的描写也能因这些细节而凸显其“血肉丰满”、立体生动的一面,而不再是仅仅流于单一的层面。

二、精雕细琢,凸现主题

1.特写镜头,有的放矢

李准说过:“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起着同样的作用。”可纵观当下学生习作中常见的通病,不是漫无目的人物语言的堆积,就是千篇一律的外貌神态的罗列,这样洋洋洒洒写了许多,结果被老师打上“重写”的评语。学生甚是委屈,写作积极性备受打击,那么,教师应如何正面引导,让这种情况有所改观呢?

先看在《一面》中作者三次由远及近、由模糊到清晰、由整体到局部的有“预谋”的外貌描写把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穷人》一文中,渔夫那一段话语也感人肺腑:“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严肃的神情,朴实、真诚甚至有点“语无伦次”的言语让渔夫那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跃然纸上……我以课内阅读为契机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神态描写不在多而在精;不在全而在细,不论是写人还是写事文章,并非一定要把语言、神态、动作一一写全,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抓住其中能突出人物特点和文章中心的一两个方面来进行细致的刻画,写出特色、写出真情,方能打动读者。

2.分解慢镜头,锦上添花

“如果细节是一个动作过程,可以将其分解成一连串细微动作,尽量运用丰富传神而考究的词句来描述。”这样的“慢镜头”方法在小学语文课本也有例可循:“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这样的语言俯拾皆是,我以课文为蓝本,深入浅出地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接着从学生平时的练笔中对症下药。

比如,一学生在写小女孩帮孕妇系鞋带时是这样写得的:

见孕妇阿姨下腰困难,小女孩连忙上前帮孕妇系好鞋带,并朝孕妇笑了笑。

再看看加上细节后的描写:

“阿姨,还是让我来吧!”小女孩稚气的声音驱走了孕妇瞬间的尴尬。她跑了过来,迅速下蹲,小手捡起散开的鞋带,拉紧……随即一只漂亮的“白蝴蝶”飞上了鞋面,小女孩歪着头端详了下,直起身子朝孕妇腼腆地笑了笑。

原文用“上前、系好”两个词语来简单叙述了小女孩助人的经过,给人机械、枯燥之感,文章的感染力不强。修改后的片段将小女孩帮忙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解、定格、放大、延长,把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特别是使用了“跑、蹲、捡、拉紧、交叉、対结、端详、直起、笑”等一连串细腻传神的动词,结合一系列形容词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给细节描写锦上添花,完整地把一个可爱、伶俐、乐于助人的小女孩活脱脱地带到了读者面前。我经常在学生习作时强调,文章的关键环节就得“捕捉细微”再“慢镜头”展现,才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动。

三、精思细设,丰满题材

1.细节巧设活题材

文似观山不喜平。新颖的题材、别具一格的构思会给文章带来意犹未尽的表达效果。可是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能精巧构思的毕竟屈指可数。比如,写 “我学会了 ”主题时,大多学生会选“学煮菜”“学骑车”等习以为常的题材。而此时下笔如果再一蹴而就的话,那作品就会毫无看头。那怎样做到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呢?这就得引导学生巧设细节,铺设小插曲——学煮菜不小心忘了放盐;学骑车摔了再爬,爬了再摔……有了这些“波折”,再结合合理的想象、联想进行艺术加工与再造,让文章因这些“细节”的小插曲,唱响“具体生动”的主旋律。

2.细微之处见真情

伟大的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在平时习作指导时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之美”,这样才能以小见大,创新作文。比如,在撰写“母爱”为主题的习作中,大多数学生以“雨夜送孩子看病”等事例为题材,落了俗套。然而,妈妈为孩子做的何止这些呢?班上就有一位学生以“水杯里的爱”为题,记叙母亲随着季节变化据己喜好泡各种茶……读来情真意切、真挚动人。这样甄选自己生活中亲身经历的甚至熟视无睹的“细节”来写,不正是我们文章“于平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的真谛之所在吗?

阿基米德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我想,习作时如果能着眼于“细节”这个小支点,就一定能演绎出文章的“大精彩”。

參考文献:

[1]孟迎新.细节描写在写人叙事中的妙用[J].语文教学通讯,2010(4).

[2]应允兰.妙用细节描写[J].少年时代(中高年级版),2011(11).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细节描写
无限风光在“细节”
于细微处见深情
巧用细节描写, 塑造人物形象
老舍《我的母亲》之细节描写教学
如何恰当合理地以技巧升华情感
于细节处绽放光彩
于细节处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