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弟子规》对高中学生“做人教育”的启示

2017-05-18李发新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7年5期
关键词:弟子规生活习惯礼仪

李发新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作为儒学经典,它的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它在礼仪道德建设、处事求学、待人接物等方面都给我们确立了规范、带来了启示。本文就从《弟子规》的内容分析出发,探究《弟子规》对学生“做人教育”的启示。

一、《弟子规》的内容概要

1.《弟子规》概述

《弟子规》由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根据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当时叫《训蒙文》,主要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生活规范、求学问道的态度和守则等,后来《训蒙文》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定名为《弟子规》。几百年来,《弟子规》被誉为启蒙养正、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并且备受推崇。

2.《弟子规》的主要内容

《弟子规》采取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其内容是以《论语》“学而篇”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主要分为七部分,除了“总叙”之外,包括“入则孝”篇、“出则悌”篇、“谨”篇、“信”篇、“泛爱众”篇、“亲仁”篇和“余力学文”篇。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二、《弟子规》对高中学生“做人教育”的启示

1.礼仪道德培养方面的启示

讲求礼仪和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弟子规》的总叙中就明确提出要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之人,这是学习知识和研究学问的前提。也就是说,《弟子规》认为,一个人的礼仪道德素质修养是做人的前提,要比他的学问更重要。这正和当下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改革“以人为本”,先做人,后做事的原则相吻合。在培养礼仪道德规范方面,《弟子规》首先就强调了“孝”,孝敬父母也是一种礼貌和礼仪。父母的问话要及时应答,父母的教诲要认真聆听,出远门要提前告知父母,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等,除了孝顺父母以外,还提到了兄友弟恭,尊敬长辈,长幼尊卑有序等思想,其实也都强调一个“礼”字和一个“德”字。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子女与父母长辈的相处方式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长辈站着的时候,晚辈绝对不可以坐着这样的规范,现如今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但是作为礼仪之邦,《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大部分道德礼仪规范仍然可以作为学生“做人教育”的教科书范本,还是值得我们传承下去的。

2.生活习惯、为人处事方面的启示

在日常生活中,《弟子规》也强调了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意义,讲述了基本的为人处事方面的道理。例如,《弟子规》中提到要早起床,珍惜时光,起床后要洗漱干净,便后要洗手,穿戴要整洁,家里的东西要归置整齐,避免杂乱等有利于提高自我素质修养的生活习惯,对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意义重大。另外,在为人处事方面,还提到了一些良好的待人接物的习惯,例如,进门之前应先打招呼,敲门或询问:“有人在吗”;想借用别人的物品,也应该先请求别人,征得别人的同意;借了东西要及时归还;说话要讲诚信、实事求是、少言慎行;不知道真相,不要胡乱发表意见,以讹传讹;不要背后议论人的短处等,这些为人处事的好习惯正是当今学生所缺乏的。

3.求学态度与学习习惯方面的启示

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与学生性格、为人处事方式息息相关,对学生求学态度以及平时学习习惯的培养也可以说是“做人教育”的一部分,而《弟子规》中的“余力学文”篇就在这方面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例如,在求学态度方面,提到“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这其实是告诉我们要有虚心学习的态度,要肯读书,才会避免依照自己的偏见做事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同时也启发学生,做人不可以固执己见,要不断学习,才能探求真理;还有“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这是告诉我们学习要专一,不能一门学问没搞懂,又想搞其他学问,做事上也要如此,要有计划一件一件地做,先把一件事情做好,再去忙其他事;另外还强调了不懂就要问,遇到挫折不能自暴自弃等。这些都是当下很多学生所欠缺的,同时也是学生能够终身受用东西。因此,平常在学生教育管理中,我们应该灵活运用《弟子规》,逐步培养训练学生的正确求学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运用《弟子规》对学生进行规范教育的研究”课题(课题批号:WW〔2016〕145)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民勤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弟子规生活习惯礼仪
当心!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摧毁你的听力
弟子规
弟子规
筷子礼仪
一日三餐
礼仪篇(下)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