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活动课程化要解决好几个问题
2017-05-18王世忠
王世忠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些年来,各校纷纷组建了一些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的兴趣社团。其做法大致是让一些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建社团,由学校统一配备有相关特长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实事求是地讲这是一种“粗放式”的社团组织形式,而要做到社团活动精细化,就必须要使社团活动课程化。
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与爱好选择活动内容
从泰勒的课程论可知,要使活动课程化,就必须解决为什么要教(要实现什么教育目标)、教什么(选择所教内容)、怎样教(用什么方法来组织和排列教材)、怎样评价教的结果(检查目标是否达到)四个问题。而目前各校的社团活动只是粗略地勾勒出了一个活动框架。如,球类运动、技能训练、创作发明、航模创客、器乐绘画、园艺棋艺、舞蹈摄影、书法播音、英语交际、电子动漫、当地特色工艺学习等,但并未形成完整有序的课程体系,因此,学校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爱好,编写一系列社团活动所必需的“教材”,即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才能保证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编排活动内容
确定了活动内容,就要对活动内容进行有序的编排。社团活动课程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因此,教材的选用及编排,要从学校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常情况下,对同一社团不同基础的学生所选用的活动内容,要根据学生年级和认知水平的不同来确定,可大体分为基础班、发展班、专业班等几个层次,学生达到一定水平后可升级。就如同学科课程一样,在整体设计上要有思考:一要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经历,二要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三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四要实现科学性、系统性、连续性的统一。其次,对于本项活动课程的三维目标、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内容的框架结构、每年度课程实施需要的课时,活动的具体形式和手段等都要进行系统设计。对于活动内容的编排,最好选用单元主题的方式进行,每单元都要有明确的主题,避免社团课程成为活动的堆砌。
三、要以多角度评价引领社团活动的开展
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发展,活动课程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发展过程,更要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进步的情况,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也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教师可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对学生进行管理评价。如,从考勤、平时表现、活动成效等方面對学生个体做出评价,学校可从活动课程的计划安排、内容实施、活动效果等方面对指导教师的活动安排做出评价,并将各类参赛结果纳入考评范围。
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自身条件,制订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真正地将社团活动课程化。
四、要根据不同活动制定不同培养目标
开展社团活动,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弥补学科类课程的不足,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活动课程以获得直接经验、培养综合能力、发展个性为主要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创造意识及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这一规定体现了活动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而不同类别的社团活动,应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并且每一次活动又要有具体的目标,它们共同为达成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服务。因此,每一种活动课程都应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活动内容,制定不同的活动目标,才能真正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的发展需求,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永昌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