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制性升压与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于ICU多发伤休克患者中的价值

2017-05-18施剑

中外医疗 2017年8期

施剑

[摘要] 目的 探析对ICU多发伤休克患者采取控制性升压与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ICU多发伤休克患者,均采取控制性升压,根据不同的复苏方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液体复苏,研究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复苏时间、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研究组复苏时间(90.0±25.3)min、复苏后PT(10.1±1.1)s、复苏后C-反应蛋白(101.2±11.6)ng/L,复苏后Hgb(102.7±12.6)g/L、复苏后CVP(7.3±1.1)cmH2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IC发生率11.76%、MODS发生率5.88%、病死率1.9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ICU多发伤休克患者采取控制性升压与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效明确,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ICU;多发伤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

[中图分类号] R4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3(b)-011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damage control recovery and limited fluid resusc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multi-wound shock in ICU. Methods 10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ulti-wound shock in ICU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November 2016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nd adopted the damage control recovery,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51 cases in each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covery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fluid recovery,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adopted the limited fluid recovery, and the recovery time, clinical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covery time, PT after recovery, C-reactive protein after recovery and Hgb and CVP after recovery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respectively(90.0±25.3)min,(10.1±1.1)s,(101.2±11.6)ng/L,(102.7±12.6)g/L and(7.3±1.1)cmH2O,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DIC and MODS and morbidity rate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11.76%, 5.88% and 1.96%,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damage control recovery and limited fluid resusc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multi-wound shock in ICU is definite with good safety, which is worth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ICU; Multi-wound shock; Limited fluid recovery

在臨床上,ICU多发伤休克是比较常见的急危重症,在初诊时,多数患者原发性疾病严重,伴有活动性出血,难以控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对于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大量输入不合理的液体与血量,不仅会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还会出现很多并发症[2]。随着临床上对休克的发生机制认识不断提高,采取控制性升压与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救治患者,获得良好效果,该文笔者为进一步探析其临床价值,将2011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ICU多发伤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02例ICU多发伤休克患者。根据不同的复苏方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研究组: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20~70岁,平均(45.3±7.8)岁;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19例,年龄21~70岁,平均(45.6±6.9)岁;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就诊时均根据国际创伤急救复苏ABC原则进行实施救治,快速评估患者伤情,吸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机械通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等,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同时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进行液体复苏,快速输入平衡盐、胶体溶液,对患者病情进行明确诊断,抑制活动性出血后再行手术。

1.2.1 研究组 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主要是通过控制患者液体的输入速度及输入的量,维持MAP(平均动脉压)在40~50 mmHg。

1.2.2 对照组 采取常规液体复苏。快速恢复患者有效血容量,维持MAP在60~80 mmHg,保障患者机体心、脑等重要脏器血供。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进行记录两组患者复苏的时间、复苏后PT(凝血酶原时间)、C-反应蛋白水平、红蛋白含量、CVP变化情况,统计病死率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正态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复苏时间、复苏后PT、复苏后C-反应蛋白,复苏后Hgb、复苏后CV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

研究组DIC发生率11.76%、MODS发生率5.88%、病死率1.9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以往传统的观点认为,在接收ICU多发伤休克患者后,首先应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并早期进行大量补液,进而恢复患者部分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各组织气管血液灌注情况,维持患者血压在正常范围内,以挽救患者生命[4-5]。ICU多发伤休克主要是指患者機体功能障碍,机体细胞代谢发生紊乱,组织灌注不足的一种病理过程,同时该类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也发生减少。近年来,临床上不断深入研究,对休克复苏重新有了新的认识,并提出了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方法,也称其为延迟性液体复苏或者低压性液体复苏。在文献[6-7]中指出,ICU多发伤休克患者,在没有对患者活动型出血进行控制的情况下,不适合进行大量的补液复苏治疗,也不要求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多主张在手术止血后,维持机体需要液体即可,虽然血压低于正常范围,但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之后再行充分复苏。限制性液体复苏不仅能够恢复患者血流灌注情况,减轻患者酸中毒情况,减少出血量,同时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还能够避免对机体内环境级代偿机制过于扰乱,降低并发症的情况的发生,最终提高患者存活率。限制性液体复苏量化的标准便是控制性升压,由于患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其每个人的补液量也不一样,因此,维持患者MAP在40~50 mmHg,能够增加患者72 h内的存活率,这对预防早期死亡有积极的意义[8]。

该研究中,研究组复苏时间(90.0±25.3)min、复苏后PT(10.1±1.1)s、复苏后C-反应蛋白(101.2±11.6)ng/L,复苏后Hgb(102.7±12.6)g/L、复苏后CVP(7.3±1.1)cmH2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徐应臣的研究中[9],观察组通过限制性液体复苏,其复苏时间(91.0±24.8)min、复苏后PT(10.7±1.3)s、复苏后C-反应蛋白(102.1±10.6)ng/L,复苏后Hgb(104.2±11.4)g/L、复苏后CVP(7.0±1.4)cmH2O均优于对照组常规液体复苏的结果一致,此结果均说明,对于ICU多发伤休克患者采取大量补液会稀释其血液,对患者凝血功能造成破坏,而C-反应蛋白与凝血酶原时间是能够直接反应患者机体凝血功能和组织感染、损伤的敏感指标,这与患者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该研究中,研究组DIC发生率11.76%、MODS发生率5.88%、病死率1.9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李力卓等[10]研究中,试验组MODS发生率7.35%、DIC发生率12.45%,死亡率病死率2.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结果一致。对于ICU多发伤休克患者采取控制性升压与限制性液体复苏,还能够明显改善脏器功能及血流灌注,对组织器官起到保护作用,减轻炎症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对ICU多发伤休克患者采取控制性升压与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效明确,安全性好,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卢广轩.控制性升压与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于ICU多发伤休克的临床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4):721-722.

[2] 樊建林,公保才旦,钱惠岗,等.损伤控制复苏在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0, 26(7):620-623.

[3] 孔金水,刘子永,黄波,等.损伤控制复苏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5, 5(23):205-207.

[4] 张峰.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3):12-13.

[5] 姚建辉,路江鸿.限制性液体复苏与积极液体复苏在抢救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6):119-121.

[6] 郝继山,季庆,孙清,等.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疗效[J].中华创伤杂志,2015,31(2):124-127.

[7] 李东.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严重创伤合并休克早期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8):152-153.

[8] 谢德平.损伤控制技术在危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1): 157,160.

[9] 徐应臣,谢勇,李尔,等.损伤控制策略在严重创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J].西部医学,2013,25(7):1044-1047.

[10] 李力卓,何松柏.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损伤控制手术在严重多发伤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急诊救治中的意义[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6,38(4):34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