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秋感怀

2017-05-18陈旭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2期
关键词:雪域月饼阿里

作者简介:陈旭(1983.10-),男,汉族,陕西子长人,法学硕士,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原工作于陕西省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现供职于西藏阿里地委党校(从事援藏工作)。

来西藏阿里地区从事援藏工作已经两个多月了,不知不觉中,今日已是中秋佳节。

中午的时候和妻子视频,看到她回到娘家,与家里人正围在一起吃火锅,女儿在地上跑来跑去,其乐融融,让我这个身在远方的人,心里多了一丝宽慰。下午,同是来自陕北的高宝军邀请我们几个援友吃了一顿“团圆饭”,那原汁原味的吴起炖羊肉让人回味无穷,也让我收获了一份“他乡遇故知”的喜悦。

晚饭后,一个人来到狮泉河畔,顺着长长的河堤,听着哗哗的水声,望着皎洁而硕大的月亮缓缓升起,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思念之情,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滋味令人顿觉周身一阵清冷。

月亮不知不觉中,爬过东边的高山,把银色的光辉轻轻地挥洒下来,狮泉河顿时熠熠生辉,波光粼粼,整个阿里都笼罩在这柔柔的月光里,红柳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摆着枝桠,几只野狗懒散地卧在房子前面,微闭着眼睛,一动不动。街上的行人不多,汽车也少,整个狮泉河镇显得有几分荒凉,有几分静谧,也有几分神秘。

这雪域高原的月亮看起来要比陕北高原要大要亮,或许是我好长时间没有这样专注地看过月亮了。看着看着,一下子又想起了儿时过中秋节的情景了。

记得是在上中学以前,中秋节在我的脑海里就是吃月饼的节日。母亲会在中秋节来临之前,便开始买红糖,炒花生,炕芝麻,把一切准备工作先做好,然后,等到了十五的那天,早早地从山里回来,吃过晚饭以后,拌好馅,和好面,添几把柴火预热好锅,把月饼模子拿出来,便开始给我们做月饼了。从太阳落山一直忙活到月亮照亮整个山村的时候。在煤油灯下,父母亲围在锅台前,一个制作,一个负责在大锅里烙,月饼的香味弥漫了整个院子。我们姊妹几个先是爬在锅台边等,看着一个个月饼由白变黄,口里噙着的涎水只管往肚里咽,就是等不上吃月饼。好不容易等月饼可以出锅了,大人却不让动,怕把我们的嘴烫伤,于是我们几个开始了起来,嚷的嚷,哭的哭,一阵把闹腾之后,月饼也凉得差不多了,我们便拿着刚烙出来的月饼拿到满院子转,吃一会儿,耍一会儿,显然这中秋节是我们孩子们的。第二天到了学校,每个孩子书包里都会装几个月饼,一方面是为了当干粮,课间充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炫耀,同学之间相互对比,看谁的月饼花纹好看,比谁家的月饼味道好吃,月饼就是我儿时的最爱。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从农村走到了城里,家里自己烙月饼的机会越少了,更多的是从超市里买几包回来。虽然超市里的月饼包装越来越好,种类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高,而月饼的味道却再也寻不到儿时老家里的那个味,我再也不喜欢吃月饼了。

今年的中秋之夜,孑然一身徘徊在狮泉河边,在清辉的普照下,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而平和,远处的茫茫雪山若隐若现,倒映在水里的大圆盘一会儿圆,一会儿扁。或许,无法与家人团聚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中秋节的意义。

岁月静好,我心安然。虽然不能与自己的家人一起团圆,但是,为了祖国的安定团结,边疆的稳定发展,这点个人的付出又算什么呢?于是,作诗一首,以示自勉:

今又逢中秋,时序动参商。

独在狮泉河,雪域多荒凉。

至此两月余,思绪念家乡。

阿里谁相问,寒灯一束光。

高声问明月,明月独惆怅。

乡愁寄祥云,祥云自飘扬。

举目向雪山,巍峨阻且长。

轉瞬寒风起,顿觉四周凉。

虽有同胞情,无处诉衷肠。

愁颜与衰鬓,游子不哀伤。

祝语归心底,最忆月饼香。

犹闻歌舞声,千里同欢畅。

唯恐虚此行,理应当自强。

小心履使命,大爱献边疆!

猜你喜欢

雪域月饼阿里
挑战雪域之巅
雪域时光
中秋节里吃月饼
云上阿里
月饼
辰辰带你游阿里
一起来做月饼吧!
雪域高原
雪域之巅
月饼你喜欢啥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