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小衔接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摭谈
2017-05-18王芹
王芹
[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说,自学能力重在培养,时机尤为重要,教师要抓住时机,做好初小衔接,为初一学生的自主学习牵线搭桥、穿针引线、锦上添花、扬帆起航。
[关键词]初小衔接;时机;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0001901
对初一新生而言,无论是学情、教师还是教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做好初小衔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摆在眼前的问题。但“自学”不是放任,更不是浅薄地激发学生兴趣即可。自学能力重在培养,时机尤为重要,起始年级初一就恰恰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黄金时机。
一、一词一题一展示,抓住时机为自主学习牵线搭桥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好的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但预习不是读读记记翻翻看看流于形式,方法很重要。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才能灵活运用。以字词教学为例,语文课标中第三、第四学段的字词教学可谓无缝衔接。但自初一开始,字词考查方式风格大变,不再是一对一的拼写、组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还应做到准确把握试题所提供的信息,弄清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善于将字形、字音乃至字义结合起来辨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学生进行了一个月的初中学习生活后,笔者改进了字词预习作业:熟读课文两至三遍,借助资料,设计一道有挑战性的题与大家分享。
这种“变脸”后的字词预习作业更受初一学生的喜爱,这“一想”“一查”“一设计”每每是学习精华所在,“一人一面的字词预习”才会形成自己的认知,也是因材施教的根本。
二、一景一文一回顾,抓住时机为自主学习穿针引线
面对初小衔接的初一新生,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旧知与新知及未知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为此,在学习每一单元后,笔者总会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对教材进行整合。如在学完人教版七(上)第一单元后,就“景物描写的作用”笔者设计了一节微课《相约第一单元,品味景物描写的作用》,从学情出发,语言风格上尽量生动幽默,贴近学生心理,将景物描写的几大作用变身为“月亮代表我的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雪花纷纷暗铺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幻化为人一生情——暗示了人物命运”,最后总结方法为“察言观色,我口问我思,我手写我心”。
事实上,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中考语文能力的一项重要考查点。因为前有每一课细嚼慢咽地品析,现有得心应手的方法引领,后有无数佳篇实践品味,所以抓住了每一次要点梳理的时机,就是为学生自主学习穿针引线。
三、一疑一议一个性,抓住时机为自主学习锦上添花
初一的课堂重要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要启发学生多思善问,对未知的事产生不断探索的兴趣。在反复翻阅了五至七年级的语文教材,研读了语文新课标第三、第四学段目标后,在主问题的设计上,笔者力求设计得具有启发性、探究性,课堂上尽量少提问题,留足时间让学生质疑解疑。如执教人教版七(上)《女娲造人》一课时,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个神话故事违背了科学性,今天学习这个故事是否有意义?在初一教材中选编神话故事是否合适?执教人教版七(上)《风雨》一课在结课前,笔者出示了作家王蒙及贾平凹语录中的三段话,让学生细品文章,结合评价,谈谈对贾平凹及其散文文风的认识。
抓住每一个时机,让学生“疑”,让学生“议”,让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
四、一笔一画一品味,抓住时机为自主学习扬帆起航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材加大了中国古代优秀诗文的比例,仅人教版七(上)教材中就有7篇。相较于小学12册教材中仅有3篇,那真是量的突破。如何能做到质的飞跃呢?在七(下)《狼》的教学中笔者抓住时机,找到了突破口。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后,笔者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变文为图,用图画来讲述这个故事。第二天上课,学生组内依图讲故事,在巡视时笔者发现有的学生扭扭捏捏地用手压着自己的作品,有的学生掩嘴偷笑,还有的学生憋不住直接趴在桌子上狂笑。但渐渐地,笑声小了,每个组传来激烈的讨论声:有的说猎人扔骨头应画成抛物线,因为原文写“投以骨”;有的说猎人画得太死板了,神情要有變化,因为书上说了“屠惧”“屠大窘”“屠暴起”;有的说狼也要有表情呀,你看,它一会儿“眈眈相向”,一会儿“目似瞑,意暇甚”……下课铃响起时,学生仍意犹未尽。笔者抓住时机再布置家庭作业,即画作返工。第二天,看着学生重新交上来的作业,笔者真有些小激动呢。抓住时机,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如此生动;抓住时机,流淌的文字变成了流动的画卷。
陶行知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深信抓住时机,顺应学情,以学定教,自主学习终会破冰起航。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