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尔羌河的玉石与中国西部玉矿资源区
2017-05-18叶舒宪
叶舒宪
2016年9月3日,丝绸之路昆仑河源道科考活動的第三天一早,考察团从帐篷和睡袋中钻出来,享用一碗方便面,即从宿营的叶尔羌河谷月亮山下滩地出发,向叶尔羌河与塔什库尔干河的交汇处进发。在连续翻山越河的艰巨考验下,25辆越野车中已有两辆因为故障而中途退出,返回喀什。不过,连续两夜在昆仑大山深处的睡袋露宿,并没有动摇考察团成员的豪迈之情。中午时分,考察团驱车抵达两河交汇处的边防站营地。武警官兵们临时杀羊为我们一行80多人准备手抓饭,忙得不亦乐乎。
此时,只见一座大桥横跨在即将汇入叶尔羌河的塔什库尔干河上。考察启程两天来,还没有真正找到叶尔羌河流域出产的玉石标本。就在这里,我们看到路边的塔吉克族老乡摆放在房前的一排玉石原料,有青白玉、青玉和墨玉。其中的墨玉最具特色,表面看上去是黝黑黝黑的颜色,用强光手电照上去,则显现为豆绿色。质优者质地细腻坚韧,莫氏硬度达到6.5以上,成为近年来玉器市场的玉料新宠。由于产地属于塔什库尔干县的塔河流域,所以民间俗称为“塔青”、“黑青”、“墨碧”。这种玉料也有籽料与山料之分,目前所知的储量有限。墨玉在古代的开采和使用情况不明,还缺乏系统的资料梳理和研究。从《尚书·禹贡》所言“禹赐玄圭,告阙成功”,到《穆天子传》所载“癸亥,至于西王母之邦。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黑色的玉圭与玉璧,在大禹开创的夏代到西周年代,显然都潜含着某种特殊的寓意。
2014~2016年7月,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联合《丝绸之路》杂志社和中国甘肃网等组织了个共10次玉帛之路考察活动,划出一个总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的玉矿资源区。目前所知其最东的玉矿点为渭河上游地区甘肃武山县的鸳鸯玉矿,其特色是黑色的蛇纹石玉,加工为薄片时则显出绿色。不过蛇纹石硬度不高,质地也不如透闪石那样致密,不为今日的玉器收藏界所重视。如今,根据塔什库尔干出产的多种颜色的透闪石玉,有理由把西部玉矿资源区的西界划定在中国新疆的帕米尔地区,即古代所称的葱岭河。那无疑是国土最西的边境线一带,与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比邻。
9月4日下午,考察团赶到塔什库尔干县城边的石头城和拜火教墓地调研,只见一处群山环绕的风水宝地,巍峨的雪山连绵起伏,横亘在国境线一带,塔什库尔干河在平坦的河谷地带伸展开来,显得柔美而旖旎。
我国的西部玉矿资源区从帕米尔高原开始向东延伸,涵盖西昆仑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马衔山,直抵西秦岭的渭河源地区。按照今日的公路里程来算,大约东西纵横3500公里。这样广大的玉石资源分布区域,一定会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不过,这却和《山海经》所记录140座山出产玉石的现象更加接近了。古书中隐藏的真实信息,有待于用持久的田野考察去逐步揭开其真相。从塔什库尔干到西安的公路里程约4000公里,也基本吻合《管子》所说的美玉来自8000里之外的牛氏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