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例

2017-05-18孙叶建潘钰蔚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丘疹水疱表皮

孙叶建 潘钰蔚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例

孙叶建1潘钰蔚2

临床资料 患者,女,47岁。因躯干、四肢水疱、丘疹伴痒30年加重1年入院。30年前患者双下肢胫前出现丘疹,结节,水疱,结痂,自觉瘙痒剧烈。在当地医院拟“痒疹”予中药、抗过敏药(具体药物及药量不详)口服和药膏(具体药物不详)外用,皮损有所好转,但愈后留有瘢痕,停药后不久即复发。患者瘙痒难忍,搔抓后皮疹逐渐向膝关节、上肢及颈背部发展,在外院病理诊断为“扁平苔藓”。予药物治疗后好转,但仍反复发作,心情烦躁时发作或加重。门诊治疗仍反复发作,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拟“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收住院。起病以来,患者无瘢痕性脱发,无黏膜损害,饮食、睡眠尚可,二便正常。患者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育有两子,一子体健。其家族中多人患类似疾病,无其他家族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 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颈背部、腰中部及骶尾部、上肢伸侧、小腿伸侧及侧缘、双侧足踝见大片密集的暗红色丘疹、结节,部分相互融合成斑块,表面粗糙肥厚、破溃、鳞屑、结痂及有散在的粟粒大乳白色丘疹。部分瘢痕沿抓痕成条索状分布,偶见水疱,尼氏征(-),双足趾甲黄褐色甲板缩小、增厚,双手指甲及黏膜无异常(图1,2)。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可见表皮下水疱形成,疱底下方成纤维细胞增生,结合临床描述,考虑“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图3)。诊断: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图1 颈背部、腰中部及骶尾部、上肢伸侧见大片密集的暗红色丘疹、结节,部分相互融合成斑块,表面粗糙肥厚、破溃、鳞屑、结痂及散在粟粒大乳白色丘疹 图2 双足趾甲黄褐色甲板缩小、增厚 图3 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可见表皮下水疱形成,疱底下方成纤维细胞增生(HE,×100)

家系调查及遗传方式分析:该家系中共有4代25名成员(图4),其中该病患者为10例,男女各5例,所有患者均在10~20岁发病,表现为正常皮肤在受到摩擦或者外伤后出现水疱、瘢痕和粟粒大丘疹,伴有不同程度瘙痒。该家系中先证者的外祖母I 2岁患有此病,与第一任丈夫I1生子均患此病,且症状较重,在I1去世后,I 2嫁给了I 3,生下II 5(患病)、II 7(正常)。所有患者中以II 2、II 3及III 5症状相对严重,瘙痒剧烈。该家系连续4代均有患者,双亲中至少有1人患病,呈垂直连续遗传。男性和女性的子女均可患病,发病与性别无关。家族中为患病者与正常人结婚后其子代未患病。因此,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图4 家系图

讨论 遗传性大疱型表皮松解症(EB)是典型的机械性大疱病,以皮肤轻微外伤后出现大疱为特点[1],它分为三型:单纯型(EBS);交界型(JEB)和营养不良型(DEB)。DEB是由于编码基底膜带锚状纤维的主要组成成分-VII胶原基因COL7A1的突变所致,该致病基因定位于3号染色体的3P21.3区域,迄今在COL7A1上已是检测出200种突变[2]。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DEB中一种少见的临床亚型。本病名由McGrath等[3]于1994年首次提出,可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主要特征表现为生后出现四肢伸侧大疱,多在10~20岁发病,皮疹以胫前为主,瘙痒剧烈,主要表现为大量抓痕、瘙痒性丘疹,结节或斑块,而通常不易发现水疱。本例患者为先证者,其与家族成员的临床表现均符合痒疹样营养不良型EB。此亚型与显性遗传性营养不良型EB的另一亚型-胫前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发病年龄晚,皮损主要分布于胫前。本家系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患病,呈垂直连续遗传,男女均可患病,家系中正常成员与正常人婚配后其子代不患病。因此该病在此家系中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本病临床上极易误诊为各种获得性瘙痒性皮肤病,及时行组织病理检查。本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多对症处理,注意保护、避免搔抓及各种外伤,在病情严重时,有短期系统或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有效的报道,也有系统使用维A酸有效的报道。瘙痒明显可外用或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口服抗组胺药可缓解症状。也有口服环孢素对某些病例有效的文献报道[4]。

[1] Gedde -Dahl T Jr. Epidermolysis Bullosa. A Clinical,Genetic and Epidemiologic Study[M].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71.1-180.

[2] Salsas-Alanis JC, Amara-Guerra M, McGrath JA. The molecular basis of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in Mexico[J]. Int J Dermatol,2000,39:436-442.

[3] McGrath JA, Schofield OM, Eady RA. Epidermolysis bullosa pruriginosa: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with distinctive clinicopathologica l features[J]. Br J Dermatol,1994,130(5):617-625.

[4] Yamasaki H, Tada J, Yoshioka T, et al. Epidermolysis bullosa pryriginosa(McGrath) successfully controlled by oral cyclosporin[J] . Br J Dermatol,1997,137(2):308-310.

(收稿:2014-10-07)

1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医院,江苏淮安,223200 2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南京,210042

潘钰蔚,E-mail: panyuwei-80@aliyun.com

猜你喜欢

丘疹水疱表皮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得了丘疹怎么办?了解这几点治疗方式很重要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不同治疗时机对扁平苔癣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