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在危重患者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7-05-17由丽丽
由丽丽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辽宁朝阳122000)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在危重患者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由丽丽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辽宁朝阳122000)
目的重点剖析PCT(血清降钙素原)在危重患者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取危重患者75例,对其进行血液微生物的科学培养,结合结果将本次入组的75例研究对象分成未感染组及感染组,测定其PCT以及CRP,对比上述两种指标对诊断危重患者感染情况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未感染组患者的CRP为(3.02±0.40)μg/L,PCT为(14.98±0.96)mg/L,感染组患者的CRP为(4.50±1.30)μg/L,PCT为(23.02±9.86)mg/L(P<0.05);检测CRP,对重症患者进行感染诊断时,特异性有17.65%,敏感性35.29%;检测PCT,特异性达到32.35%,敏感性达到58.82%,PCT在特异性以及敏感性方面均优于CRP(P<0.05)。结论PCT用于危重患者感染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均显著高于CRP,早期诊断危重患者感染时检测PCT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PCT;CRP;感染诊断;应用价值
由于危重患者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进行临床治疗,且在治疗期间因病情危重会实施导尿、气管插管等侵入型治疗措施,这样一来,危重患者与普通患者相比,便更容易产生感染问题[1]。如果危重患者出现感染,不仅会其治疗原有疾病产生干扰,同时,也会加重病情。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多个器官产生功能性障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抗感染一直以来是医院重症监护科室中的一大难题[2]。因此,只有及时诊断危重患者的细菌感染情况,才可为及时进行抗菌治疗争取最佳时间,进而为提升危重患者的生存率创造有利条件[3]。本文主要探讨PCT在危重患者感染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从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危重患者中抽取7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44例,女31例;年龄35~85岁,平均年龄(54.2±5.9)岁。两组患者均无甲状腺、肾功能不全者,在原发病基础上合并有脑卒中、红斑狼疮、高位截瘫、药物中毒、肺气肿、肠梗阻、颅脑重度损伤、消化道出血或者穿孔者等危重患者。对其进行血液微生物的科学培养,结合结果将本次入组的75例研究对象分成未感染组及感染组,感染组有患者34例,未感染组有患者41例。
1.2 方法对本次入组的75例患者,均给予原发病的治疗,同时,进行营养供给、维持电解质、水平衡等基础治疗。然后在确诊后的1天内,对其取静脉血实施微生物的科学培养,并对其CRP以及PCT进行测定,抽取静脉血2 mL,在检测CRP时,通过免疫比浊法完成检测,检测设备为:7600-210日立生化分析设备,将线性范围控制在0 mg/L至420 mg/L内,试剂为绩水试剂(日本)。运用酶联荧光法对患者的PCT进行检测,通过全自动miniVIDAS免疫系统进行分析,试剂为:biomerieux,取得的测量值均在0.05 ng/mL至200 ng/mL范围内。其中,微生物经过培养,结果显示阳性者分成感染组,阴性者分成未感染组。CRP超过10 mg/L表示阳性,PCT超过0.5μg/L表示阳性,对比两组患者的PCT、CRP情况,判断PCT、CRP用于危重患者感染诊断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
1.3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使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后,在本次入组的75例危重患者中,总计发现感染者34例(45.33%),未感染者41例(54.67%)。
2.2 未感染组患者的CRP为(3.02±0.40)μg/L,PCT为(14.98±0.96)mg/L,感染组患者的CRP为(4.50±1.30) μg/L,PCT为(23.02±9.86)mg/L,经过比较发现,感染组在CRP以及PCT值方面均比未感染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CRP与PCT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CRP与PCT比较(±s)
感染组(n=75)4.50±1.30 23.02±9.86组别CRP(μg/L) PCT(mg/L)未感染组(n=75)3.02±0.40 14.98±0.96
2.3 通过CRP以及PCT值为重症患者进行感染诊断时价值对比:通过检测CRP,对重症患者进行感染诊断时,特异性仅有17.65%(6/34),敏感性35.29%(12/34);通过检测PCT,对重症患者进行感染诊断时,特异性达到32.35%(11/34例),敏感性达到58.82%(20/34)。通过PCT对危重患者的进行诊断,在特异性以及敏感性方面均优于CRP(P<0.05)。
3 讨论
现阶段,在老年与小孩患者中比较常见重症感染疾病,其发生率比较高,而对重症感染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与提高患者预后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选择一种具有较高准确性的客观观察指标,逐渐变成临床上的一个重点研究问题。而经过人体内的酶切作用后,血清降钙素这种降钙素的前肤物质能够转变为降钙素,在健康人体内,降钙素的含量相对较少,通常情况下,在0.l mg/L以下。但是当人体发展严重的感染疾病时,甲状腺以外的其他组织就会产生大量的血清降钙素,从而导致人体内该物质的含量会出现逐渐升高的情况,一旦该物质持续升高,并且没有下降的趋势,就会致使患者治疗效果与预后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首先应对血清降钙素原进行检测,通过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可以给临床治疗提供检测的指标,从而对患者疾病进行准确判断,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以及生活质量。
虽然在临床上,对于疑似感染者,主要通过检测CRP、血白细胞的具体计数的方式判断感染情况[4]。但是,该种方法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比如,对于SIRS患者,便很难对其感染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因此,该种监测方法在临床上仅可作为一项初步诊断炎症反应指标[5]。加之CRP在检测时,特异性并不高,因此,难以准确地反应患者的感染程度。因此,为提升感染患者的准确检出率,就需要使用特异性较高的检查手段[6]。对于健康人而言,血清中的PCT指标水平非常低,在人体出现全身感染问题时,PCT指标水平便会不断增高,且感染程度越严重,PCT指标越高[7]。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在4 h以后便可检测出,6 h后,PCT会快速上升,在24 h时间内,将会持续显示高水平。基于上述分析,通过检测PCT,可对危重患者是否存在全身感染情况做出及时诊断,这为及早制定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也奠定了牢固基础[8]。
本研究通过测定其PCT以及CRP,对比上述两种指标对诊断危重患者感染情况的价值,结果证实:未感染组患者的CRP为(3.02±0.40)μg/L,PCT为(14.98±0.96)mg/L,感染组患者的CRP为(4.50±1.30)μg/L,PCT为(23.02±9.86) mg/L,该结果表明,感染组在CRP以及PCT值方面均比未感染组高(P<0.05);检测CRP,对重症患者进行感染诊断时,特异性有17.65%,敏感性35.29%;检测PCT,特异性达到32.35%,敏感性达到58.82%。该结果表明,通过PCT对危重患者的进行诊断,在特异性以及敏感性方面均优于CRP(P<0.05)。
综上所述,危重患者出现感染情况时,其CRP、PCT值均会上升,但是,经过对比发现,将PCT用于危重患者感染诊断中,其特异性、敏感性均显著高于CRP,提升了感染诊断的准确性。因此,可将PCT指标作为早期诊断危重患者有无感染情况的依据。
[1]吴少卿,文道林,曹文平.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2 (3):245-246.
[2]陈海丽,崔丹,马凤莲.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 1(6):125-126.
[3]刘茜,姚伟,甘丹,等.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11 (11):531-532.
[4]梁玉江.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实验室检测项目评价[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4(6):94-95,98.
[5]付水,庄国华,李宏,等.降钙素原、白介素-6、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在感染性腹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疾病监测, 2014,29(5):359-363.
[6]汪明明,孙玉秋,张娟,等.血清降钙素原与感染性疾病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13,12 (23):330-332.
[7]刘息平,芦嘉,陈雪琴,等.血清降钙素原在危重患者细菌感染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3(14):325-326.
[8]刘朝晖,何力敏,张韶冈,等.血清降钙素原对老年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5(4):67-6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