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开腹胆囊手术及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发生肠粘连的临床对比观察

2017-05-17马磊戴建国陈志勇

当代医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肠粘连开腹胆囊

马磊,戴建国,陈志勇

(1.上海新科医院胆道外科,上海200051;2.上海新科医院行政科,上海200051)

关于开腹胆囊手术及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发生肠粘连的临床对比观察

马磊1,戴建国1,陈志勇2

(1.上海新科医院胆道外科,上海200051;2.上海新科医院行政科,上海200051)

目的探究开腹胆囊手术及腹腔镜胆囊手术出现肠粘连的概率。方法本次研究中,择取720例胆囊疾病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参照组(360例)和实验组(36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开腹胆囊手术,实验组患者施以腹腔镜胆囊手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肠粘连发生概率。结果通过数据对比可知,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340/360),参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9%(320/360),前者相较于后者具有显著差异,且实验组患者肠粘连发生概率为6%(20/360),参照组患者肠粘连发生概率为13%(50/ 360),实验组患者出现肠粘连的机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418,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胆囊疾病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从根本上减少肠粘连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创口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开腹胆囊手术;腹腔镜胆囊手术;肠粘连;临床对比

临床中,胆囊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递增,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引起患者的死亡。通常情况下,对胆囊疾病患者以手术治疗方案为主,开腹胆囊切除术是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治疗方案,但是这种治疗方案存在一定的弊端,不仅术后创口大,而且极易引起患者肠粘连,患者满意度相对较低。伴随微创手术在医学中大力推广,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方案应用率不断提升[1]。本文中探讨了两种手术治疗方案发生肠粘连的概率,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于2010年8月~2016年4月期间诊治的720例胆囊疾病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参照组(360例)和实验组(360例),这其中参照组男200例,女160例,年龄30~58岁,平均年龄(45.78±5.11)岁,病程8个月~8年,平均病程(3.49± 0.50)年;实验组男260例,女100例,年龄28~61岁,平均年龄(45.54±5.24),病程7个月~7年,平均病程(3.51± 0.34)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参照组对患者施以开腹胆囊手术治疗方案。患者取仰卧位,实施硬膜外麻醉,在患者右肋缘15 mm处,距离中线20 mm位置,斜向切口35 mm,打开腹腔后,将胆囊底彻底暴露,继而游离胆囊组织,然后切除胆囊,最后缝合胆总管接口,关闭腹腔[2]。

1.2.2 实验组给予实验组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输氧工作,并施以全身麻醉。位于患者脐下实施微创切口,以10 mm最佳,腹内输入CO2,控制压14 mmHg,紧接着置入腹腔镜,以此确定胆囊位置,并确定其与周围组织的连接情况。同时借助腹腔镜实施监视,位于患者右肋下安置5 mm套针套管,通过特制钳固定胆囊,分割胆囊管及动脉,让胆囊完全处于游离状态。然后借助钳子提起胆囊,继而取出胆囊,再关闭腹腔,最后妥善缝合[3]。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参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9%,实验组较于参照组具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率实验组患者肠粘连发生概率为6%(20/360),参照组患者肠粘连发生概率为13%(50/ 360),实验组患者出现肠粘连的机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418,P<0.05)。

3 讨论

从目前情况分析,我国胆囊疾病患病人数越来越多,且呈现出极高的发病率,这种疾病引发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以化学刺激或是细菌感染为主。就现状分析,该疾病的治疗通常来讲都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能够彻底清除疾病。临床中,胆囊疾病患者由于病情的差异性存在不同的临床表现,患病较轻患者,他们表现出以下症状:食欲减退、上腹不适、消化不良,同时伴有腹痛恶心症状;对于病情较重患者,腹部剧烈疼痛,同时还感觉胆绞痛,有部分患者发热现象明显,因此患者一旦确诊必须紧急安排手术治疗,以减轻患者疼痛,提升临床治疗效果[4]。

以往的手术治疗中,对患者基本采用开腹胆囊手术,虽然这种手术方式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但是手术存在极大的困难,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而且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这在某种程度上极大的影响到手术治疗效果[5]。伴随微创手术技术在临床中应用范围的不断推广,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于胆囊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已经成为该疾病的首要治疗方案,这种手术治疗方案存在一定的优势,具体表现在切口小、疼痛轻,并且术后恢复速度快,疤痕面积较小,最关键的是患者治疗之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相对较低,因此,腹腔镜胆囊手术方案于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建议扩大应用范围[6]。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方案疗效显著,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4%,相较于参照组89%具有一定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优势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术后肠粘连发生概率,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组患者肠粘连发生概率为6%,相较于参照组的13%具有显著优势,由此可以看出上述治疗方案在临床中应用性极高。之所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生肠粘连的概率低,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因素: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及疼痛轻等,更关键的是在实施手术治疗中,医护人员使用的缝线,或是纱布,在用量上相对较少,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对组织的伤害。与此同时,通过腹腔镜实施胆囊切除患者能够及早下床活动,加速患者术后肠蠕动,促进患者肛肠排气[7]。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于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具有客观性的应用价值,这种手术方案在治疗对于医护人员的要求极高,他们在实施手术操作过程中,动作需轻柔细致,这可以避免异物遗留患者腹腔,当患者出现局部出血症状时,必须要做好相应的控制措施,选取恰当的抗凝剂,或是抗生素类药物,从医源上避免肠粘连的出现,继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通过数据分析获取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且这一研究成果与陆海涛[8]所著一书中的观点基本保持一致,由此可以看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中具有极强的可靠性,建议临床扩大应用范围。

综上所述,对胆囊疾病患者施以腹腔镜切除术获得了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不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且还能在最大限度上降低肠粘连的发生率,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中详细分析了腹腔镜胆囊手术方案的具体操作及实际应用效果。

[1]贺炳胜.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对比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3,30(8):4-5.

[2]梁凯.开腹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及术后肠粘连情况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4(36): 540-541.

[3]王洪政.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1(10):93-94.

[4]林灏.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分析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7(22):92-93.

[5]江华,郭中叶,邹云东.开腹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微创医学,2015,6(10):801-802+750.

[6]字朝晖.开腹胆囊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对比[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4(8):128-129.

[7]黄敏,廖玉昌,周焕龙.开腹胆囊手术及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对比分析[J].右江医学,2014,5(42):624-625.

[8]陆海涛.腹腔镜胆囊手术与开腹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对比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5,22(10):32-3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5.028

猜你喜欢

肠粘连开腹胆囊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肠粘连合并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肠粘连的围术期指标观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