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结石34例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5-17李新华
李新华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体检科,江西吉安343000)
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结石34例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新华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体检科,江西吉安343000)
目的探讨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34例设为观察组,采取利胆排石汤治疗,选取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熊去氧胆酸片+利胆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 min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血清酶碱性磷酸酶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为(10.4± 2.5)分,对照组为(16.2±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远高于对照组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胆排石汤能有效促进患者血液相关指标改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可在胆结石患者治疗中推广运用。
利胆排石汤;胆结石;效果
胆结石分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三种,主要因胆道感染引起,胆结石又称胆石症,临床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临床治疗胆结石常采取手术治疗,但手术切除胆囊后易影响患者消化功能,且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患者预后不佳。近年来,中医治疗疾病无副作用的特点越来越受人们关注,此次研究中探讨利胆排石汤对胆结石的治疗效果,以期改善患者预后。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X线、CT检查等常规检查符合《胆结石诊治指南》中关于胆结石的相关诊断标准;结石横径<1.5 cm;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相关症状;均无其他结石疾病类型;重要器官无严重疾病;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精神性疾病,能自主表达意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为19:15;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50.3±4.4)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病程(2.2±1.4)年;胆总管结石11例,胆囊结石15例,肝内胆管结石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为18:16;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50.7±4.2)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病程(2.4±1.3)年;胆总管结石12例,胆囊结石13例,肝内胆管结石9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对研究。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给予患者熊去氧胆酸片(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875,15 mg/kg,3次/d)+利胆醇[广州白云山星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44023173,0.2 g/次,3次/d]治疗,口服,连续用药30~90 d。观察组患者给予利胆排石汤加减治疗,药剂组成为:金钱草、茵陈各50 g,玉米须30 g,鸡内金20 g,虎杖、海金沙15 g,木香、川穹、枳壳、柴胡、青皮各10 g,生大黄、甘草各6 g。对于腹胀乏力便秘患者,加用适量白术、去青皮、茯苓治疗,对于便结湿热患者,加用适量芒硝治疗,对于腹痛明显患者加用适量白芍治疗,对于伴随黄疸患者,加用适量郁金、另加大茵陈剂量,对于肋脘胀痛患者,加用适量延胡索、川楝子治疗。将上述药材混合,加水200 mL,煎服,1剂/d,分早晚两次温服。14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治疗半年后,对比两组患者胆血液指标状况(1 min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血清酶碱性磷酸酶),对比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评价根据我国中医胆石病医疗中心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评价。中医症状评分包括心下痞满、腹部甚痛、憋闷气短等相关项目,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临床症状越严重。痊愈:患者治疗后影像学检查结石消失,临床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患者治疗后影像学检查结石明显减小,临床症状积分减少70%~95%;有效:患者治疗后影像学检查结石有所减小,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70%;无效:患者治疗后结石基本无变化或加大,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液相关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min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血清酶碱性磷酸酶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后血液相关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疗后血液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1 min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血清酶碱性磷酸酶(U/L)对照组47.9±3.5 45.9±4.7观察组35.1±3.4 37.6±4.5 t值15.296 7.438 P值<0.05<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为(10.4±2.5)分,对照组为(16.2±2.4)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59,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综合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08,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综合对比
3 讨论
结石主要成分为胆固醇,胆结石形成后易造成胆汁淤积,引发多种疾病,影响患者生命安全。患者会因胆结石在胆道内移动、平滑肌扩张而引起胆绞痛症状[1]。胆绞痛常表现为间歇性发作,在饭后或腹部振动时的发生率最高,其疼痛部位会从右上腹向外放射直肩胛,并会导致患者发生恶心、呕吐、黄疸等,严重时将导致肝功能异常。
临床治疗胆结石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采取手术治疗时常需切除患者胆囊,易引起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减退,且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因此,寻求更加安全的治疗方法是当前临床治疗胆结石的重要研究内容。此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利胆排石汤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疗后血液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苏丹[2]的相关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为6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此次研究结果与之相符,进一步肯定了利胆排石汤的治疗效果。中医中将胆结石划为黄疸、胁痛范畴,其致病因素较多,湿热、气滞是引起疾病发作的主要因素[3]。1 min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血清酶碱性磷酸酶能直接反应患者胆道梗阻状况,水平越高,患者胆道梗阻越严重[4]。采取利胆排石汤治疗时,其中金钱草、柴胡等相关药材具有清热利湿、排石利胆功效;木香具有止痛顺气功效;枳壳能行滞理气;白芍能止痛养血;甘草能止痛解毒;且大黄、木香等相关药材能促进括约肌松弛,促进患者胆内压降低,促进胆汁流动,促进结石排出[5-7]。利胆排石汤整体用药时,能清热行气,止痛缓中,利胆排石[8]。因此,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加。
综上所述,利胆排石汤能有效促进患者血液相关指标改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可在胆结石患者治疗中推广运用。
[1]韩光宇,高岩,李海林,等.利胆排石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取石术后胆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72例[J].中医研究,2011,24 (10):31-32.
[2]苏丹.中医药治疗胆结石100例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 2012,08(9):85-86.
[3]谢育祥.利胆排石汤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结石15例体会[J].光明中医,2012,27(4):735-736.
[4]王士军.浅析利胆排石汤治疗肝胆湿热型胆结石的有效性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4(17):56-56.
[5]李惠茸.自拟利胆排石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9(19):157-158.
[6]张璞.中药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结石56例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3):69-70.
[7]武洪友,张跃.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12,18(24):83-84.
[8]刘润瑞,余新平.关于对胆结石患者临床诊治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35):46-4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