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药物治疗孕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2017-05-17李绍萍
李绍萍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西萍乡337000)
两种不同药物治疗孕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李绍萍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西萍乡337000)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孕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孕产妇产后出血患者共46例,采取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缩宫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23例患者在接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之后,产妇2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产妇止血时间较对照组产妇时间短,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产妇总有效率为78.2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产后出血患者时,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缩短产妇止血时间,减少产妇出血量,具有良好的疗效和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孕产妇产后出血;临床疗效
产后出血作为临床典型妇科高危性疾病,孕产妇产后24 h内出血量大于500 mL时,极易继发出血性休克及感染,产妇凝血功能受到阻碍,血不凝且不止,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若未进行及时治疗,将导致产妇出现产道出血甚至休克。当前临床上针对产后出血症状,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辅以饮食保健,以减少产妇产褥期形成淤血症状,影响产妇产后恢复。本文选取46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产后出血患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就诊的孕产妇产后出血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6.3±1.3)岁,孕周34~43周,平均孕周(37.1± 0.5)周,有15例患者行剖宫产术,8例患者行阴道分娩;14例初产妇,9例经产妇。对照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6.5±1.2)岁,孕周35~42周,平均孕周(37.2±0.7)周,有13例患者行剖宫产术,10例患者行阴道分娩;12例初产妇,11例经产妇。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阴道分娩方式产妇,新生儿分娩后给予20 IU宫缩素肌肉注射治疗,采用剖宫产产妇,新生儿分娩后给予20 IU宫缩素及20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必要时重复滴注宫缩素进行治疗[2]。
1.2.2 观察组观察组采用阴道分娩方式产妇,待新生儿分娩后给予250 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肌肉注射治疗,采用剖宫产产妇,待新生儿分娩后给予产妇250 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50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宫体内注射治疗[3]。
1.3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采用药物治疗后15 min,产妇宫颈明显收缩,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有效:治疗后,重复药物治疗30 min后,产妇子宫收缩状况有一定程度改善,阴道出血具有一定程度的缓解;无效:经过上述治疗后,产妇出血及子宫收缩状况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止血时间与产后2 h出血量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止血时间与产后2 h出血量对比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1,61.68,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止血时间与产后2 h出血量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止血时间与产后2 h出血量对比(s)
对照组(n=23)35.1±7.2 499.2±14.3组别止血时间(min)产后2 h出血量(mL)观察组(n=23)15.2±3.2 273.3±10.2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P<0.05)。见表2。
3 讨论
产后出血作为妇产科高危疾病,常发生于孕产妇产后2 h,阴道出血量大于500 mL,若未进行及时止血治疗,将造成产妇出现凝血功能失效,严重时将引起产妇出现出血性休克,对产妇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当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宫缩素与前列腺素进行治疗,推动产妇子宫收缩,改善产妇出血状况,但由于宫缩素药效发挥时间较短,预后效果较差,且宫缩素肌肉注射时间长,不利于产妇产后恢复[4-5]。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作为处方类药物,主要用于肌肉注射治疗,主要包含卡前列素与氨丁三醇,具有良好的收缩作用,且药效维持时间较长,能充分促进宫颈软化与扩张,增大子宫肌层缩宫素的受体数量,能有效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6-8]。本文选取46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产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对照组产妇采用宫缩素进行治疗,观察组产妇止血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产妇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出血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充分证明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妇产后出血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明显减少产妇产后2h出血量,加快产妇止血,促进产妇子宫收缩状况,避免产妇止血不及时而产生并发症的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对产妇及新生儿具有严重的生命安全威胁,产妇出现产后出血时,需立即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改善产妇出血状况。
表2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治疗效果对比
[1]劳永霞.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孕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35):4-5.
[2]欧吉红.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2(15):2067-2068, 2070.
[3]汪新妮,彭幼,朱燕虹,等.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剖宫产术中的效果[J].广东医学, 2012,33(5):696-697.
[4]马小娟,魏新亭,谷爱伟,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4,24(58): 38-39.
[5]刘淼,张艳萍,邓玉清,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 144-145,205.
[6]邓小艳,谢纲,刘丹,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益母草注射液联合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南药学,2012, 10(2):149-151.
[7]周燕,刘婷婷,李茜晖,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孕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6):429-430.
[8]王芙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3):2551-255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