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的自然出处

2017-05-17杨帆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7年4期
关键词:张老师家长孩子

文_杨帆

教育的自然出处

文_杨帆

关于家庭教育是从何时起从一个话题变成了一门学问,已经无从考究。现在的中年人拿“家庭教育”这一问题去向父母取经,恐怕不会有太多收获。在并不是很久远过去的中国,我们评价一个孩子,习惯用“教养”这个标准,他行走坐卧的姿势、吃饭的样子,蕴含了他在家庭环境中所培养起来的素质的全部。我们熟悉的《红楼梦》里,就有这样的例子,黛玉刚进贾府那段日子里,有次饭毕想要喝水,想起在父亲曾经跟她说过的话:要等嘴里没有饭粒了,才可以饮茶。这种日常习惯的教导,既是礼节性的,又有健康方面的考虑,在童年时即加以规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特别是在餐桌礼仪甚至已经成为职场规则的现代社会,一个人吃饭的样子,往往可以折射出他的出身与所处的阶层。礼仪当然可以通过后天培养,但与在家庭环境中自然而然养成的举止比起来,后者显然更有优势。

教养与礼仪,放在今天家庭教育的概念里,只占很小一部分内容,但在过去的生活中,在平常人的观念里,它们却是家庭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对旧时代的普通人来说,没有书读,就练习洒扫应对,在日常生活中积淀日后为人的性格基质。

而在物质条件今非昔比的现代社会,光是教养的熏陶,已然不够。有赖于网络时代的便捷,关于家庭教育的许多理念,比如前些年的“虎妈”“狼爸”,从这种命名上来看,这样的家庭教育,更多的是彰显施教者的个性,却无关受教者的感受。因此“虎狼”所代表的教育理念,必然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其备受瞩目,则是作为看客的家长也抱有着类似的成功学目的。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担当教育的主导者理所当然,但应意识到,父母并不是一个职业,为人父母,也不是一项工作。在职业与工作中,面临问题我们会寻找方法,但身为父母,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绝不是机械性地找方法那么简单。

比如你可能听说过,德国人教孩子学游泳,是直接把孩子推到水里去,让他在求生的本能下自己学会扑通。又或者你听说一个美国父亲把孩子抱到墙上,对他说:跳下来,我会接住你。这一对父子,在有的版本里,父亲确实接住了跳下来的孩子,并告诉他:在你往后的一生里,遇到挫折时要记住,爸爸永远会在背后支持你。在另外的版本中,这个父亲却任由孩子摔下来,目的是想告诉他:这世界上就连父母也不能完全相信和依赖。你可能困惑于到底该相信哪一种版本,等你到了也要教孩子游泳的时候,会不会像德国人一样做?

也许还有一种情况,当你面临和书里一样的情形,可能采取完全不同的手段,因为你所处的现实环境是不同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在家庭教育方面,《哈佛女孩刘亦婷》以及之后的大部分出版物都是失败的,普通家长希望从别人家孩子的成功案例里总结出一种模式或经验,但这些经验并不具备可复制性——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每一个孩子也都是独特的。

《奶蜜盐:家庭教育第一定律》张文质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

以此来看,我们对家庭教育的态度应该是悲观的,起码在“借鉴”方面,并没有万能良方。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身为家长,我们得走到另一个极端,把教育这一问题完全抛给孩子自己,任由其生长。

那么作为一个家长,在切切实实面临家庭教育这一问题时,到底应该怎么做?答案正是其本身。家庭教育,指向的是孩子,指向孩子的成长,但更关键的,是明白自己作为家长的定位。与其学习别人养孩子的方法,不如仔细想想如何为人父母这回事。

为人父母应该关心什么?曾经提出过“教育是慢的艺术”和“保卫童年”的张文质在其新书《奶蜜盐:家庭教育第一定律》里给出了建议:以爱为“奶”的营养,让孩子一生都不缺安全感;以甜“蜜”的情感支持,奠定孩子人生自信的基石;以品格和智识的“盐”,决定孩子未来的格局。

由于工作的关系,曾跟张老师匆匆见过两面,浮光掠影里,只感觉他是教育界的一个带头大哥,后来随着机缘,才慢慢了解到他同时作为诗人和父亲的另一面。说到他作为父亲的一面,笔者的同事曾经采访过张老师,形容他是一位非常温和的父亲,因此得知《奶蜜盐》出版,笔者很希望在其中得到印证。

其实之于“温和”,从书名中的“奶”与“蜜”就能读出,只有一个温和的父亲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与情感支持。而温和的意味并不止于此,否则容易陷入溺爱。因此奶与蜜的浸润之后,必须给予盐的砥砺,以培养孩子坚毅、勇敢的优异品格。

张老师以倡导“生命化教育”而为广大教育者熟知,他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在他作为教育者和作为父亲的角色里都得到了贯彻。从这一点上来说,《奶蜜盐》是一本知行合一的作品,里面有真实的育女案例,看似家常,但每个章节,都是站在一种大教育观里在解读家庭教育,从文化、哲学、心理学的层面入手,结合社会热点与身边的事,来点透事件背后的道理。在当今诸多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作品中,这样的著作是很少见的。

特别是在出版业越来越主题先行,有一个观念,草草罗列材料即可拼凑成一本畅销书的今天,《奶蜜盐》中的家庭教育理念愈加显得珍贵。比如在“盐”的部分,张老师谈到如何以及为何让女儿理解“死亡”,这其中所涉及的教育主旨,哪怕是当年的孔子,也是以“不知生焉知死”一句带过。然而正如王羲之所言:死生亦大矣,也正如张老师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所总结出的:儿童对死亡的关注,比我们通常意义上以为的要严重得多——看似活泼浪漫的儿童,其实已经在思考关于死亡的问题了。表面上看,这与我们对童真的理解相去甚远,但古人讲“三岁看老”,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意义上来讲,真正的教育,特别是在家长们力所能及的家庭教育方面,我们要处理的特定因素实在太多。

这也正是前面提到的,与其学习别人养孩子的方法,不如仔细想想如何为人父母这回事的原因。

从这一点上来说,张老师的女儿是幸运的,因为在她出生前与成长的日子里,她的父亲一直在思考教育这回事,因而从她童年到成人的那段时间里,教育一直是自然发生的,正如奶、蜜、盐作为食物,我们能够直接在大自然里找到它们的出处。

猜你喜欢

张老师家长孩子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张老师喝茶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