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韭菜:二千年的一道菜

2017-05-17宗不争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7年4期
关键词:菜畦韭黄春卷

文_宗不争

韭菜:二千年的一道菜

文_宗不争

北方人春天有“咬春”一说,便是吃炸春卷、炸香椿芽,春卷非要用肉丝韭黄作馅,才最为正宗

韭菜原产于我国,据《山海经》记载,“丹熏之山”“北单之山”(今内蒙古)、“崃山”(今四川)、“鸡山”(今湖南或云南)、“边春之山”“视山”,其山多韭

若说有一道菜,历经二千余年而不衰,怕是诸位看官都会把思绪投向一些珍馐美味。我们之前提到过这样一道菜,专诸刺王僚时做的那道糖醋鲤鱼,应有二千年了,只是毕竟是故事演绎,很难考证。今天说的这道,有据可查,《礼记•王制》篇,讲祭祀礼仪时,提到“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韭以卵,麦以鱼,黍以豚,稻以雁。”《诗经•豳风》亦有:“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说的其实是一件事。“春荐韭,韭以卵”这句话里隐着一道菜,便是“韭菜炒鸡蛋”。韭菜炒鸡蛋历经千年,毋庸置疑,且作为庶人供奉祭祀之物,地位还不低哩。

韭菜原产于我国,据《山海经》记载,“丹熏之山”“北单之山”(今内蒙古)、“崃山”(今四川)、“鸡山”(今湖南或云南)、“边春之山”“视山”,其山多韭。

提到韭菜,恐怕有人欢喜有人愁,韭菜味重,如同葱蒜,食用后口气不清新,很多人避之不及,或干脆选择不食。这倒是一种选择,只是对韭菜来说不太公允。

韭菜一名“懒人菜”,为多年生宿根草本蔬菜,为常年的绿叶菜之一。因为只要种一次,收割之后,从断茬处又会长出新芽,割了又长,长了又割,一茬接一茬,因而四季皆可生。四季气候不同,韭菜味道也不同,春韭香,夏韭辣,秋韭苦,冬韭甜。民谚有“正月葱,二月韭”的说法,春韭非但不臭,反倒是鲜香可口。

春韭最精贵,儿时不懂事,误闯了农人家的菜畦,看到菜畦里都是宽叶的草,一通乱薅,农人怒气冲冲地赶来,我们嬉笑着逃开了,心里还纳闷,我们是在帮忙除杂草做好事,何罪之有?回家一看手掌,竟已被汁液染绿,还散着韭菜的香味儿,这才知闯了祸,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误把春韭当做了野草。韭菜的绿是春日里饱和度最高的绿,这绿色的汁液甚至可以渗入剪割韭菜的刀剪之中,染绿手掌自然不在话下。

《山家清供》载,六朝的周颙,清贫寡欲,终年常蔬食,可以算得上是中国最早的素食主义者了。文惠太子问他蔬食何味最胜,他答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春韭之珍贵,恐怕也正在于稍纵即逝,譬如春日,乍暖还寒时候,甫见一抹新绿,最是可爱。到了暮春,繁花开遍陌上,日光微燥,夏来春去了。

春雨贵如油,夜雨敲窗,杜甫立刻想到去看看菜畦里的韭菜,割上一缕,或炒或拌,配上一碗新炊的黄米饭,人世间的无常变动,慨叹无用,却不如当下这一番滋味,便都在这一餐之中了。他信手写下,“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悲苦愁叹吗?非也。这句“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即刻便把人拉回到饭桌上、生活场景中。只是这一味稍纵即逝啊,“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杜甫这夜雨春韭,也许不是绿的,是黄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韭黄”也称“韭芽”“黄韭芽”“黄韭”,俗称"韭菜白"。龚乃保的《冶城蔬谱》,把“早韭”也列在第一位:“山中佳味,首称春初早韭。尝询种法于老圃云,冬月择韭本之极丰者,以土壅之,芽生土中,不见风雨。春初长四五寸,茎白叶黄,如金钗股,缕肉为脍,裹以薄饼,为春盘极品。余家每年正月八日,以时新荐寝,必备此味,犹庶人春荐韭之遗意也!”韭黄南方易得,日日阴雨,韭菜不见光,无法合成叶绿素,就呈现黄色。北方春日暖阳,韭黄难得,北方人春天有“咬春”一说,便是吃炸春卷、炸香椿芽,春卷非要用肉丝韭黄作馅,才最为正宗。如今韭黄随处可见,则是韭菜经软化栽培变黄的产品。韭菜隔绝光线,完全在黑暗中生长,因无阳光供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营养价值要逊于韭菜,滋味也要大打折扣了。

有人爱春韭之香,自然有人爱夏韭之辣。如果说春韭似少女,腼腆羞涩,那么夏韭便是徐娘半老,大胆泼辣。《本草纲目》里写“春食则香,夏食则臭”。山东人说“六月韭,臭死狗”,陕西人称“六月韭,驴不瞅”,山西人讲“六月韭,臭九州”,这六月天里的韭菜,倒是尤为出名。夏韭“韭菜味儿”更重更冲,适合那些“重口味”的人士。中国人吃臭,由来已久,譬如臭豆腐、臭鳜鱼,皆有人爱。山东淄博人蒲松龄,尤爱夏韭,他说,“三寸四寸,与我无份;四寸五寸,偶然一顿;九寸十寸,上顿下顿。”或是写生活之窘境,亦是苦中作乐的菜根谭。

韭菜有药用,俗人或谓之“壮阳草”,认为其有壮阳的神效,实则谬传。《本草纲目》:“韭叶热,根温,功用相同,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本草经疏》载:“韭,生则辛而行血,熟则甘而补中,益肝、散滞、导瘀是其性也。以其微酸,故入肝而主血分,辛温能散结,凡血之凝滞者,皆能行之,是血中行气药也。……韭性行而能补,故可久食。”按中医的说法,韭菜可温中下气,补肾益阳,可称其为“起阳草”,可能因为讹传,成了“壮阳草”,韭菜倒是还有些别名,洗肠草、起阳草、长生草,倒是不无道理。

冯小刚的电影《甲方乙方》里,令人念念不忘的是“饺子,韭菜鸡蛋馅儿的,齐大妈包的。”久居四川,想起母亲包的饺子,眼泪不见得能下来,口水倒是下来了。

猜你喜欢

菜畦韭黄春卷
韭黄标准化栽培技术探讨
村居即景
捣练子·菜园
普定韭黄 香飘海外
三丝春卷
老屋的记忆
韭黄春卷
真爱是春卷
浅析弥勒市韭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田野偶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