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煜林:我在博物院教宋画

2017-05-17张艺芳谭信娟摄影赵斌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7年3期

本刊记者_张艺芳 谭信娟 摄影_赵斌

孟煜林:我在博物院教宋画

本刊记者_张艺芳 谭信娟 摄影_赵斌

孟煜林,四川师范大学美术老师,2016年夏,开办填空艺术私塾。寒假,他和私塾的伙伴们在四川博物院给7-12岁的孩子上“两宋说画”课。虽是教小孩子,却毫不含糊,排出了三位大学老师,三位博物院老师组成了“超豪华”阵容。

四天的“两宋说画”课在四川博物院青少年教育体验区进行,第一节课在古琴雅乐声中开启,古琴艺术传人同时也是大学老师的贺兰泽一身古典的衣袍,琴声从他的手指间缓缓流出,陪同而来的家长放下手中的书,静息聆听,三十余名小孩子从躁动中安静下来。孟煜林穿一件带有中式盘扣的黯哑宝蓝色外套,摇了一下手中的黄铜铃铛:上课了。

为什么是宋朝

如果不是四川博物院盛情邀请,不能这么快促成“两宋说画”课程的产生。孟煜林说,省博之前多次邀请填空艺术私塾与之合作,这次拿出巨大的诚意,愿将从未展出的镇馆之宝——宋徽宗的《腊梅双禽图》等绘画精品在课堂现场展出。

“那就来吧!”孟煜林爽口答应了。

“本来暂定的内容是唐宋,到了省博发现馆藏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宋画这块儿,于是跟主事人商量,不如把唐宋拆开精讲,双方一拍即合。”

开课时间定于2017年1月17日,两月前,孟煜林就开始备课,搬出一些大部头的书重新研读。“我备课特别奇怪,除了要看常规性的传统资料外,还要特别关注近几年最新的研究成果,比如一些国外学者如高居翰、方闻对宋画的解读,也看国内一些权威学者如故宫博物院的余辉老师对宋画的最新解读。更有意思的是,我备课时大概40%的时间在研究画以外的东西,比如宋朝的建筑、食物、气候,甚至科学水平。”

孟煜林的课堂是循循善诱式的:在我们现有的历史教科书中,往往用四个字形容宋朝——积贫积弱。但民国学者陈寅恪却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史学家汤因比也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于是孟煜林抛出课堂首问:既然宋朝是积贫积弱的,为什么他们还那么向往宋朝?

多数时候,孟煜林长于讲故事。他先从赵宋王朝的发家史讲起,从黄袍加身的故事,再讲到将宋代艺术推向巅峰的宋徽宗赵佶,为后来的课埋下伏笔。

画有传承,“两宋说画”课上,孟煜林从有唐朝遗风的青绿山水画——《明皇幸蜀图》讲起。眼见秀美的高山、云朵,孟煜林以平缓的语调引导孩子,“从画里人物的衣着装束,来判断所画内容的时代及故事,再来判断是哪个朝代的画家所画。”

“两宋说画”课堂上,孟煜林有个口头禅,“没有确凿史料的,我不讲。”教小孩子,不粗糙,不轻慢。北宋初年于山水画最有贡献的三位画家——董源、李成、范宽。但因董源传世画作疑点太多,故而详讲李成与范宽。

无论讲李成的《读碑窠石图》,还是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孟煜林先以白描式的语言勾勒画家的性格和形象:李成嗜酒,过饮而死,其性格桀骜不驯,惜墨如金,善写齐鲁大地的平野寒林,这与宋朝的小寒潮气候有关,用色较淡;范宽生于关中,若站在他所画两米多宽的《溪山行旅图》前,巍峨的山势立在眼前,如若巨碑,又因长得偏胖,得“宽”一外号。学生听到这里“咯咯”直笑。

与先前看过的《明皇幸蜀图》对比,从范宽的传世作品《溪山行旅图》窥得北宋山水画的构图特点:大中堂、中锋顶立。“大山大水与小小的人物形成鲜明对比,可见北宋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孟煜林又慢悠悠地从构图引到了北宋人的精神内涵。坐在一旁来陪同的家长们,“沙沙沙”地记着笔记。课后,一位叫阿简的妈妈感叹,“川博的《两宋说画》书画课简直是给家长先扫盲啊!”

《两宋说画》课现场,孟煜林邀请大学老师也是古琴艺术传人贺兰泽演奏古琴

如何看一幅长画卷

面对孩子在课下的提问,“如何看一幅长画卷”。孟煜林刚好用《清明上河图》回答了这个问题。

孟煜林戴一副圆框眼镜,笑了笑说:张择端如若生活在当代,一定是个很牛的大导演。若将《清明上河图》三等分,每一等分的中轴线部分即是一场交通事故。且看第一次交通事故,一匹受惊的马往前冲,一个小朋友没注意差点撞上,旁边的老人想去拉小孩。第二次交通事故发生在桥上,是整幅图的高潮。船的桅杆超出了限高,马上就要与桥相撞了。船上的人急坏了,齐力往反方向划桨。桥上的人也给船员们支招,有人还热心地给他们递绳索。第三次交通事故,一个骑马的官员撞丢了一位路人的包袱,路人正生气指责官员呢,丝毫未注意身后即将到来的骆驼队。

在张择端的笔下,从左到右,北宋的市井开始,到皇家墙垣终止。看罢王家纸马铺,十千脚店,售卖“饮子”的冷饮店,勾栏瓦肆,漕运船家。再看所画人物,从马少驴多判断宋朝兵力,从酒旗招幌知宋朝商业。

观赏完《秋庭戏婴图》 ,学生随即体验了一把推枣磨的游戏

宋画课上,孟煜林穿插进几个考题,如何画诗句“看花归来马蹄香”“野渡无人舟自横”“竹锁桥边卖酒家”中的意境,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朝代更迭,现藏于北京故宫的《清明上河图》曾几经辗转。”再从画里转向画外,孟煜林切换成说书人,讲这幅画的被收藏史。从乾隆皇帝编撰的《石渠宝笈》中寻找线索,细说真品和仿品难辨的收藏故事。又讲至收藏者的印章和题跋,说到乾隆皇帝误把水仙盆当作猫食盆的故事,有些学生应了一句,“哦!真受不了乱题字的乾隆了。”似成人的口吻。

穿过官宦人家的高墙,《秋庭戏婴图》一展大户人家孩童的嬉戏方式。讲至此处,学生随即体验了一把一千多年前宋朝推枣磨的游戏。通过游戏环节将画中场景延展到现实中,调动起学生爱玩儿的天性。

孟煜林曾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进修,那里的上课方式给他很大震动:学校和美术馆是在一起的,教室边上就是著名的美术馆。老师上课和美术馆结合得非常紧密,有时上课一半,老师会说我们去美术馆看真迹,那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美术馆或者博物馆里有真迹,这是在博物馆上课的优势。在这门课中,我们想将学校里书本上的东西与现实里的博物馆结合起来,让课程立体,有体验性。在学校上课,局限性比较大。在博物馆上课,我认为是可以打破这个局限性的很好的方式。学校里面的课程是分门别类的,这是基于考试原则下的考量。而我们这门课程与应试无关,可以把多门学科综合起来。”

观省博藏画现场,孩子和家长都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看完文同的《墨竹图》,孩子们跟着连卓奇老师画“竹报平安”图

文人画是如何写意的

课堂首问,“既然宋朝是积贫积弱的,为什么后世的学者、文人还那么向往宋朝”贯穿始终。终于在第三节课,慢慢揭晓:宋太祖立碑于太庙“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诛之”。两宋时期,可谓士大夫地位最高也是最幸福的时代。

游览了北宋的山水自然风光,逛了汴梁的大街小巷,第三节课,孟煜林将宋朝文人画带入学生视野,期间还穿插进几个宋朝的高考题,如何画诗句“看花归来马蹄香”“野渡无人舟自横”“竹锁桥边卖酒家”中的意境,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宋时文人画的“写意”,与山水画的“写意”又不同。讲起苏东坡的《古木怪石图》,孟煜林又抛出典故,以苏东坡的人生起伏,帮助学生理解画中古木的曲折。

讲文同的《墨竹图》时,孩子们跟着既是画家也是大学国画老师的连卓奇运笔洒墨,创作出有个人特色的《新墨竹图》。在一旁做助教的车雨施老师谈道,“并不是教孩子照原样临摹,学会老师老辣纯熟的画风,而是让学生去体验中国古人以毛笔绘画的方式,感悟宋朝文人的气节。”

宋徽宗,一个极有艺术天分的皇帝,虽然皇帝做得不称职,但却留下了大量的书画瑰宝,擅画花鸟画,有《腊梅山禽图》《瑞鹤图》传世。《腊梅山禽图》更是全世界第一幅“诗书画”结合的作品,画上配诗直抒胸臆,“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一旁的家长们听罢此诗,也唏嘘不已。

《瑞鹤图》中,宋徽宗将眼见的祥瑞景象记下,但此画绘出不久,1127年,金兵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两宋山水画各有其特点,北宋山水画,山立中轴线上,大气磅礴;南宋山水画,山立旁边,后人从中读出南宋偏安一隅的心态,虽是误读,但也着实意味着宋朝重视文化的时代即将落幕。

中国古人如何生活

画卷展开,中国古人的服饰、游戏、生活就展现在眼前。品读文人画中风骨的同时,孟煜林亦重视介绍宋代人的生活。

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以写实的方式描绘了他与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秦观等16位大文人,在驸马都尉王诜府中做客聚会的情景,画中之人或挥毫洒墨、或吟诗赋词、或抚琴唱和、或打坐问禅,可见当时大文豪们的文雅生活。《消夏图》中,双脚跷起的舒服姿势,一览其悠然自乐的心境。

孟煜林讲吃茶,唐朝时,跟吃火锅一样。宋朝时,则是类似当今抹茶的吃法,将茶叶打出白颜色的泡沫,以黑颜色的茶盏盛之。后来,由元通法师传至日本,影响至今。彼时有斗茶之风,每年的第一场雪下了之后,从梅花上扫的雪,再埋进地底下,次年取出煮茶,太过奢华繁复。苏轼是将此风止住的人。苏东坡说,我的茶好,在竹林里,从刚长出的嫩竹叶上掐了一个小尖,返璞归真,此茶最好。

“宋朝文人间开始有自画像,文人对着自己的自画像反省。小仆给主人倒茶,主人一定要面对着小仆道谢。”孟煜林介绍,“《文会图》中,皇帝把所有大臣请来吃酒席,后面依然有琴棋书画。宋朝人重吃喝,光小吃就有三百多种。”学生听到此处,一片惊奇。

孟煜林另讲到文人画的一个典故,关于司马光的。司马光因小时候砸缸的事为孩子们熟知,从政期间,司马光的政见和王安石不同。王安石变法,司马光隐退,潜心写下《资治通鉴》。孟煜林评,当时的文人知道自己在历史中的作用,不要只争朝夕。人一定不要只看眼前,不当官,不一定不会名留青史……

一期宋画课,参杂观、赏、评、鉴不同方式,从画中生活,到画外典故,从作画技巧,到生活为人,宋人太耀眼。学生上课听得不亦乐乎,家长在旁边也听得不亦乐乎,实属罕见。

由于报名人数众多,第二期“两宋说画”课已于2月7日至10日推出,并拿出5个免费名额,给家庭贫寒但品性善良渴望学习的孩子。谈及这一行动的初衷,孟煜林简单直白地说:“在知识的世界里,孩子是不分高低贵贱的,所以我们尽量给家庭贫寒的孩子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

一期宋画课,参杂观、赏、评、鉴不同方式,从画中生活,到画外典故,从作画技巧,到生活为人,宋人太耀眼。学生上课听得不亦乐乎,家长在旁边也听得不亦乐乎,实属罕见

TIPS_

学生及家长反馈

学生说:

本来对宋朝的事情不是特别感兴趣,但上完这几节课之后,我突然发现以前的朝代发生的事情很有趣,上了这四节课让我了解了宋朝的习俗,看到了许多美丽的画作,后面两节课还有实践,画了竹子,还用马一角画法画了一幅小品,我觉得最好的课程就是这样的,先了解关于这个主题的知识,然后让我们来实践,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宋画的魅力!

——伊伊

家长说:

川博的《两宋说画》书画课简直是给家长先扫盲啊,青绿山水、中锋凸起、S型结构、所有的宋朝山水画都有人物、有人物就必有道路,有道路就一定通向房屋,孟老师的解说太有趣,又从《明皇幸蜀图》的考证引出辩证思维:对每一幅画保持自己的看法。在贺老师的古琴声中欣赏宋代琴歌和《千里江山图》,美得像宋人一样。

——阿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