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在理工大学教生命之学
2017-05-17杨帆
本刊记者_杨帆
刘永:在理工大学教生命之学
本刊记者_杨帆
摄影:王博
刘永,历史学硕士,文学博士。现为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辅导员、讲师,尚理国学工作室负责人,在教学实践中创立了“国学四维度”理论,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中。曾荣获“2015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称号,荣获第八届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2016)和上海市育才奖(2016)等奖项。
不完整的大学教育
耶鲁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理查德·雷文曾在他的著作《大学工作》里说过:大学四年,如果我们仅仅把学生训练成一个所谓的在某领域的专才,我们的大学教育就失败了。
西方高等学府向来重视通识教育,耶鲁如此,哈佛也如此。前些年广泛流传于中国互联网上的哈佛大学公开课,曾被许多人视为殿堂级的学问。而以“知乎”为代表的一些高端网络问答社区兴起后,国内大学界乃至已经参加工作数年之久的年轻人之间,又展开了长达数年老生常谈的“文理之争”。当那些罗列着浩瀚数据的理科生嘲笑文科生只会“抒情”的时候,他们也许忘了,在哈佛大学的8门公开课中,就有着《美学》《文化与信仰》《世界与社会》这样的课程。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们大学里的专业划分泾渭分明。这一点,本刊2012年10月号封面选题《百年通识返正》曾专门讨论过。不清楚这段历史的读者,其实只要翻一下国内各高校普遍使用作教材的《大学语文》,即能看出一二。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课程,定位于“语文”学科,其教学对象是各个不同专业的大学阶段的学生。既然是针对大学生,用来作教材的文章就应当有宽阔的视野,但本书所选取的作者与作品,基本上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学术成果,在难度上,也只是对中学语文课文的一种延续。诸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六首》《蜜腊波桥》《瓦尔登湖》等作品的选章,本是高中生开阔视野的读物,在这里又被翻了出来,而古代文学部分,除了徐霞客的一篇《三里风物》和三首古诗,再无其它。
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的大学语文教育是不完整的,它低估了当代大学生文学审美的能力,也割断了自小学阶段即开始汉语熏陶。是不是除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就没有学习语言文学的必要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而现实是肯定的。我们现今的大学生,很多都是像学一门选修课一样学习“大学语文”,许多大学辅导员选择开课时,也只讲心理和就业。
但这其中也有例外,比如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设计学院的教师刘永,他从给学生讲《幸福心理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的经验里,总结出了“国学四维度”理论,为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地接触国学与文学打开了一条路。
“国学四维度”,包括“身体-情感-道德-智慧”四个维度,在刘永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从这四个维度给了我们身心以全面的关怀。其中的身体维度,代表载体为道家,指向生命关怀;情感维度,代表载体为诗,指向人文关怀;道德维度,代表载体为儒家,指向价值关怀;智慧维度,代表载体为佛教,指向终极关怀。
山东人的“迂”
学问在纸上是一个句子,从纸上走下来,它就是鲜活的人生。刘永肯定看到了这一点,因为他的“国学四维度"所指向的,正是一个完整的生命。
上海理工大学校园,古树繁茂,建筑多保留民国时期的风格
“国学四维度”理论听上去有点抽象,但每一个维度的凝练,都源自刘永对自己生活与读书经历的感悟。
刘永是山东人,成长于孔孟之乡,齐鲁的教化,对他成年后的性格有着明显的影响。外界人谈到山东人,第一印象是“仗义”,而山东人评价自己时,则会想到“迂”。所谓“迂”,指的是在攸关利益的事情面前,表现得并不积极与活络,因此每每错过机会。
刘永从读大学起,到后来博士毕业,期间虽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中,在外人看来,他的生活不会有什么风浪,但小到评奖落空,大到求师无门,他都经历过。而导致这些挫折的,都是因为“迂”,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一直比较懵懂。
从小学到高中,刘永的成绩一直比较好,但高考时失利,仅仅进入了聊城大学。谈到当年的选择时,刘永坦言,自己在农村长大,眼界不是很开阔,作为1999年考入大学的一个农村孩子,他最初的愿望就是大学毕业后回家当一名老师。出于这样简单的想法,他在选择专业时就填了中文,结果被调剂到了历史系。而当时他的许多同学,考虑到日后就业方便,都选择了工商管理这类比较火的专业。
尽管立志不高,但从高中时就写诗的刘永也不乏少年意气。刚进大学那段日子,他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经常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参加唱歌比赛,跑马拉松,虽然每次都拿不到奖,也不失其乐。
大一第一学期结束,刘永的考试成绩在系里排第一。当时系里有一个“英才奖”,照先例,应该颁发给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但那一年,此奖颁给了成绩排在第二的学生,理由是她参加的活动比刘永多。
这一遭遇让刘永觉得失落,少年人心中的不平,虽没有愤愤表现出来,但他在专业学习上的热情,已经明显减退了许多。大一第一学期对他影响比较大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他从原来高中时的班长那里得知,一位关系要好的高中同学患病去世了。
刘永自幼也经常生病,同学的不幸和自己的遭际,让他开始认真地思考起人生来。就是从那时起,他开始有规模地读古代文学作品,读民国时期的诗人,直到整个大学生活都沉浸在文史哲的著作里。
从专业窠臼里跳脱出来的刘永,自感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影响之大,他向往古文中所描述的理想世界和生活,本科毕业论文写的就是《从孔子的一生看执着于现实的理想主义者的悲剧性命运》。
当时的论文指导老师看了他的文章,“啧啧”有声,感慨地说:“我找个刊物给你发表了。”这样一句话,刘永听在耳里,却没听进心里。过了几天,这位老师又找到他说:“你这篇不像论文,再重新写一篇吧。”他于是又写了一篇《孟子的品格》。
刘永带领学生练习八段锦(摄影:王博)
赤子成老师
大学毕业,又到了面临抉择的时候。刘永当初本想报考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古代哲学专业,但因为一些机缘巧合,他最终考取了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的研究生,学习魏晋南北朝的历史。
研究生期间,他除了专业学习和读书,平日里做的最多的事还是写诗。
研究生毕业前一年,刘永参加了在上师大举办的一个原创诗歌朗诵会。朗诵会请来三位文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当评委,在听了刘永朗诵了他的诗歌《其实我自己就是一座高峰》后,一位评委很激动,他把这首诗拿过来,亲自读了一遍,另外一位评委则热情地邀请了他,希望他能考自己的博士生。
因为青春的困扰和漂泊无着之感,刘永起初计划研究生毕业后就回家乡工作,因此对考博一事摇摆不定,错过了那位邀请他的评委老师。那年秋天,他恋爱了,考虑到日后的生活问题,最终决定留在上海。但想要留下来,凭一个研究生文凭,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他便决定继续读博,于是前去拜访另外两位评委老师。两位老师对他都有鼓励,刘永选择了大学时同样是校园诗人的一名刘姓老师做报考对象,觉得最有把握。但由于准备时间太短,最后成绩出来,本来信心满满的他突然发现自己落榜了。
由于自己一颗心放在了考博上,没有做二手准备找工作,在上海举目无亲的刘永一下子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当时一位老家的同学打电话给他,劝他回山东,要帮他找个学校教书落脚。刘永一方面感念同学情,另一方面感触自己读了那么多书,写了那么多诗,结果却落得一个“无用”的境地,在电话里痛哭起来。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自古以来青年人对前途的忧窘,说的就是这种局面吧。
打完电话后,刘永给又给那位刘老师写了一封信,将自己的苦闷诉说给他听。这位刘老师本来就欣赏刘永,见他确实有一颗赤诚的心,就把他推荐到自己学生的公司上班,让他先工作一年,来年再考。
第二年,刘永成功考上刘老师的博士。年轻时也写诗的刘老师经常劝刘永:不要写诗了,好好做学问。刘永却控制不住,他说:写诗,很大程度上都是帮助作者渡过自己的心理难关。
经历过难关,书上的学问,也已经不只是学问了。学问在纸上是一个句子,从纸上走下来,它就是鲜活的人生。刘永肯定看到了这一点,因为他的“国学四维度”所指向的,正是一个完整的生命。
也因此,这种师生间的言传身教在刘永这里延续了下来,让他在成为一名大学辅导员之后并没有晨钟暮鼓,草草了事。他面对的那些稚气未脱的孩子正是他当年的自己,他于是要把自己这么多年来学到的东西教给他们。
学问融入生活
做大学辅导员,工作非常繁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负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这一点,刘永在学校里开了《幸福心理学》这门公开课。一般讲这门课,都是按照西方心理学的框架来讲的。刘永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和儒释道等的精神虽然没有用“心理学”这个词,但是很多都与心理学有关,都十分有助于心理健康,因此,他努力尝试着将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进这门课的讲授之中。另外,由于他硕士和博士期间都一直在研究传统文化方面的东西,又非常热爱传统文化,因此他又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这门公选课。
给大学生讲传统文化,尤其是面对非中文系的学生,谈到传统文化,大家能想到的无非是“唐诗”“宋词”“诸子百家”。给学生讲课多了,刘永意识到,笼统的一个“传统文化”概念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并对之产生兴趣,需要对其进行梳理。后来他结合自己读书的经验、生活的体悟和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国学四维度”理论。
第一个维度,即前文提到的,身体的维度,是让学生理解并体验什么是“道以养生”。刘永读研二时,曾患上腰椎病,后来通过练习“八段锦”治好了腰痛,根据这段经验,他认为古代的一些养生方法是有价值的,所以在给学生们讲“身体维度”的课程时,会向学生教练“八段锦”。此外,他还邀请校外的专家来讲解太极拳方面的知识。
第二个维度,是情感的维度,带领学生感受什么是“诗以抒情”。课程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老师选择古诗和现代诗中的优秀篇章,带领大家朗诵,分享;二是学生选取一首自己特别喜爱的诗歌,朗诵并和大家分享;三是师生分享自己的原创诗歌。另外,广义的诗,包括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各种文学艺术形式,也在“诗以抒情”的分享之列。刘永曾组织爱好文学的学生们一起创办了一本刊物,叫《尚理巴人》,自2010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期。这一杂志曾于2014年获得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优秀宣传品奖。
刘永从校外请来古琴专家为学生上古琴课
第三个维度,道德的维度,向学生讲解何为“儒以涵德”。课程首先介绍儒家道德理念,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这些道德要求的现实意义。其次,发给每个人一张白纸,写下最近不开心的事情,或者在与亲人、朋友、同学相处过程中发生的事情,然后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偏离了这些道德要求。其目的,在于让大家生起惭愧的心情和努力改正的决心。再次,邀请大家分享自己的体会。
第四个维度,智慧的维度,带学生感悟“禅以净心”。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会净心:引导大家学会观察自己的呼吸,这是一种净心的方式。在工作和学习的间隙,随时随地都可以静静地观察自己的呼吸。二是学会祝福:让同学们学会以仁爱之心祝福自己、亲戚、朋友、陌生人,乃至和自己发生过不愉快的人。在祝福中,转变自己的心念,让自己的心更为中正平和。
整个“国学四维度”包括以上四个方面的课程,涵盖道家、诗学、儒家与佛教,从这四个维度入手,学生便会清晰地看到传统文化的脉络,即便不是中文专业的学生,也能够对国学有一个初步、全面的认识。
以“国学四维度”框架结构为中心,刘永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国学方面的课程与活动,通过这些课程和活动,刘永旨在引领同学们在过一种道德生活的基础上,爱惜自己的生命和身体,愉悦自己的情感,进而探求宇宙人生的真实智慧。
在上海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尚理四合苑中一间名为“传统文化创新训练营”的工作室里,记者看到了利用课余时间前来练习古琴的学生,在房间一侧的书桌上,堆满了刘永利用“双十一”机会给学生买来的中外典籍。
这间工作室,就是刘永在学校支持下,以他的上海高校辅导员工作培育项目“大学生国学研习”项目为基础创办的“尚理国学工作室”。在一所理工类大学得此殊荣,实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