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生导师制:品德、学识与人格塑造

2017-05-17汪连新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2期
关键词:建议问题

汪连新

摘要: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方面积极探索改革,着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我国诸多高校也在不断探索本科生导师制,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本科导师制度,同时本科导师制度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缺乏激励机制、师生比例失调、缺乏资源支持等,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积极探索校外机构专业人才到学校兼任学生导师制度,注重学生思想品德、职业规划、实践实训等能力的培养,取得可喜成效。

关键词:本科导师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236-02

学生导师制诞生于14世纪英国著名的牛津大学,成为该校人才培养的特色模式,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和日本的筑波大学先后采用本科生导师制而成为世界著名学府。民国时期,我国的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也成为当时众人推崇的高等学校。解放后,我国高等教育“全盘苏化”,抛弃了导师制。新世纪以来,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创新,很多高校开始探索本科生导师制度,不断创新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本科导师制在“激起学生思想火花,传授知识、教授智慧方面,被认为是某种特别的、独树一帜的方法”。牛津大学当时产生的导师制度是源于“绅士文化”的背景,倡导导师理应成为“学生道德和经济方面的保护人”,导师制产生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对“自由教育”的推崇,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人格为出发点的。

一、本科导师制度的重要性及意义

中南大学商学院对已经实施本科导师制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93.5%被调查者认为“导师对自己的学业有比较好的帮助”;浙江大学对2003级紫金港区实施导师制学生的问卷调查,收回的4300份问卷中,有95%的学生肯定本科生配备导师的作用。中华女子学院金融学系学生关于导师对学业能否有帮助的调查,96%的被调查者认为导师对自己学业和职业规划方面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本科生实施导师制度,其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发挥导师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大学生尽快适应新成长环境。学生参加高考离开家乡,第一次开始独立学习和生活,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是一段比较重要的时期,有的学生可能迷失方向,无法适应新环境,导师能够让学生尽快适应环境,找到所学专业发展的兴趣点,树立新的目标,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二是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学阶段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学习,也是学生基本生存技能和人格品德的塑造时期,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在专业课程及选修课程方面,导师及时提供选课指导,避免学生在专业课程选择方面出现偏差,及时给予职业规划指导,使学生就业方向与学生能力储备契合,有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三是发挥导师的“导学”作用,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习近平曾说遇到好老师是学生一生的荣幸,导师在跟学生长期的指导过程中,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给予学生学业指导,在学生学业遇到困惑时及时给予帮助,导师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发展,师生之间长期的交流,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实行导师制度,学生会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者在导师指导下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项目,从而能够在导师指导下学会科研方法,感受调查研究的乐趣,学会初步的社会调查和文献资料文献综述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追求真理的意识。

二、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1.对导师制度认识存在误区。有的老师认为大学生学习应该以自我选择为主导,老师不应该参与,把教书和育人两者隔离开来,认为老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对导师制的实质、意义及内容缺乏正确认识,因而存在导师制度实行过程中,导师的积极性不高,對指导学生疏于管理,导师的职责定位模糊,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考核,背离了导师制度的初衷。

2.导师缺乏工作积极性。从某高校已经实施本科导师制的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能与导师定期见面的学生比例低于10%,有50%的被调查者跟导师见面不多,其原因是没有形成本科导师工作的激励机制,导师的工作缺乏积极性。还有原因就是有的老师对本科导师制缺乏认识,认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应该由自己安排,导师不应该干预太多,这些都是导师缺乏积极性的原因。

3.师生比率失调,学生人数过多。从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本科导师制的经验看,控制一定的师生比是导师制度成功的关键,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导师与学生比分别是3∶1和6∶1,而由于我国本科招生规模剧增,学校师生比例失调,有的学校都超过40∶1,远远超过18∶1的标准,本科导师制同样也是师生比不合理,学生人数太多,导师不能顾及,有的导师是行政人员“兼职导师”,出现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真正偏离了本科导师制的初衷。

4.本科导师制运行缺乏资源支持。没有一定的资源保障,导师制在日常运行中遭遇低效率。本科导师如果没有确定的课酬,仅靠导师的无私奉献是不现实的。在学校扩招的大背景下,教室和办公室的资源很稀缺,老师们的办公场所有限,师生见面都没有固定的场所条件,如果仅仅依靠微信或QQ来联系,效果还是没有师生面对面交流、恳谈的效果好,但是目前要想有个固定的本科导师师生见面活动的场所,基本是一个奢望。

三、完善本科导师制度的建议与思考

1.准确定位:本科导师制发展的关键。全校师生要对本科导师制度的重要意义形成广泛共识,建立导师与学生的双向激励机制,导师的重要职责是“导”,即“导学”和“导向”,侧重学生职业规划的引领和学生专业发展的支持,不能把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跟导师的工作混同,导师的工作也不同于一门课程的教学老师,教学老师与导师也要准确定位,教学是某门课程的讲授,导师是学生专业方向和专业发展的指引辅导,更多的是方向性的把握。是对学生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负有指导责任,协助和配合班主任、辅导员开展日常教育、管理和学生服务工作。

猜你喜欢

建议问题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