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17-05-17黄雨晗余梦婕
黄雨晗+余梦婕
【摘要】湖北长江经济带在发展过程中的经济一体化趋势已经逐步显现出来,但在区域内部仍然存在产业基础差异,产业发展不平衡、整体竞争优势不强等问题。本文在对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后,从中发现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并最终提出了推动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相关对策。
【关键词】湖北長江经济带 产业发展
一、湖北长江经济带概况
湖北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全长1061公里,其中长江干流湖北沿线包括武汉、黄石、宜昌、荆州、鄂州、黄冈、咸宁、恩施等8个市州的48个县市,国土面积54,168.5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9.1%,湖北长江经济带在湖北省的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2009年7月14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象征着湖北省拉开了长江经济带新一期的开放序幕。
二、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带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具备优越的发展条件
一是地理位置和水路交通优势显著。湖北长江经济带与北边的河南,南面的江西,东面的安徽,西部的四川接壤,是中国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铁路贯穿东西南北,公路四通八达,在水运方面,拥有武汉、宜昌、黄石三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二是资源丰富,以矿产和水利最为闻名。矿产资源排在全国前列的有石灰石、石膏、磷矿等十多种,且湖北宜昌是世界最大的水电基地。三是人才济济,科研实力雄厚。湖北长江经带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人才资源丰富。
(二)有坚实的产业基础
湖北长江经济带由于发展历史悠久,产业的经济发展基础较好,长期是湖北省优先发展地区。2016年的生产总值、地方的预算收入分别占全省的65.5%和61.7%,在湖北省的总体发展格局中地位突出。同时,多年的重点建设使得沿江城市在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面上具有明显的互补和分工特性,并逐步形成各具特色、基础雄厚的产业体系。
(三)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
湖北沿江城市客运、货运能力的提高以及邮政、电信、金融服务业的提升,主要得益于这几年公路、铁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从而保障了沿江城市产业的优化升级。
(四)具有良好的政策优势
一方面国家中部崛起的政策给湖北省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另一方面湖北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许多推动沿江城市发展的政策为湖北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带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和协调机制
一个地区的科学发展规划对该地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制约湖北长江经济带稳健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产业规划的滞后性。全省既缺乏专项规划引导产业发展又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统筹经济带总体发展。湖北长江经济带一体化格局被产业规划混乱、盲目区域开发、产业结构趋同所打破,与此同时,沿江地区的合理化分工受到严重影响,最终造成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社会经济资源浪费等问题。
(二)沿江城市的经济发展不均衡
武汉与其他沿江城市发展不平衡成为制约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首要因素。一是经济的总体产量发展不平衡。武汉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长期以来是重点发展地区,2016年的GDP总量5345.87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37.87%,而其他6个主要沿江城市的GDP总量只占全省GDP总量的32.55%,相比于武汉的经济总量,每个城市的经济总量与武汉都相差甚远。二是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武汉的发展格局以第三产业为主,其他沿江城市大多处于以第二产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且第一产业的比重仍普遍偏高,黄冈最高竟占到31.74%。
(三)沿江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产业协调发展在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一、二、三”产业须齐头并进,但湖北长江经济带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现状制约着其发展。一是第三产业以餐饮、零售服务等低规格行业为主,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发展速度慢等问题突出,从产业中获得的附加值也相对较少。第二是第三产业各行各业发展不均衡,其中物流业独大,新型第三产业发展程度不高。三是第三产业内部劳动力素质较低,缺少技术化、市场化的专业性人才,从而制约了第三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
(四)缺乏竞争力突出的支柱产业和品牌产品
缺乏支柱产业和品牌产品强有力的支持,制约着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虽然省政府大力支持湖北长江经济带优化升级,促进了冶金、电子等支柱产业的发展,但具有优势的支柱产业和品牌产品不足,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条且产业聚集度不高,湖北长江经济带的整体优势未能发挥充分。
四、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带发展对策
湖北长江经济带要开创产业优化新局面,达成全面协调发展新目标,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利用沿江地区资源、政策、科学和技术优势,推动湖北长江经济带全面快速升级。
(一)整体规划、分段开发
整体统筹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的开发要结合经济、社会尤其是自然及其承载力多方面考虑。优先发展武汉-黄石段、宜昌-荆州段两个资源丰富,基础较好的区域开发并推进其他区域的协调发展。武汉-黄石段的武汉综合性的服务功能区需重点开发,扶持高新技术多附加值的大中小产业。宜昌-荆州段坚持以现有产业为基础,遵循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原则,打造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二)发挥武汉中心城市的带动头作用
充分发挥武汉的带头作用。第一,主导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打造石油、钢铁、电子信息和汽车四大支柱产业,重点培育食品、医药、烟草等重点项目。以武汉为金融中心,注重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协调发展,加强金融创新和投资经济建设,打造区域货币和票据市场一体化格局。第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国家新制定了八纵八横的规划,交通的一体化,促使人才向湖北省内的长江经济带沿线分流成为可能,他们能够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高精尖的技术带到省内其他地区,促进当地产业的升级改造。
(三)坚持以“水”兴带,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充分利用沿江的地理优势,优先发展涉水产业。抓住时机发展汽车、船舶、化工等先进制造产业,以沿江重点城市为基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利用“黄金水道”的优势,促进运输业和沿江产业协调发展,促进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
(四)突出发展沿江地区高新技术产业
充分发挥湖北科学、教育大省的优势。大力发展电子、新能源、环保等新兴产业把高新技术推上新的发展点,大量引进全国高新技术人才,以武汉为生物产业基地,打造湖北长江经济带优势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加强科研并注重实际应用的转化。
(指导老师:刘习平)
参考文献
[1]程梅.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热点透视,2016,8.
[2]徐长乐,徐廷廷,孟越男.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合作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10.
[3]黄庆华,周志波,刘晗.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及政策取向[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6.
[4]刘盛.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带发展研究[J]物流工程于管理,2010,1.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生态承载力的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研究”(编号:16Q205)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