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研究
2017-05-17丘文婧
【摘要】普惠金融对基本公共服务具有正外部性影响,本文介绍了普惠金融以及基本公共服务的概念,归纳总结了普惠金融支持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文献综述,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研究认为,普惠金融在基本公共服务的建设中,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家庭收入水平、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水平、改善城乡人口的医疗状况。
【关键词】普惠金融 基本公共服务 影响
一、相关概念界定
“普惠金融”源于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是联合国于2005年在“国际小额信贷年”上提出的,后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大力推行。普惠金融是指能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尤其是贫困与低收入人群)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指出,“基本公共服务,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其核心是机会均等,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和无差异化。”
二、关于普惠金融支持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普惠金融与基本公共服务之间的联系的文献基本没有,因此本文主要是以金融和公共产品这两个概念为切入点归纳总结相关的文献。
(一)关于公共服务需要金融支持的研究
大多数学者认为,由于当前我国的财政收入无法完全支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需要金融为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提供资金支持。张灏(2007)认为乡镇政府作为农村基层的政权,承担了本辖区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职责。但乡镇政府制度内的财政收入根本满足不了如此巨大的公共支出,这就需要金融的支持。齐慧姝(2008)认为,大部分农村的基础教育资源匮乏,医疗卫生条件简陋,农村医疗保障普遍缺乏。分析其原因除了基层政府财政资金不足,另外就是此類公共产品见效慢,建设期限长,不能使地方领导的政绩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因此就失去了地方领导对此类公共产品建设的动力。因此,完善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不能只靠财政资金支持还需要金融的支持。
(二)关于金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研究
在金融对公共服务的影响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认为金融对公共服务具有正向影响,能够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武力超等(2014)运用系统GMM方法对金融影响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回归结果显示,金融对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具有正向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总体水平提高能够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夏芳晨(2012)认为在农村地区,促进金融与公共服务的融合发展,完善金融服务网络,加快农村地区金融支付体系的建设,是有效落实民生政策迫切需要,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三、普惠金融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机理
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最大的区别在于普惠金融旨在承担“普之于众,惠之于民”的社会责任,在维持可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增强普惠金融的社会效益,让每个经济主体都能平等地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这使得普惠金融支持基本公共服务成为可能,也为普惠金融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产生正外部性影响提供了可能性。
(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罗尔斯在《正义论》这本著作中提出了制度的本质应该是公平正义,其精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权利平等、机会均等和扶助弱者。普惠金融的内涵及特征正好体现了制度的正义性,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在传统金融制度下,金融机构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其营业网点主要集中于城市,很少将营业网点设在乡镇地区。此外,“三农”借贷具有额度小风险大的特点,这使得传统金融机构不愿意为“三农”提供借贷服务,甚至出现了农村储蓄资金外流。乡镇地区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会抑制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增加,致使城乡二元结构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这对于农村地区是不公平的。而普惠金融就是要转变城乡金融资源二元化的局面,通过对城乡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来扩大金融的服务范围以及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实现金融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分配,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发展。
(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1.普惠金融能够带来储蓄效应。收入主要可以用于消费或者储蓄,在金融机构未深入到的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或者经济落后地区,居民大多会选择将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那一部分转化为实物储蓄,然而实物储蓄的增值速度慢,居民的积蓄无法实现较快的资本积累。随着普惠金融的发展,金融工具日趋丰富,金融市场功能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深入偏远地区或者经济落后地区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此时更多的居民会选择将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那一部分存放在金融部门,在享受财富增值以及各项金融服务的同时还保障了资金的相对安全。此外,农村地区更多的储蓄流入金融机构会使金融机构的资金形成一定的资金规模,有利于优化农村投资环境,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普惠金融能够带来投资效应。随着普惠金融的发展,普惠金融机构储蓄量也在增加,为了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提高区域经济发展,首先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这一矛盾,普惠金融机构的介入既能够降低储蓄者与资金出借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降低了储蓄者出借资金所带来的风险,还能对资金使用者起到监督作用。其次,普惠金融机构的介入能够解决资金供给与需求在时间上的非对称性矛盾,确保资金需求者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获得贷款,提高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
(三)提高家庭收入水平
对于贫困人口而言,发展普惠金融可以帮助其提高收入水平从而摆脱贫困。长期以来传统金融对低收入甚至贫困人口存在这样一种误解,认为他们无法承担金融服务所需支付的费用,而且这部分人群缺少能够获取金融服务的抵押担保物,因此贫困人群被排除在金融服务范围之外。这可能会让有经济头脑的贫困人群因缺乏资金的支持而错失良机,造成这类人群依旧贫苦甚至越来越穷,形成贫困的“马太效应”。而普惠金融将这部分人群纳入到金融服务的范围之内,放松金融信贷限制,为这部分人群提供资金用于经济活动,从而提高收入水平,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马太效应”。对于一般的家庭而言,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提高其收入水平:第一,普惠金融通过信用贷款服务提高家庭总收入,为家庭成员提供生产性和消费性信贷服务。第二,普惠金融为家庭提供多种渠道的收入来源,例如利用各类理财产品来拓展收入来源以实现家庭收入的提高。第三,普惠金融通过为家庭提供保险服务(如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以及农业保险等)以降低家庭突发事件造成的家庭经济损失,从而稳定家庭的经济状况。
(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水平
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促进城乡人口的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推进城乡教育的均等化发展。一方面,普惠金融能够帮助城乡贫困家庭的孩子提高自身的受教育水平,普惠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向经济困难的人群提供助学贷款,帮助这些人群解决学费问题。另一方面,普惠金融通过提供保险业务,避免突发状况造成家庭经济状况出现问题导致孩子辍学的风险,少儿教育保险相当于父母定期为孩子未来的学业储备一笔基金,以减轻他们未来的经济负担,避免突发状况造成的辍学风险,确保孩子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此外,尽管教育支出主要还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但是普惠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代理财政专项资金支付,为医疗卫生领域提供专项资金的监管服务。
(五)改善城乡人口的医疗状况
发展普惠金融能够改善城乡人口的医疗状况,减轻一般家庭在面临疾病侵害时的经济负担,促进社会公平。普惠金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支持医疗卫生在城乡之间实现均等化:第一,提供资金监管服务。为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中教育的均等化,中央财政专项划拨和支付需要普惠金融系统下的商业银行提供相应的支付结算服务并代理充当资金使用得而监管者,确保教育财政资金的合规使用。第二,提供医疗设备融资服务。我国医疗设备每年的采购额高达几百亿元,医院在采购一些先进的大型设备的时总会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就需要通过融资普惠金融机构向医疗设备提供融资服务。第三,提供健康保险服务。基本医疗保险并不能承担人们的全部医疗费用支出,国家财力也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全民免费医疗体系,因此需要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张灏.金堂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金融支持研究[D].四川大学, 2007.
[2]齐慧姝.满足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金融供给体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武力超,林子辰,关悦.我国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8):72-86.
[4]夏芳晨.关于农村金融服务与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思考[J].金融发展研究,2012(10):38-41.
作者简介:丘文婧,女,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