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州市彩调剧团生存现状调查分析

2017-05-17唐文生

艺术评鉴 2017年4期
关键词:刘三姐业余剧目

唐文生

摘要:宜州彩调是当地人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彩调剧优美、谐趣、欢乐,积淀了桂西北民族文化内涵,经过几百年日益发展成熟。宜州彩调在脸谱、音乐、表演、服装、剧目、唱腔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极富民族色彩。通过调查研究宜州市彩调剧团的历史现状、地方特色,力求为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宜州彩调的传承发展和引领当地曲艺文化的融合与繁荣提供建议和新的视角。

关键词:宜州彩调 现状调查 地方特色 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5-0038-03

一、宜州概况

宜州位于桂西和桂中结合部,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和“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诞生地,也是中国山歌和彩调的发源地。自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制已有2100多年历史。1993年9月撤县设市,面积3869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壮、仫佬、毛南等十多个民族,人口总数达68万,城市人口约20万。 宜州山水风光秀美,民族风情多姿多彩。素有“宜山宜水更宜人”的美称,他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城、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明星城市、中国彩调之乡、中国诗词之乡正在创建当中,境内山清水秀,洞奇石美,下枧河和会仙山风景区是广西著名的名胜风景区。

二、宜州市主要的彩调剧团

宜州是我国彩调之乡,上个世纪50年代曾受邀到中南海怀仁堂为国家领导人做专场汇报演出,得到毛泽东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宜州彩调是宜州市重要的地方传统戏曲形式之一,是极富民族色彩的地方剧种。如今,宜州市所有的彩调剧团都是业余的,据最新统计宜州市共有283个业余彩调团。宜州市区现有两个业余彩调团,以下是这两个剧团的简介。

(一)宜州市庆远镇刘三姐业余彩调团

宜州市庆远镇刘三姐业余彩调团创建于1992年,至今已经历了二十多个春秋,长期以来,该团得到了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使剧团在前进中不断发展,深受观众欢迎。活动地址设于宜州市庆远镇政府大院内,现今共有35人,其中有壮族、苗族、瑶族等,总体年龄阶段在35-72岁之间,女演员20人,男演员15人,团内设团长1名,总导演1名,副团长1名,副导演1名,演员19名,乐队队长1名,鼓手1名,乐队成员11名。在队员业务素质上,庆远镇刘三姐业余彩调团演员们积极努力学习与实践。同时宜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局多次特意聘请原柳州彩调副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演员、广西彩调剧《刘三姐》第一代“阿牛哥”、彩调表演艺术专家陈锦文老师,亲临教授扇花、手巾花、指法、步伐等一系列规范的传统彩调基本功等,并聘请其担任该团的总编导。

一直以来,剧团成员白天积极工作,晚上刻苦练习彩调基本功。该团除了排演宜州传统的彩调剧目,还经常自主创编彩调剧。由于该剧团编创的节目比较接近老百姓的生活,他们经常被邀请到各个村镇演出,宜州市的刘三姐文化旅游节、河池市铜鼓山歌艺术节、宜州市春节联欢晚会、宜州市一年一度的公园歌会等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2013年《甜蜜的乳汁》《瞎子算命》两个节目均参加了河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类的演出等。宜州市庆远镇刘三姐业余彩调团自创立以来,多次配合党的政策和地方政府工作编创众多现代剧目,对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宣传,并多次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和宜州市文化新闻出版体育局的表扬和嘉奖。

(二)宜州市刘三姐民间彩调团

宜州市业余彩调团成立于2002年,现有演員34人,其中团长1人,副团长3人,编导 2人,演员19人,乐器手7人,舞台管理1人,服装道具组1人,音响师1人,化妆师2人,剧团成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大多数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他们来自宜州市的各行各业。团长杨炳华生于宜州洛西镇,他17岁那年,便拜师学彩调。那时,村里的年轻人,都对彩调充满兴趣,常常二三十人集体拜师学艺。一生酷爱彩调的杨炳华牵头组建了“刘三姐民间彩调团”。这支表演团能唱彩调的没有一个年轻人,“一般都是50岁上下。”团里有一个24岁的女孩,专门表演现代歌舞。“我们在农村唱彩调,只有40岁以上的村民欢迎,因此特地邀请年轻姑娘入伙,表演现代歌舞,娱乐村里的年轻人。”说到此处,如今已67岁的杨炳华神情黯然……

该团演出活动相当频繁,走遍宜州的村村寨寨,还多次受邀参加了宜州市“三月三”歌圩节、宜州市刘三姐文化旅游节、河池市铜鼓山歌艺术节等。该团凭借彩调剧《婆媳之间》2003年9月参加广西彩调大赛业余组中荣获优秀“剧目奖”。2011年获宜州市文体局颁发的“优秀文艺队”称号。

三、宜州市彩调剧团的主要剧目

宜州市彩调剧团的剧目内容和题材,都是从各方面宣扬和反映宜州人民的传统美德、为人处事和传统教育与风俗文化。据普查统计,宜州彩调上演的剧目除移植剧目外,也有自己创编的剧目。创作手法五彩斑斓,有自主编创、移植改编等。剧目种类主要有传统剧目和现代剧目,现代剧目主要表现当下社会发展、时事政策和向人民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宜州市彩调剧团剧目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剧目数量多达300多出,例如大家喜闻乐见的经典传统代表剧目有《龙女与汉鹏》《王三打鸟》等。之前,彩调艺人是通过口传心授来传播、传承宜州彩调剧目,造成很多剧目的消失。在“文革”的十年浩劫期间,宜州彩调也没能幸免。在实地调研的时候,宜州市彩调区级传承人韦蒙华先生无限感慨地对笔者说:“从‘文化大革命开始至1980年,不给演彩调,宜州的彩调活动处于低潮时期。在当时也有一些彩调队重新组建,但县文艺宣传队和仅存的农村业余文艺宣传队,只能演出‘革命样板戏(移植为彩调)和自编的现代彩调剧”。最近几年,宜州彩调在市委市政府和民间彩调爱好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宜州彩调的保护传承见到了曙光。并且还创作了现代彩调剧目,如《婚育新风进万家》《宜州人写春秋》《农家乐》等。宜州彩调的传承与保护,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四、宜州市彩调剧团的生存现状

彩调是广西地方小戏,剧目多以爱情、劳动人民生活为主题,并以人们身边发生的故事创编而成,詼谐的表演深受老百姓喜欢。彩调被誉为戏剧百花园里的山茶花,决定它的艺术生命力来源于它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它应该成为一个耀眼的民族文化品牌。2006年5月,彩调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下宜州市彩调剧团是何境况呢?

(一)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政府相关部门曾多次邀请广西壮族自治区歌舞剧院国家一级声乐演员,第三代“刘三姐”,广西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广西佩珠民族艺术学校校长,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理事,全国第七、第八、第九届人大代表,第八届人大主席团成员,广西九届政协委员、广西青联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唐佩珠老师亲临宜州为宜州业余彩调剧团指导。近年来,在宜州周边县市的各种大型活动中都有宜州彩调的精彩表演。虽然近年来宜州市政府给予彩调很大的支持,但是相对于该剧种良好保护传承还远远不够。宜州市彩调剧团成员经济收入微薄,要维持一个彩调团的持续发展是难以想象的。笔者前往上述宜州市的两个业余彩调团采访时了解到,因受资金的困扰,他们排练活动的场所也只有20平米左右的出租屋,里面堆满了乐器、道具等演出物品,排练只能是在剧团演员家里进行。

(二)彩调剧团的演员年龄比例严重失衡

根据该表统计数据显示,剧团成员男女比例差距不大,老年人所占人数最多,其次是中年人,最后是青年人(但30岁以下年龄段的人数极少)。由此看出,极少有青年人参与传承发展宜州彩调,这个问题急待解决。

(三)剧团演出收入较少

剧团的演出季一般集中在逢年过节或重大活动。不同的表演活动剧团会得到相应的一些报酬,团员平均每人每年2000多元,钱是少了点,但他们非常开心:“我们需要的不是钱,我们需要舞台,我们要唱彩调”,这是宜州市庆远镇刘三姐业余彩调团成员的真情告白。剧团筹建阶段,演出所需要的道具、服装等的费用都是剧团成员主动捐献的。剧团成员捐款从几百元、几千元到万元不等。有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剧团成员一次性捐出一万五千元人民币,当笔者问到:“你是一个普通工人,一次拿出这么多,令很多人吃惊啊!”他淡淡的说:“没办法,自己喜欢呗,想尽快成立一个自己的彩调团”。彩调在他们心目中的分量显而易见。

(三)媒体宣传力度较弱

经过笔者多方查阅,在现代传媒中很少有宜州彩调的身影。200年之前关于宜州彩调的报道很少,例如《广西青年报》1959年12月11日第509号,报道宜州彩调“刘三姐”很受群众欢迎。在上世纪60年代到1998年这段时间几乎没有关于宜州彩调的媒体报道。显而易见,媒体推广力度较弱同样严重制约着宜州彩调的发展。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媒体关于彩调关注力度有所加强,但是有关宜州彩调的实况仍然鲜有媒体关注,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广西彩调团的情况,而对宜州彩调的关注与传播力度明显较为薄弱。

(四)群众基础渐弱

因笔者常年工作在宜州市庆远镇,逢年过节时的宜州彩调大型表演随处可见,但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却很少见到彩调的大型演出活动。当下彩调舞台下面的观众是越来越少,观众的年龄一般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还有一部分就是在舞台下面打闹的儿童,很难见到有年轻人的身影出现。今天的宜州彩调正接受着“断层”危机的考验。

参考文献:

[1]杨红.乡俗礼仪中的民间戏班研究——对两个民间戏班的田野调查[J].中国音乐学,2005,(03).

[2]蔡定国.彩调艺术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3]阙真.广西彩调音乐与民俗文化[J].东方丛刊,2007,(03).

猜你喜欢

刘三姐业余剧目
向往刘三姐的故乡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优秀剧目进校园
为业余棋手诊脉
淘气包弟弟
继承传统 创演新剧《齐王田横》
刘三姐对歌
遮荫有方等
注目“刘三姐”的命运
“新”“老”刘三姐之争:歌仙哪能不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