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卡拉”面面观
——我在斯卡拉歌剧院当艺术指导的日子

2017-05-17陈欣

歌唱艺术 2017年4期
关键词:斯卡拉歌剧院排练

笔者毕业于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conservatorio Giuseppe Verdi di Milano)和斯卡拉歌剧院学院(Accademia Teatro alla Scala)的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师从翁贝托·费纳齐(Umberto Finazzi)、路易吉·马尔佐拉(Luigi Marzola)、文森佐·斯卡雷拉(Vincenzo Scalera)和詹姆斯·沃恩(James Vaughen)等大师。在此期间,笔者参与了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曾与意大利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卢琪亚娜·塞拉(Luciana Serra)和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和慧等合作,并于2015至2017年在斯卡拉歌剧院学习及实习期间参与了《费加罗婚礼》《魔笛》和《塞维利亚理发师》等大量歌剧的排演和制作,观摩了祖宾·梅塔、巴伦博伊姆等指挥大师的排练及演出,亲身感受了斯卡拉歌剧院的工作模式和艺术指导的工作职责……现将笔者在斯卡拉歌剧院作为实习艺术指导的部分工作经历写出,以飨读者。

演出季日程安排

斯卡拉歌剧院演出季的剧目通常提前三年就已经排定,和传统意大利人充满浪漫气息的随性不同,每部歌剧的排练日程会提前半年发布,具体排练计划会精确到小时。每位艺术指导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互相协调,确定自己参与哪部歌剧的排练,并且在排练中主要担当什么职责。原则上,以“一部间隔一部”的方式轮流参与剧院的排练(换言之,就是最少参加全年一半剧目的演出),当然,能者多劳。如果是同时参与两部歌剧的制作和演出,结束了白天的排练后还需要从“工厂”赶到剧院参加晚上的演出。

专业化的分工合作

排练《费加罗婚礼》时,独唱演员们与艺术指导老师合乐(2016)

斯卡拉歌剧院除了正式演出的大剧场之外,在城东和城西还设有两个排练场所,我们谓之“工厂”,分别称作“Ansaldo”和“Abanella”。所有的剧目在进剧院之前,视剧目的规模和是否是新制作剧目,都会在其中一个“工厂”进行至少三周的前期排练。例如笔者最近参加的《费加罗婚礼》新制作[指挥弗朗茨·威尔瑟-莫斯特(Franz Welser-Most),舞台导演弗雷德里克·维克-瓦尔德(Frederic Wake-Walder),制作安东尼·麦克唐纳(Antony Mcdonald),主演戴安娜·达姆娆(Diana Damurau),卡洛斯·阿尔瓦雷斯(carlos Alvarez)]的排练,前期在排练“工厂”的时间就长达五周。

用于排练的舞台制景,工人会提前两天搭好。如果是使用以前剧目用过的旧场景,工作人员会从剧院存放的专用布景箱子里直接取用。而新制作的剧目,会由制景师事先制作一个“试景”以供排练使用,并根据效果再做修改。

斯卡拉歌剧院对舞台制景有严格的管理程序,每一部歌剧的制景都有专门的箱子存放,这样的好处是如果不是新制作就可反复使用,减少成本。笔者见到过20世纪70年代演出《塞维利亚理发师》时所用过的舞台布景至今仍完好无损地保存在斯卡拉歌剧院。

排练流程

斯卡拉歌剧院的正式排练是一周六天(注意哦,这里常规工作时间是一周六天,不是五天,有些剧院甚至一周七天都会有工作)。每天上午排练一般从十点开始,到十二点半结束;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时;下午排练从两点开始,五点结束。根据排练计划,每天会有哪些角色和合唱队参加排练都会事先注明,这一点意大利的艺术家和德国人一样严谨。

这期间的主要排练内容就是用钢琴合乐和导演讲戏、排戏。而艺术指导的职责,首先必须是用根据歌剧总谱改编的钢琴伴奏替乐队为排练演奏音乐,并针对某些难度较高的独唱、重唱部分对独唱、重唱演员进行单独(包括语言和音乐)的指导。钢琴演奏的总谱改编版乐谱必须根据指挥安排全部统一为最佳版本,例如说威尔第歌剧首选“Ricordi版”,莫扎特歌剧只用“Barenreiter版”,这一点儿全欧洲的艺术指导都是相当讲究的。

其他负责舞台、场景调配的艺术指导则会持续和导演开会沟通,在排练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每一个演员的上场位置和时机,并在总谱上进行严格的标记。

排练《费加罗婚礼》时,导演为演员们讲戏(2016)

在“工厂”排练的最后两天,整个剧组会进行两次不带服装、不带灯光的完整联排,以检验这一个月的排练效果,为之后进剧院的排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首演前的两周,排练会从城外的排练“工厂”转移到正式演出用的剧院里进行。这两周又分为两个阶段。前十天左右,工作的重心会放在灯光、舞台和演员服装的调试。同时,在这个阶段,因为档期或者其他原因部分没有参加前期排练的剧院特聘演员,如里奥·努奇(Leo Nucci)等大牌演员会到场,剧组需要在最短时间内以最高效率把所有大牌演员的场次都排演完毕。接下来在最后一周,乐队进场,参与联排。

最后的四五天,进入演出前的冲刺阶段。首演前会有两次彩排,分别称为“Antegenerale”和“Provagenerale”。“Antegenerale”的所有流程和正式演出基本一样,但是没有观众(或者只有极少数受邀请的观众),一般会安排在下午进行。而“Prova generale”则和首演基本无异,时间也和正式演出一样,晚八点开始,所有程序都按照首演配置走一遍,剧院也会满座。如果有电视直播计划,电视台一般也会选择这一天进行预录制。“Prova generale”到首演之间会有两天的休整时间,这两天一般由灯光师和舞台布景师进行最后的调整。

剧目制作和演出

斯卡拉歌剧院的剧目根据制作大小和受欢迎程度,一般分为演十场和演五场两种。传统的经典剧目都会累积演出十场,而一些新制作剧目,(例如2017年的《孩子与魔法》以及刚演出完毕的《波吉与贝丝》),则都是五场的演出配置。根据演出月份的差异,有每周演四场(隔一天演一场)和每周演两场的(周三、周六或者周四、周日)两种安排。

首演开始之后,每天的工作流程都是提前一至一个半小时进剧院准备,晚八点准时开演,并且会在十二点之前结束。而类似《尼伯龙根的指环》这类明显要超过五个小时的鸿篇巨制,剧院一般会把开演时间提前到晚七点,因为如果超过午夜十二点,按照欧盟规定是要给演职人员另付加班工资的。

这样,一部歌剧从开始前期排练一直到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往往会持续两个月甚至更久。比如笔者最近一次参加的《费加罗婚礼》就是从2016年9月15日进“工厂”第一次排练,一直到11月27日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历时整整两个半月。

“艺术指导”是干什么的?

一般人都比较好奇“艺术指导”这个职位,在歌剧排练和演出周期中需要做哪些工作?

首先,和常见的传统意义上的钢琴伴奏不同,意大利的声乐艺术指导有其特殊性,就是需要在歌剧院承担更多的职责。除了在日常排练中替代乐队演奏歌剧总谱改编版音乐,并对独唱、重唱演员进行语言、音乐等方面的单独指导、排练,以及演出时演奏宣叙调这一最重要的工作之外,意大利的声乐艺术指导还必须同时担任助理指挥、灯光控制、机械调控以及后台监督等工作。

20世纪70年代制作的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的布景

根据每部戏的规模和风格的不同,斯卡拉歌剧院正式制作一部歌剧一般至少需要六位艺术指导进行轮换工作。其中,两位艺术指导演奏歌剧音乐和对歌者进行排练。如果正式演出有宣叙调的话,也由这两位艺术指导演奏;如果剧目规模较大并且无宣叙调,他们则需要参与后台的工作。助理指挥的位置一般相对固定,由一人担任,负责前期正式指挥不在时的排练,以及正式演出时提词员的工作。另外,还有一到两位舞台监督,负责管理所有的演员进入舞台的时机和地点并提前向演员做出提示;一位灯光调度,他的主要工作就是配合灯光师和舞台设计师设计整场演出的灯光,并在演出时向操作员下达转换灯光命令;一位机械调度,负责舞台变景时机的指示,以及部分舞台监督的工作。所有这一切工作流程的接口,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都要严格标注在各自的歌剧总谱上,并在后台的监视器上根据舞台演出的实况随时做出反应。

在意大利,艺术指导在剧院的工作特别强调“合作”二字,一部歌剧的各项工作是无法也不可能由一位艺术指导单独完成的。因此艺术指导的意大利语“Maestro collaboratore”直译就是“合作大师”的意思,不管是英语的“Vocal coach”还是法语的“Repetiteur”都无法体现出“合作”的重要内涵。我们可以在斯卡拉歌剧院陈列的早期歌剧演出节目单上找到当下闻名遐迩的艺术指导大师们的名字,不过那时他们的职务可能是舞台监督、灯光、装置,甚至是大幕。每位艺术指导甚至大师都要走过这一段,都要在剧院的各个岗位上摸爬滚打,这些都不足为奇。

猜你喜欢

斯卡拉歌剧院排练
舞动未来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两个大忙人
秘鲁总统临危受命获民众好评
上海歌剧院精彩演出抢先看
上海歌剧院精彩演出抢先看
上海歌剧院精彩演出抢先看
上海歌剧院精彩演出抢先看
指挥艺术指导与学生的排练教学
斯卡拉歌剧院的“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