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似与形上
——中国民族风格服装设计分析

2017-05-16

丝绸 2017年4期
关键词:款式服装民族

李 维 贤

(华南农业大学 艺术学院,广州 510642)

设计与产品

形似与形上
——中国民族风格服装设计分析

李 维 贤

(华南农业大学 艺术学院,广州 510642)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目前中国民族风格的服装设计进行类别细分及设计技法研究。中国民族风格的服装可分为少数民族风、基于汉服和中式服装的设计、时尚民族风、民族风高级时装和概念民族风等,它们的风格表现与设计技法不同,尤其是对民族传统元素直接运用的程度差异较大,表现为从基本沿用的“形似”到以隐喻手法表达“形之上”文化内涵的变化。少数民族风较多沿用民族传统服装的款式、图案与色彩搭配;基于汉服和中式服装的设计、时尚民族风、民族风高级时装则以不同的侧重对民族传统元素进行创新设计:基于汉服的设计细节变化丰富;基于中式服装的设计款式稳定,多为局部改良;时尚民族风强调时尚化的表达方式;而民族风高级时装多以不拘中西的款式与设色表现国际性与民族性的融合。概念民族风较少直接运用具体的民族元素,而是以间接、抽象的手法表达对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

中国民族风;服装设计;民族元素;风格表现;设计技法

对于中国民族风格的概念,学界一直缺乏明确的界定,常与汉服、汉装、民国以来以旗袍和中山装为代表的中式服装,以及源于18世纪法国的中国风(Chinoiserie)等概念互用。卞向阳[1]提出了“中国主题服装设计”的概念,意指以现代流行为基础,以中国传统服装元素为特征,符合现代人的服装审美观和生活方式的服装集合。受此启发,本文将中国民族风格(简称中国民族风或民族风)定义为:以中国各民族文化元素或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表现内容的艺术风格。其设计的出发点是传统文化意蕴、民族风格直观或抽象的表达,作品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风格或明显的民族装饰特征。在此定义中,文化元素、民族元素既指中国的整体传统文化特征,也包括组成中华民族的各个民族的文化要素。

随着恢复传统文化意识的增强和国家在提高文化软实力方面举措的实施,中国民族风格的服装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尤其是2012年以来彭丽媛多次出访国外的着装,以及2014年北京APEC会议的中式服装,更是以沉稳、端庄、美好的风貌,从国家形象的层面展现了中国民族风格的时尚影响力,与之相关的研究也相继从各个角度展开。赵明[2]与邹云利[3]研究了少数民族服装的结构;毋海娟[4]系统研究了中国元素在高级时装中的应用;吴春盛[5]以现代着装观念与设计理念分析为基础,总结了中国风格高级时装实现传统与时尚融合的4种后现代主义设计手法;潘早霞[6]从边缘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裂帛品牌在保持民族风格基础上的时尚化方法;刘君等[7]对民族风服装品牌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基于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深化民族风设计的理论研究,促进中国民族服装的现代化与国际化,本文对中国民族风格的服装设计进行风格细分,并深入分析、提炼不同风格类别的设计重点与表现手法,为提高中国风的当代设计水平提供理论参考。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案例的选择不限于高级时装或设计师品牌,而是以中国民族风格服装的内涵为依据选择近年出现的典型作品,包括不同设计定位的作品。

1 中国民族风格服装的细分类别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56个民族各有其传统,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当代设计不竭的灵感来源,这也是成就当前中国民族风服装设计多样性的根本缘由。而且,在个性化的时尚趋势之下,民族风格的服装也必须具有突出的品牌风格,才能各领风骚、共同繁荣,此为民族风服装设计多样性的现实原因。那么,如何对这些形象多样的作品进行分类,进而研究、提炼其风格内涵与设计特点?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角度与方法问题。因目前学界尚未形成对这类服装的统一界定与分类,故本文根据民族风服装出现的新趋势,在系统分析近年典型作品的基础上(18个品牌的近年作品),综合考虑风格表现、设计重点、表现手法等因素,将民族风服装分为少数民族风、基于汉服或中式服装的设计、时尚民族风、民族风高级时装和概念民族风等5类。这些细分风格的设计重点各不相同(表1),或注重“形之上”的文化概念的诠释,或以“形似”的方式表现民族传统元素,或强调服装的精致、品质等。例如时尚民族风注重对传统元素的时尚化表达,对传统款型、图案、色彩等进行选择性借鉴,设计手法变化多样,重点是营造青春时尚的服装气质。

表1 中国民族风格服装的细分类别与设计特点Tab.1 Subdivision and features of Chinese national style clothing

2 各类细分风格的设计分析

本文将详细分析各个细分类别的设计技法,并进一步提炼相应的风格表现和定义内涵。

2.1 少数民族风

民族服装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是其生活习俗、历史文化、思想审美的直观反映。中国少数民族服装因族群、因地域而不同,异彩纷呈,各具特色,为少数民族风格的服饰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少数民族风格服装是指基于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设计,即取用某一民族特有的服装款式、图案、色彩或服饰配件等进行再设计,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民族风格或装饰特征,或为原始感的款型,或为惯用的色彩,或为特有的图腾、纹样,大多具有夸张、强烈的审美特征。花制作和素萝是这类设计比较典型的品牌。

花制作品牌(图1)的设计风格夸张,甚至带有戏剧感,大部分作品极具少数民族风情,随性而朴实。在设计上忠实于少数民族服装的原有样式,常用宽大款型;采用色布拼接、堆叠、补花等工艺区分色块或形成图案,视觉效果强烈。色彩绚丽,对比鲜明,常用大面积的红黑、红蓝、红绿对比,或以深色为大面积底色,再将小面积纷繁的彩色或白色分散、流连于服装的各个部位,如图1(a)所示。这种浓重、强烈的设色,强调了颜色的块面感,强化了少数民族服装浑朴大气、生机勃勃的气质。

2014年花制作的“龙袍”与“蓝天鹅”系列堪称其代表作。图1(b)所示的“龙袍”系列保持了满族旗袍长直的款式特征,沿用了喜庆花卉、盘长、海崖、团龙等传统纹样,而圆领、泡泡袖、中袖、叠纱、纹样的夸张或不规则设计等处理,增加了服装的时尚感,整体红蓝黑的色彩配置再次凸显了品牌的用色特征。图1(c)所示的“蓝天鹅”系列,融合了少数民族服饰元素与汉唐风格。主体面料是少数民族常用的黑色、蓝色,色彩深邃而艳丽,领口、袖口、门襟处柔顺光滑的黑色毛皮绲边增添了服装的沉静感。服装局部的处理形式多样,堆叠的红色面料流畅地奔腾于裙摆、衣角,在宝蓝色、黑色背景下极为醒目;寓意吉祥的彩色传统刺绣图案点缀其间。局部繁密的彩色与大块黑蓝形成强对比,再通过强烈有力的红色曲线的勾连,使服装充满了深沉的活力。服装整体采用悠远大气的汉唐廓形,与大块面的蓝、黑共同将变化和活泼元素统一于深沉浑厚的民族韵味及传统气质之中。

图1 花制作作品Fig.1 HZZC’s works

素萝品牌服装(图2)的色彩艳丽程度、造型隆重程度低于花制作,对民族元素的改良程度较深。图2(a)“陌上枝”的设计源自清朝满族服装,蓝与白的拼接与交融、放大的不对称领口、下摆交叠的衩口,赋予服装安静而不羁的气质,但袍式结构、领口、马蹄袖等元素,又使服装具有明显的满族特色。图2(b)“良辰”的设计融合了汉服与满服元素,采用民国改良旗袍的款式,但更为宽松,裙子部分松量增加,整体造型为修长的A型,马蹄袖口延续了满族服装的特点;蓝白印花布与白色薄棉布的叠合运用,以及下摆右偏抛物线的缺口设计富有新意。图2(c)(d)(e)均是藏族风格的设计,“伏藏”是对藏传佛教喇嘛僧服的简化设计,基本保持了僧服的色彩,以及宽松、悬垂的外观,而对款式进行简化处理:将披单直接与服装缝合,形成假两件式的结构;“行云”的上衣在大面积的艳蓝之上饰以大红色的繁密的藏式纹样和莲花刺绣,下装则为宽松纯色裙子,以简衬繁的手法,使刺绣图案的藏族特色更为突出;“摩诃”灵感来源于藏传佛教中的饰品和圣物,表现在领肩部装饰的拼缝与刺绣图案及其红、绿、蓝、白、黄的藏传佛教配色特征,以及璎珞末端的“金刚结”造型,服装款式为简单的宽松长衫式,衣身部分采用浓重的红与绿,大面积的“简”更加凸显了领部装饰色彩的丰富和图案的细腻。

图2 素萝作品Fig.2 Suluo’s works

2.2 基于中式服装或汉服的设计

中式服装是指民国时期穿用的主要服装类型,例如长衫、改良旗袍(民国旗袍)、对襟衫、斜襟衫等,这些服装杂糅了汉族、满族的服装特点。其得名源于当时国外对中国服装的印象,也称唐装。

基于中式服装的民族风设计的服装类别、造型相对固定,多以旗袍、对襟衫为主,基本保留中式服装的传统款式,但在领、襟、肩、袖等部位进行创意设计;注重实穿性;面料以锦缎、丝绸等传统面料为主,多采用现代裁剪工艺,以及刺绣、钉珠、手工盘扣、滚边等传统服饰工艺。如图3(a)的设计保留了立领对襟衫的基本款型,肩部改为装袖结构,胸、腰部位收省,造型合体,线条圆和;面料的颜色富有传统感,但纹样抽象而现代,整体形象传统又暗含洒脱不羁的气质。图3(b)(c)均保留了改良旗袍外形,在局部细节、裁剪、面料等方面进行再设计,前者采用立体裁剪方法对腰臀部位进行叠褶、塑形[8]和开衩移位处理,使得服装更为合体、时尚;后者的裁剪利落流畅,采用传统的红色与金色搭配,领部改为一字领,且用蕾丝面料进行镂空处理,服装形象温婉雅致而不失现代感。

图3 基于中式服装的设计Fig.3 Designs based on Chinese-style clothing

相对于中式服装再设计的稳定,基于汉服的设计则更有新意,款式、细节的变化较多。这类设计以素萝品牌2014年的作品为典型(图4)。图4(a)“桃花扇”沿用传统汉服款式和系带固结的传统;保留了交领、层叠等元素,但将传统的H型改为A型,再用刺绣与对比色拼接的方式夸张强调交领,下摆设计为不平齐的斜线;服装线条流畅舒展,整体色彩设置素净而明朗,服装形象古韵十足,但并无沉郁繁缛之感,而是一种娴雅敏慧的从容。图4(b)“千秋岁”的设计糅合了唐、明汉服与清朝官服元素,浓烈的橙色使人想起辉煌的唐朝,短袖上衣正是盛唐流行的“对襟半臂”的式样;硕大的莲花纹补花放在前胸、后背,借用了明朝补子与吉祥纹样两大元素;连衣长裙的深蓝色,以及袖口的马蹄形刺绣是清朝官袍的特征。至于长裙的A字款型、后衣片下摆的两个大锯齿形,以及前摆斜放的莲花、绳结等,则是让上述历史元素轻松、时尚起来的手段。图4(c)“含元”借鉴了战国时期就开始穿用的襦裙的外形,但将上衣与裙子并合,简化了结构,并采用露膝短款设计,前短后长的下摆处理,翠绿、碧蓝的设色,以及胸前撞色的刺绣图案使服装清新而富有朝气。

图4 基于汉服的设计Fig.4 Designs based on Hanfu

2.3 时尚民族风

时尚民族风是指对传统元素进行时尚化设计的服装风格。这类设计根据大众流行趋势,尤其是青年人认可的流行元素,对民族服装的传统款型、传统图案与色彩等进行富有创意的再设计,重点是营造时尚感与彰显服装个性。其款式设计多变,刺绣、拼缝等传统服饰工艺与胶印、烫印等现代印染技术均有运用,常与T恤、牛仔、板鞋、连衣裙、披肩等时尚单件组合或结合。这类设计以裂帛、尼可与路、五色风马、渔、密扇等品牌为代表。

图5(a)所示的肚兜,领部、下摆拼接蓝印花布和传统图案、文字的刺绣,以及云纹边饰,传统韵味十足,但外穿肚兜与牛仔裤的配伍,则表现了青春的无羁;图5(b)所示的无袖短款连衣裙的层叠裙摆,红与白的配色,洋溢着飞扬的时尚感,而中规中矩的立领和窗花剪纸图案又赋予服装沉静的传统气质。时尚民族风对传统元素的运用,或多或少,或含蓄或直接。例如图5(c)、图6(a)(c)所示设计,只采用改良小立领和一笔假斜襟等特征性结构,或在下摆、袖口、袋口等边角部位装饰传统纹样,将传统民族元素轻轻带出,不经意间起点睛之效。而有的设计对民族元素的运用则很直接,或采用传统款式,或将传统书画、纹样直接印或绣在服装上,服装的短款与假双层设计,以及红黑配色等处理则体现了对流行性的关注,如图6(b)所示。

图5 裂帛作品Fig.5 Liebo’s Works

图6 尼可与路作品Fig.6 Works of Nicole’s Journey

还有的设计注重图案与色彩的创意表现,多采用简化的传统款式,常用数码印花、烫印、胶印等现代印染技术来表现图案与色彩强烈的时尚感。图7所示的作品基本采用旗袍的简化款型,以及利于保持服装廓形的现代面料。虽然图案均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民族传说,或传统纹样,但从当代青年的视角出发进行了全新地演绎,对图案进行夸张处理(图7(a)),或是采用带戏谑感的动漫表现手法(图7(b)),配合对立、明朗的设色,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祥瑞之物,色彩绚丽,气氛欢乐,时尚而特别。

图7 时尚旗袍Fig.7 Trendy Cheongsam

2.4 民族风高级时装

民族风高级时装是指以高级时装的形式来表现中国民族风格。高级时装的概念源于欧洲,是指通过精心设计、采用优良材料和精细手工制成的高档服装。因此中国民族风高级时装的设计必然有中西融合的特点,常用西式版型,而将中国传统文化意蕴、民族元素融入其中,对材料、工艺要求很高,注重细节设计。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吉祥斋品牌的设计(图8)。

图8 吉祥斋作品Fig.8 Mascot’s works

吉祥斋的款式、版型设计不拘中西,多用玫红、翠绿、碧蓝、香槟、深紫等浓厚深艳的颜色,但在材料、工艺、图案与设色方面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多用丝绒、锦缎等传统华贵面料,如图8(a)所示;注重传统工艺与现代元素的结合,常在深色大块面上重工刺绣高饱和度的大花,耀目华贵,已然成为该品牌的标志,如图8(b)所示。“春之鹤”“蝶之影”“墨香”……每件服装都拥有名字,融汇了花竹、云海、亭榭等元素,彰显传统,工于匠意。例如图8所示的2012秋冬系列,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宫殿建筑,东方与西式融合的版型与结构,精致的用料,大块面的设色,暗合古代宫殿的肃穆恢弘;传统花卉图案点缀其中,宛见宫殿周围的红花树景。这些作品,显然是根植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材料工艺精致华美,但款式与结构设计简练大气,服装设色浓墨重彩,风格雍容华丽、卓尔不群,富有强烈的现代审美意趣,颇具国际范。从表观上看,作品的中国元素很典型,现代风格也很强烈,传统与现代、中式与西式,两者并非水乳交融,甚至不符合吉祥斋“中庸与融合”的设计理念,反而是决然对立的。但两种元素的设计都纯粹极致,一样卓然出色。因此,同样的不凡达到了权重的平衡,互相辉映,实现了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真正融合。

图9所示的设计师品牌“汀南”2014春夏系列《山水》,采用纱、缎等传统丝绸面料,款式、裁剪自由不拘,亦中亦西;整个系列均取材于中国传统山水画,但款式设计、材料运用、工艺配合各不相同。图9(a)的服装廓形宽松、自由,主体图案是用线条与墨迹表现的写意山水,轻薄通透的黑色薄纱层叠其上,墨迹的浓淡与人体的动态使得黑纱下的图案不断变化,营造出变幻绵叠的中国传统山水意境。图9(b)的服装则将山水图案抽提、分散,并改变色彩与笔触,用精致的金线潮绣工艺将山水强化,立体展现于黑色礼服上,传统的山水被强化成具象、强烈的图形。图9(c)将一幅彩色山水画直接拼接于服装,画作的边缘与服装结构线重合,在黑色的背景下很好地呼应了人体的曲线。

图9 汀南作品Fig.9 Gary Wat’s works

2.5 概念民族风

概念民族风是以表现传统民族文化内涵为重点的设计,多用含蓄隐喻的表现手法诠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而不拘泥于显性视觉元素的表达。本文以例外、楚和听香、夏姿·陈的部分作品为例,对概念民族风的设计进行分析。

2.5.1 例外作品分析

有关例外品牌的研究已经很多了,本文主要分析例外对“和谐”和“道法自然”这两个传统文化观念的表达。

对于“和谐”的概念,例外是通过衣服与人和谐来表现的。这首先体现在例外服装与穿着者的关系必定是“衣人相映”的关系。例外的服装比较挑人,款型宽大,设计特别,对穿着者的身材条件要求很高。而且,即使是身材合适,但气质庸常,也驾驭不好服装。如果穿着不当,那么效果或流于一般,或怪模怪样。能把例外服装穿得好看的,一般都是气质独特、个性卓然的人,与例外是谙合的。而能把例外服装穿得好看的人,她的气场又会提升服装的气质。此谓“衣人相映”。正如毛继鸿所说[9]:“一个典型的例外顾客是这样的:她爱自己,有知识,有自身审美标准,有人文关怀,有国际视野,她的内在气质与外在气质是一致的。一个长得很漂亮的人,可能穿得起奢侈品,但未必能穿得起例外。如果她内心的强大和外在的强大不成正比,那她可能会被服装压住,穿例外可能会更丑。”其次,例外对“和谐”的表达还在材料选择、款式设计与色彩设置都体现出对人体的呵护。例外的服装用料以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面料为主,吸湿透气,随身适体。款式设计方面采用长大宽松的款式,常用现代衬衫、外套、大衣或西装的版型作为基础,结合悬垂、褶皱来实现对人体宽容的包覆。服装颜色多为大面积的黑、白、灰、藏青等素色,冷色为主,用肃静淳朴的气质来衬托人体的生动。

“道法自然”首先体现在对自然的观察与模仿(图10)。其次,例外的作品大多款式简洁,整体感很强,设计手法单纯而匠心独运,风格凝练内敛但气韵强大,体现出设计师思考的深入和理智的克制感。这种设计态度其实就是对“物我为一”“无为而治”等老道哲学的践行,被罗浮宫收藏的“无用”系列即是典型的例子。

图10 例外作品Fig.10 Exception de Mix mind’s works

2.5.2 夏姿·陈作品分析

相较于例外作品的出尘,夏姿·陈及下文分析的楚和听香的作品对传统文化的抽象程度会低些,会直接运用传统材料或图案,但对传统文化意蕴的表达同样也是含蓄的甚至是隐喻的。

图11(a)所示夏姿·陈2014秋冬系列,灵感来源于砚池,设计师采用较为写实的手法“取其型、仿其材、磨其色”,在西式礼服、中式旗袍款型上,以墨色的深浅、浓淡和渐变的笔触、变幻的色彩表现中国传统笔墨艺术淡然而丰富的文化特征。正如其介绍所云:“砚池华丽如骄傲贵气的黑天鹅,素雅如轻描淡写的落缨池畔,淡然如行云流水的山岚。深如壑,浅如塘。”在这个系列中,有砚台中干结开裂的墨块和散落的墨渣,有清洗砚池墨色晕染的形态和研墨时产生的划痕,有曲直笔墨画迹和深浅浓淡变幻的墨色,更有设计师所感悟到的笔墨文化:“砚池是墨色浓淡的舞台,淡如初开玫瑰嫣然一笑的情怀,艳如牡丹绽放热力的温度,浓如深不可测的青苔。”于是,黑白灰的线条色块渐进到蓝绿红的繁茂花叶,深远而灿烂的传统笔墨意蕴得以充分展现。

图11(b)所示夏姿·陈2014春夏系列,则采用后现代的解构手法间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薄纱、丝缎等丝绸面料,通过材料叠合、色块拼接、刺绣等工艺手法,对京剧脸谱、毕加索和蒙德里安画作进行解构、重组,藉由明净多彩的颜色、透明与光洁的质感堆叠,幻象出设计师所感悟的中西文化交融与人生世相。

图11 夏姿·陈作品Fig.11 Shiatzy Chen’s works

2.5.3 楚和听香作品分析

楚和听香2013/2014作品(图12)对民族风格、传统文化的表现手法更为委婉。图12(a)的乔其纱轻若薄雾的质感配合叠层用料及立体裁剪,使得服装轮廓明确而富于动感,裙裾从外至内逐层延长,露出的一抹蓝色,传神地表达了江南烟雨飘渺的传统意境。图12(b)的衣裙均染成浅蓝色,材料的层积使得薄纱长裙的轮廓流畅而丰盈,与平裁上衣平挺光洁的质地及平直线条形成对比;长裙上散淡的扎染图纹,与上衣手绘的墨色及整体色彩共同诠释了整套服装“素调琴,无丝竹”的清逸出尘。图12(c)的设计则更深一层,观者的审美过程也更为曲折:裙摆多层叠合的晕染墨色,形成层峦叠嶂的远山,与领口的曲水呼应;中间的衣身部分保持白色,黑白分明而又保持接续;直观是墨色山水,实则蕴含“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传统文化追求[10]。图12(d)的领襟设计也别有深意,斜襟开口配以圆弧门襟宛转而下,展现了圆融为主的中庸之道,而拧转的线条则暗藏阴阳无极之理。

图12 楚和听香作品Fig.12 Chuhetingxiang’s works

3 结 语

本文将近年的中国民族风服装分为少数民族风、基于汉服和中式服装的设计、时尚民族风、民族风高级时装、概念民族风等类别。这5类细分风格的设计重点各异,表现技法也不同,尤其是对民族元素、传统元素的运用程度是不同的。少数民族风基本沿用了传统的款式、图案与色彩搭配,表现出“形似”的特点;基于汉服和中式服装的设计、时尚民族风、民族风高级时装对民族传统元素的运用也比较明显,但以不同的侧重、不同的手法对这些元素进行了创新设计;概念民族风很少直接运用民族元素,而是以间接、隐喻的设计手法表现对“形之上”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思考与感悟。从形似到形上,从端庄沉静到活泼时尚,从汉唐气象到国际风范,这5类民族风正以不同的设计手法、不同的服装形象表现着中华服饰文明的深厚与璀璨,书写着现代中国风的华彩篇章。

志谢:笔者的学生杨媛、周小迤参与了资料收集与分析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1]卞向阳.服装艺术判断[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189-199. BIAN Xiangyang. Apparel Art Judgment[M]. Shanghai:Do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6:189-199.

[2]赵明.直线裁剪与双重性结构:中国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J].装饰,2012(1):110-112. ZHAO Ming. Line cutting & doublet structure:a study of Chinese ethnic costume’s structure[J]. ZHUANGSHI,2012(1):110-112.

[3]邹云利.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1:88-89. ZOU Yunli, A Study on the Structure of Ethnic Costumes in North of China[D]. Beijing: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2011:88-89.

[4]毋海娟.中国元素在高级时装中的应用与反思[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2:51-54. WU Haijuan. The Application and Reflection of Chinese Elements in Haute Couture[D]. Beijing: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2012:51-54.

[5]吴春胜.传统与时尚融合的中国风格服装设计手法[J].丝绸,2011,48(1):37-39. WU Chunsheng. Design techniques of chinoiserie clothing through integrating modern and tradition[J]. Journal of Silk,2011,48(1):37-39.

[6]潘早霞.从裂帛品牌看边缘文化与服装设计的融合创新[J].丝绸,2012,49(9):48-51. PAN Zaoxia. Viewing the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marginal culture and garment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from RIP brand[J]. Journal of Silk,2012,49(9):48-51.

[7]刘君,白敬艳,赖秋劲.民族风格服装品牌的现状与发展探析[J].丝绸,2013,50(10):61-65. LIU Jun, BAI Jingyan, LAI Qiujin. 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lothing brand with national style[J]. Journal of Silk,2013,50(10):61-65.

[8]刘卫,史亚娟.现代中式服装造型设计研究[J].纺织导报,2013(3):97-99. LIU Wei, SHI Yajuan. A study on the shape design of modern Chinese-style clothing[J]. China Textile Leader,2013(3):97-99.

[9]邱月烨.例外,但不意外[J].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2014(1):60-61. QIU Yueye. Exception, but not surprised[J]. 21st Century Business Review,2014(1):60-61.

[10]李维贤,聂贵花.从近年作品看植物染在丝绸设计中的应用[J].丝绸,2014,51(10):50-60. LI Weixian, NIE Guihua. Applications of vegetable dyeing in recent silk designs[J]. Journal of Silk,2014,51(10):50-60.

Similitude and metaphysics:analysis about fashion designs of Chinese national style

LI Weixian

(College of Arts,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In this paper, case analysis method is applied to subdivide fashion design categories and design techniques of Chinese national style fashion. The subdivided styles are as follows:the minority style, design based on Hanfu and Chinese-style clothing, Chinese national chic, Chinese national Haute Couture, and conceptual designs. These styles have various design expressions and techniques. Especially, the application degrees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element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which is reflected in the change from similitude to metaphysics. The minority style mostly follows the style, pattern and color matching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clothing. Design based on Hanfu and Chinese-style clothing, Chinese national chic and Chinese national Haute Couture have many creative designs with different emphasis. Modified Hanfu has rich detail changes. The design based on Chinese-style clothing has stable design style, and is mostly modified in parts. Chinese national chic stresses fashion expression mode. Chinese national Haute Couture integrates nationality with internationality. Conceptual design rarely directly uses specific national elements, but express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culture with indirect and abstract methods.

Chinese national style; fashion design; national element; style expressing; design technique

10.3969/j.issn.1001-7003.2017.04.009

2016-05-30;

2017-03-20

国家留学基金项目(留金法〔2016〕5113号-201608 440430);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16DL08)

李维贤(1967-),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服装史论、植物染料及传统印染工艺的教学与研究。

TS941.11;J523.5

B

1001-7003(2017)04-0052-08 引用页码:041201

猜你喜欢

款式服装民族
我们的民族
让人心碎的服装
局部加热服的款式设计及其舒适性评价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Dream Bag
多元民族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最火的单品款式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