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命在人文精神中丰盈

2017-05-16山东省威海市鲸园小学丛滋芬

教育家 2017年13期
关键词:家风人文育人

文 | 山东省威海市鲸园小学 丛滋芬

让生命在人文精神中丰盈

文 | 山东省威海市鲸园小学 丛滋芬

中科院院士杨书子曾经说过,没有现代科技,没有现代技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打就垮。但是,如果没有人文精神,没有民族文化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打自垮。山东省威海市鲸园小学基于多年的办学积淀与传承,基于学生生命的丰盈,提出了“传统文化为根,人文教育立校”的办学主张,聚焦“崇仁尚文、启智养正、知书达礼”的育人目标,优化人文课程体系,创新人文德育模式,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中丰厚师生对民族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涵养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

静水流深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特色发展与文化变革的核心元素。学校秉承“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涵养人文精神”的课程实施理念,不断优化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聚焦五大素养,构建人文教育课程体系。人文素养核心就是在涵养人文精神中彰显人的价值,既有丰厚的人文知识底蕴,是一个知书达礼的人,又具有无限的思辨能力,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人文教育课程正是以关注人的成长为核心,尊重个体成长需求,激发个体潜能的学校课程,它以课程统整为先导,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整为五个学习领域:“经典与文化”“社会与责任”“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数学与科技”。这五个领域指向的是人文教育环境下学生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礼仪养成、身心健康、审美情趣、创造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各领域课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因,形成以汉字育人、经典阅读课程为核心,民俗剪纸、民族舞蹈、校园足球、经典启智、科技创造、礼仪养成八类主题课程协同发展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统整概念,创新人文教育课程路径。学校坚持“以文化人”,注重“知行合一”,遵循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学科内“嵌入”、学科间“贯通”两条统整途径,推进人文教育课程的深入实施。

学科间嵌入式实施。各学科深入挖掘学科教学中传统文化学习内容与育人点,将八类主题课程嵌入到各学科学习与实践之中,并科学规划每一类主题课程学习的内容、课程时间的分配、课程实施的策略、课程评价的办法。如经典阅读课程,从课程内容的设定、课程实施策略、课程评价三个层面,系统规划实施路径。

学科间贯通式实施。学校课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在于引导学生“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而这正与人文教育的终极育人目标——让人的潜能得以最大的实现和发展,引导学生发现并实现自己的价值相吻合。学校采取多学科贯通的方式,让同一学习领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与实践中濡润交融,使学生深刻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睿智、审美和隽永。以开展的中国春节文化(猴年)节日课程为例,语文学科引导学生开展吟诵与春节相关的经典古诗词、阅读《西游记》经典古籍,张贴自己书写的春联作品;美术学科引导学生张贴自己动手剪制的窗花;综合实践学科引导学生探究春节的来历……多学科贯通,为学生搭建了多样化的学习与体验平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要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润物无痕的育人策略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礼是道德的标准。学校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以传家风、正班风、树校风的“三风”建设为途径,在学校、家庭、社区三维育人机制中,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

依托礼仪微课程,育礼行礼。精心研发礼仪养成教育微课程,从心育指导与行为指导两个层面,每月一个主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礼仪行为进行培养,提升对礼的认知;从社会实践中体验传统礼仪,在研习拜师礼、吟诵礼等传统文化中的礼仪精华中,明理懂礼。

依托三风建设,明礼扬礼,传承好家风。学校从征集家风入手,通过“晒晒我的家风”等方式,借助班级讲坛、班级博客,请家长晒家风,让学生秀家风,校园内外掀起“传家风、习家风”的热潮。“节俭之家”“孝亲之家”“诚信之家”等优良家风悄然浸润学生心田,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礼”的认知,还真正凸显了家风传承对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深刻意义。

弘扬好班风。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制定班风建设方案,规划班级文化愿景,从制度建设、精神文化两个层面,构建民主、自由、和谐发展的班级文化形态。

树立好校风。借助校庆纪念日,开展听校史、访老校友等活动,让学生在感知鲸园百年文化历史中,种下传承优良校风的种子;借助仪式课程,开展爱校、爱队、爱班等礼仪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我与鲸园的故事”等演讲活动中,促使优良校风生根发芽;借助公益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在献爱心义卖捐赠活动中践行仁爱之礼,在“爱护家园”“变废为宝”等环保宣传活动中践行环保之礼……鲸园学子处处彰显着“快乐、进取、儒雅、大气”的校风。

互动可见的校园文化建设

办学校办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这种文化和精神,正是学校特色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学校从校内、校外两个维度,通过多种方式,将显性的环境文化和隐性的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推动着学校特色建设在继承与发展、创新与升华中不断提升品位、丰富内涵。

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开展鲸园书院“小主讲”活动。借助中国古代书院的“讲会”制度,开办鲸园书院,引导学生做“主讲人”。目前已有近20名在古诗文鉴赏、汉字文化、书法艺术、剪纸艺术、足球文化、3D创客等学习领域已有一定卓越“成就”的学生,通过自主申请、自主承办、自主组织的方式,走进鲸园书院,系统阐述文化思想、展示自己的专业成就或研究成果,营造出活泼、向上的人文校园文化气场。

设立“个人素养展览区”。在教学楼为学生开辟了“人文素养成果展区”。目前,已为28名学生布展。学生通过自主申报、自主答辩、自主展示的方式,全面展现自己在人文教育课程中的学习成效。如今,学生的个人素养成果展不仅成为校园一道鲜活的人文景致,更是对学生至高的激励性评价,它将为鲸园百年文化留下一枚枚清晰的发展印记。

多元开放的校园文化

建立校外活动基地。打通学校、家庭、社会育人的壁垒,挖掘社会可利用的场地资源,将威海湾九里足球场作为我校足球运动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足球对抗赛、联赛等;将威海市科技馆作为我校科技活动基地,开展“借力现代科技成果,进行科技探究课的教学研究活动”,将科学课堂“搬运”至校园外,点燃学生的科技创造之梦。

引进社会专业人士。借力校外合作机构的教育资源与人力资源,语文学科继续与山东省汉字听写大赛组委会合作,让“汉字听写大赛”常态化、精品化;美术学科与市区剪纸学会合作,定期邀请专家入校培训、指导,拓宽民俗剪纸的发展思路;校本课程与社团课程,鼓励教师自主聘请专业精良的优秀校外辅导员,参与课程建设与实施。

“参天百丈树,原是手中枝。”鲸园校友、著名漫画家毕克官先生的这句寄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鲸园人,奋力跋涉在人文教育之路上。鲸园人也将以此激励自己,开拓进取,锐意创新,让鲸园学子在追求梦想之路上,看到更美的风景,更加坚定、自信、快乐地成长为一棵棵参天百丈树。

猜你喜欢

家风人文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风伴我成长
人文绍兴
别样家风,别样精彩——教你轻轻松松写“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