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在活动体验中学会选择

2017-05-16张小彩

教育家 2017年13期
关键词:兴趣小组京剧家长

文 | 本刊记者 张小彩

孩子在活动体验中学会选择

文 | 本刊记者 张小彩

从2014年开始实施学生“课后3.30”活动以来,随着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的推进,史家小学分校“课后3.30”工作渐入佳境:以上个学期为例,全校在校生1430人,参与“课后3.30”活动3800人次,人均2.5次,参与度明显提高;而且课程内容也逐渐丰富,全校现在共有108个兴趣小组,包含身体健康、艺术鉴赏、手工技艺、传统文化等各种门类。

“我们觉得课后3.30,不是独立的时段,应该把它与学校课程的构建和学生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史家小学分校的高满洪校长告诉记者。

四年级的小想在本学期报了四个课外课程——京剧,昆曲,长笛和舞蹈,老师和家长觉得她的课程太多,但她最终还是舍不得放弃其中一个。

学生参与的热情是老师们平时很难见到的,高满洪校长告诉记者,有时候大人们总是一味强调让孩子做事情要持之以恒,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殊不知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体验,让孩子们在体验中了解自己,学会选择,从而坚持下去。

“课后3.30”给了孩子们更多的选择机会,在这108个课程、兴趣小组的参与过程中,他们学会了选择,并不断尝试、调整,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和感兴趣的事情。在这样的基础上,学校和家长再鼓励和督促孩子们,这样容易取得教育成效。

三年来,学校不仅努力挖掘硬件资源,比如利用一段楼道做了小而精的烘焙房,悬空建造了一座玻璃科技室,充分利用图书馆开展各种阅读沙龙等,还积极调动校内教师积极性,结合学校“多元、灵动、开放”的课程理念,为孩子们的兴趣和发展提供平台。

>> 烘焙课程

李老师开设了两个学期的烘焙课,带着孩子们一起烤面包、做点心,并且每次做的食物都不会重样。烘焙小组的报名异常火爆,一周三次课都供不应求,学校不得不出面限制报名年级和人数。因为热爱,所以不觉疲惫。烘焙过程中孩子们的表现和进步,都已经成为李老师工作的乐趣。

二年级的小月通过学校的京剧兴趣小组活动,爱上了拉京胡。寒假期间,她每天都坚持练习五个小时,小月的爸爸说,没想到孩子会对京胡产生那么浓厚的兴趣。小月每个周末都会到公园去练习京胡,有一个爷爷经常来听,是她的忠实听众。她的爸爸曾经记录了她搀扶爷爷上台阶并交流的片断,孩子的礼貌、谦和深深打动了爸爸,他在微信圈里写下了“学京剧就是在学规矩”的感言。

“孩子很开心,学到了实在的东西,我们也发现了老师教学之外的特长。”高满洪校长这样告诉记者。

对于老师参与“课后3.30”活动,学校一直坚持自愿报名的原则,不把兴趣活动变成强制任务。语文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引领一些传统文化社团,比如:吟诵;数学老师带着孩子们做华容道、巧解鲁班锁、九宫格等数学益智游戏。这些活动训练了孩子们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助于思维的促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发现孩子们学习的状态变了,自己也变了。于是大家设立课题,研究课外活动对孩子的影响,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 京剧小组活动,表演一丝不苟

语文学科的关老师,参与、带领了种植小组的活动,不但自己被评为“园艺达人”,还培养了很多“园艺小达人”,并已受邀参加2019年在北京延庆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关老师喜欢吟诵,也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今年又被大家一致推选为学校团支部书记。

“课后3.30”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社会多方面资源的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在史家小学分校建立了“屠呦呦工作室”,科学家们经常来给孩子们讲讲科学,“三八妇女节”的时候,也来到学校的烘焙房给单位女工做做鲜花饼。学校吟诵小组的孩子也去参加科学院的党员活动,给他们吟诵《中医谣》等。

“没有课后3.30活动,我们不会想到可以和科学院一起做工会活动。可以说,课后3.30活动带动了校外周边社会资源共同来做教育。”高满洪校长这样说道。

学校成立了“家长讲坛”,邀请家长来到学校来给孩子上课、做沙龙。有一次学生家长还带领烘焙兴趣小组的孩子们去到北京的盲童村,拉着盲童的手一起做饼干、体验烘焙过程,教育意义显著,家长们纷纷转发、留言,这就是流传学校的“我是你的眼”活动。

“从这些角度来看,“课后3.30”的意义不仅仅是帮家长解决接送难题,它是学校文化和学校课程的整体思考,是育人的又一个时机。”高满洪校长这样说。

对于困难和问题,高满洪说:“‘课后3.30’项目,希望政府层面的政策和流程更加清晰。”

猜你喜欢

兴趣小组京剧家长
京剧表演开始了
艺术教育类课程与兴趣小组有效结合的策略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家长请吃药Ⅱ
小学生作曲兴趣小组的探索与实践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