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履约担保实施的主要问题及完善履约保函应用的建议
2017-05-16许一佳
许一佳
摘要:履约保函作为履约担保的主要方式,可以保障业主实现债权、有效保证施工合同的履行、促进我国建筑市场健康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履约担保实施情况仍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以工程合同履约担保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了当前我国履约担保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完善履约保函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履约担保实施;问题;履约保函;应用
对工程施工合同设定的担保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业主对承包人履行债务提出的担保要求,也就是卖方担保,另一种是承包人对业主履行债务提出的担保要求,也就是买方担保。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以及工程担保设立的目的,我国对于构建以卖方担保为核心的工程担保体系更加重视,而在以卖方担保为核心的工程担保体系中,担保的品种包括履约担保、投标担保、承包人支付担保以及工程质量担保等,本文主要以履约担保为研究内容。履约担保的种类有很多,目前开展最为广泛的业务有:工程合同履约担保和工程招投标履约担保。在市场经济发展较快、较为成熟的国家,工程担保尤其是承包人履约担保,作为一种信用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承包活动中。
履约保函是履约担保的一种主要方式,指的是银行金额机构应劳务方与承包方的请求,对业主方做出的一种履约保证承诺。履约保函具有一定的格式限制,也有一定的条件要求。履约保函可以较好的保证工程合同的有效履行、保障业主实现债权,进而促进我国建筑市场的良好发展。
一、当前我国履约担保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我国当前履约担保实施情况发现,履约保函格式不统一、过度使用保证金方式、履约担保索赔困难等问题依然大量存在,且较难解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履约保函格式不统一
银行金额机构的履约保函一般都是采用本行规定的标准格式,各个银行的履约保函格式都有一定的差别。除此之外,部分业主方也有其自有的非标准格式。这就导致银行保函现有的格式文本与各业主所期望的自有格式文本不一致,在担保有效期、索赔程序、争议解决等条款内容的设定上有所差别。这种差别容易引起金融机构、业主及承包方三方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由于履约保函格式的不统一,业主、承包人与保证人之间需要不断的协调沟通,加大了保函办理的复杂度与难度。另一方面,在实际履行合同时,各方对保函条款的理解都不同,将会带来诸多的履约担保索赔问题。
(二)过度使用保证金方式
中国建筑业协会课题组曾对北京、上海、陕西、江苏等地区的65家建筑业企业提交履约担保项目进行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在2007-2011年间,这些建筑业企业中采用银行保函方式的约占55.4%,采用履约保证金的约有41.1%,采用专业担保公司保证书的约占3.5%。虽然我国将部分地区设为工程担保试点地区,采用专业担保公司保证书的企业逐渐增多,但总体来说占得市场份额依旧很小。
由于履约担保的担保金额不得低于签约合同价格的10%,如果采用履约保证金的方式,必然会占用承包人大量的流动资金,资金回收周期较长将会大大影响企业整体资金的运作,尤其对承接项目较多的承包方影响更加明显。就目前而言,履约保证金在一定程度上给承包方带来了负担,而承包人需要交纳的保证金除了履约保证金之外,还有诸如投标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注册保证金、安全生产保证金、工期保证金之类的保证金种类,给承包人带来了负担可想而知。
(三)履约担保索赔困难
由于在不同的履约保函格式文本中对于担保索赔的规定一致,导致业主在索赔时常会因索赔程序、索赔处理等问题,与保证人产生较大的争议,进而导致担保索赔时间延长或担保索赔停滞等。另外,在實际工程履约担保过程中,工程合同双方产生争议后,通常不会按照法律规定以及合同的约定解决,而是采取各种手段自行和解,不会首先考虑履约担保索赔途径。
据调查发现,部分地区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只有提供履约担保才能发放施工许可证,业主要求承包人提交履约担保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取得施工许可证使工程顺利开工,承包人递交履约担保也只是为了应付政府的强制性要求,这导致履约担保成为一种“必要的形式”。虽然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在2010年取消了“只有履约保函才能办理施工许可证”这一前提条件,但业主与承包人的观念还是很难扭转。并且业主在面对承包人的违约情况时,也只会考虑施工合同索赔,而没有履约担保索赔的观念。
二、完善履约保函应用的建议
基于建设工程交易的特殊性以及我国建筑市场实行招标投标制的国情,实行以卖方担保为核心的工程担保体系更符合实际情况,也是衔接国际惯例的客观要求。
(一)谨慎选择履约担保方式
建议建筑业企业在选择履约担保方式时,优先考虑银行保函、专业担保公司保证书等第三方保证担保方式。无条件履约保函应主要由银行提供,不仅可以保障业主进行快速有效的索赔,也能保证银行的信用声誉。而有条件履约保函应主要由专业工程担保公司提供,专业的工程担保公司不仅能做到在承保前严格审查,在承担保证责任前对承包人违约责任进行认定,还能够利用其专业能力向承包人提供技术和管理上的支持,帮助承包人继续履约。
(二)构建多角度、全方位的市场管理机制
构建担保、信用、资质相结合的市场管理机制,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制度并进行严格的落实,用市场自身手段加大履约失信的成本和惩戒力度,实现卖方向买方提供信任的目的。在资质管理中考虑信用成分,确定担保费用时兼顾信用和资质等级,最终实现强化担保和信用,淡化资质,实现国际建筑市场的通常做法。
(三)完善履约委托保证合同
履约委托保证合同是承包人委托保证人、以保证方式向业主提供工程履约担保所签订的合同,在完善履约委托保证合同时,需注意以下内容的完善与补充。
首先,履约担保金额是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上限,合同条款中应明确保证人只在这一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其次,合同中应约定履约担保延期所増加的费用的承担,可有效保障保证人的利益。最后,保证方式设置为连带责任保证,一方面可调动保证人的积极性,关注承包人在主合同履行时的履约情况,另一方面可保证履约担保索赔的执行效率,不必等法院对主合同纠纷的判决结果,只需要按照履约保函中的代偿安排执行。
(四)选择适格保证人
对于承包人来说,选择适格的保证人非常重要,可以保证履约保函索赔后能够承担保证责任。承包人选择适格的保证人,保证人可在承保阶段对承包人的资信情况、履约能力等进行仔细审查,积年累月必将倒逼承包人,促使承包人提高其履行工程施工合同的能力。同时,承包人选择适格的保证人,可保证业主履约担保索赔的权利,顺利承担保证责任,使履约保函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
三、结语
履约保函的主要功能,是保障业主在承包人违约情况下的权益,而维护业主权益的核心是索赔操作的可实施性,也就是履约保函索赔过程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因此,业主、监理人以及保证人,都应该严格按照担保合同约定的索赔程序进行操作,以减少不必要的争议,避免履约保函索赔耗时长、难度大等问题。尤其是业主,要进一步加强对担保索赔操作重视程度,才会使履约保函索赔成立,以免承担担保索赔不成立的后果。
参考文献:
[1]苏颂平,陈秀毅.工程建设项目发包人银行履约保函的审核要点与风险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3(12):241-241.
[2]孟晓霖.油田服务行业应用银行履约保函的风险管理[J].财务与会计,2012 (3):39-40.
(作者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