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重点学科文献保障的文献传递服务体系研究

2017-05-16赵婉忻燕辉张燕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11期

赵婉忻 燕辉 张燕

关键词:重点学科建设;文献传递;文献保障

摘要:文章针对高校独特的教学科研环境和重点学科建设需求,提出一种面向重点学科文献保障的文献传递服务体系。该体系以读者为中心,以提供知识增值服务为目标,对文献传递流程进行再造,以构建文献传递服务模型,实现对重点学科文献传递服务的定量评价。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科建设已成为高校发展的核心任务,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而重点学科建设更是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重点学科建设的水平直接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整体实力。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高校图书馆应该从高校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来加强对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构建一个健全完备、功能强大的文献保障体系,为重点学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保障。

1.国内研究现状

高校文献传递服务不是一项新兴的服务方式,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SHL(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NS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是目前为我国高校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保障的最具影响力和运作最为成功的三大文献传递服务系统。它们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知、共建、共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网络平台,为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文献传递服务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大学的图书馆成立了馆际互借部门。2000年以后,国内多数图书馆都开展了该服务,从而使文献传递服务的研究得到蓬勃发展。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文献传递”为关键词检索论文,从1995-2004年的10年间共有1,072篇论文,而2005年至今的10多年间共有5,208篇论文。但是我国学界对于文献传递服务结合重点学科建设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仅有少量研究成果。以“重点学科”和“文献传递”为关键词不限年代检索论文,共有142篇。研究文献传递服务的论文数量可以明显反映出文献传递服务在我国已经受到重视,但以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为切入点,探讨建立符合高校学科发展的文献传递服务模式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这些文章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①重点学科建设与信息资源关系的研究。相关研究从目标、作用、对策、任务与实施路线等方面探讨如何为重点学科做好信息服务工作。②文献传递与重点学科资源建设关系的研究。包括文献传递服务指导重点学科馆藏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和完备信息资源保障以及文献传递服务与数据库采购整合等研究。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利用文献传递服务优化重点学科馆藏资源建设的研究方法单一

利用文献传递服务优化重点学科馆藏资源建设的研究均从所传递的文献角度进行分析,从而评判读者的需求倾向,缺少与科研工作者的正面交流与沟通,容易引起误判和遗漏,而当文献传递量很大时,这种方法耗时耗力。

2.2数字化资源建设有待完善

未经资源整合的种类繁多的数据库资源,是制约文献传递服务效率提高的瓶颈之一。部分高校图书馆购买了大量的文献资源而未进行资源整合。读者会因检索经验不足而难以兼顾所有的数据库,增加了文献传递员的重复性劳动,造成服务的延误和处理错误。同时,有限的文献传递人员也难以负荷大量的文献传递工作。

2.3面向重点学科的文献传递服务模式应与时俱进

面对如今庞大的数据资源,读者需求也不同以往。如何在海量数据中寻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已成为一个摆在读者面前的难题。面对这种变化,图书馆的各种服务都应逐渐转变思路,从如今的“提供”转向“探索和发现”。文献传递员在为科研团队提供文献传递服务时,应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不断进行更新拓展。

2.4全国文献传递服务领域缺乏规范评判体系,难以对文献传递服务质量做出评判

各个文献传递机构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无法量化衡量,不能清晰地明确服务中的短板,不能有效且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策略,制约了文献传递服务的蓬勃发展。

3.建立面向重点学科文献保障的文献传递服务体系

3.1以传统文献传递服务为基础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均已开展了多年的文献传递服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经过不断地研究拓展,文献传递服务已拥有庞大的服务群体、受众群体以及成熟的平台依托。

传统文献传递服务弥补了图书馆馆藏不足的缺陷,可以解决图书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由于经费不足和外文文献价格昂贵等原因,一些外文期刊、外文图书、外文数据库等重要文献的征订时断时续。②一些专题文献、科技报告、灰色文献等收集起来比较困难,而这些一次文献却是部分读者极其需要的。③科技报告、标准文献对一些学科非常重要,而这些科技报告、标准文献的获取具有较大的难度。文献传递服务利用资源共享的方式获得不能购买或者难以获取的文献已经成为高校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

3.2将文献传递服务与学科服务相融合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包含多项内容,涉及资源建设、参考咨询、专题培训、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学科服务是个性化服务,但又具有一定共性基础。笔者从学科服务的三个层面,逐层分析研究如何将文献传递服务层层落实于学科服务中。

在第一层面,面向大众的学科服务中,有文献获取技巧、資源的采选、学科学术资源的推广服务。文献传递员可以面向本校所有学科用户做普及型的信息素养培训。在第二层面,面向该学科部分受众的“一对部分”的工作,是指文献传递员根据不同学科服务对象,制定有学科针对性的信息素质课件,嵌入学院、课堂、科研团队和网络教学平台中,融入学科团队,给予学科群体面向课程的整合式信息素质教育培训讲座。在第三层面,面向该学科个体的“一对一”的个别咨询和个别辅导,主要为一些资深专家或重点学科带头人以及课题组主要负责人提供相应的文献检索与文献传递服务。在长期沟通渗透过程中,其可以挖掘出读者需求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差异,并通过不断调整馆藏文献,维持文献资源建设与读者需求的一致性。同时,科研工作者将不再满足于对原始文献的获取,可能更希望得到原始文献基础上的综合性增值信息产品。文献传递服务不再简单地停留在信息提供的层面上,还要使信息增值,这对文献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3.3改善文献传递服务方式,提出基于重点学科建设的文献传递服务流程再造

3.3.1针对资深专家、学科带头人,提供非中介性文献传递服务。CALIS馆际互借系统属于中介性文献传递服务系统,是全国高校运用最广的文献传递平台。用户在查找和检索的过程中可以直接提交申请,完成必要的检索后,回到图书馆馆际互借系统提交申请,最终在邮箱接收传递文献,大大减少了文献传递工作量。但其仍保留了文献传递员审核申请,确定申请文献在本馆没有馆藏,以便对服务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然而一旦文献申请量达到一定数量时,除非增加新的文献传递员,否则这一操作会影响文献传递的处理速度,降低时效性。直接面向最终用户的非中介性文献传递服务给用户带来了便利和自主性,应是未来文献传递服务发展的最终形式。由于减少了馆员参与的中间环节,非中介性文献传递服务获取原文的速度和效率是中介性文献传递无法比拟的。然而,非中介性文献传递服务有可能造成频率较高的复制性申请,由于读者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非中介性文献传递难以推广。文献传递员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措施来控制和管理非中介性文献传递过程,为资深专家和重点学科带头人开启文献获取绿色通道,让一线科研工作者享受到非中介性文献传递服务的优越性,提高科研工作者获取文献的主动性,保障文献传递的时效性,促进科学研究的全面性,为重点学科文献保障提供一种新方法。

3.3.2基于资源整合,建立面向学科的知识导航系统。面对海量数字资源,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应该从信息管理向知识发现转变。在数字化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图书馆应努力为科研人员开创一个内容覆盖面广、脉络清晰的学科知识导航系统,为科研人员提供数字化、个性化的知识检索和发现服务。面向学科的知识导航系统需要在整合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的体系结构,利用文献内容关联组织文献,将每一类关键词相同的文献群、每一类引征文献相同的文献群以及每一类学科文献群等关联成为知识网络。知识网络还可以提供文献的详细信息和扩展信息的浏览页面,包含文献的题录、摘要和各种扩展信息。其中扩展信息可以通过图谱形式揭示概念相关、事实相关等知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有助于用户获取知识和发现知识。知识导航系统梳理海量数字资源脉络,协助科研工作者在繁杂的文献信息流中发现新的知识点及知识问的联系。文献传递员可利用知识导航系统,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为科研人员进行知识的收集与捕获,包括对外部知识和内部知识的跟踪、搜索、检索和获取,尤其是对隐含知识的跟踪和捕获。将知识发现服务融入文献传递服务,可支持文献传递员在文献传递、信息咨询、学科服务、查新等信息服务工作中提供知识增值服务。

3.4开展文献传递服务评价研究,提高对重点学科文献的保障能力

對文献传递服务评价的研究包括构建文献传递服务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设定各项指标的评价要求以及明确评价方法。文献传递服务评价研究可以从统计规律角度揭示文献传递服务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揭示不同高校文献传递服务发展的状况,以及同一高校文献传递服务发展的程度。

在已构建好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对面向重点学科文献传递服务进行评价时,高校图书馆可采用专业权威性高又能较好地反映用户的实际感受的评价方法,即以专家评价为主体、用户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客观体现了服务与需求的差距,高校图书馆需要找出服务短板,向需求靠拢,促进服务的特色化、规范化,保证文献传递服务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服务质量能在与读者的互动中完善提升,从而提升文献传递服务对重点学科文献的保障力度。

4.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图书馆正处于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期。高校图书馆应将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与学校学科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为本校重点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源和信息服务保障。高校图书馆员应加深资源共享意识,着力思考如何满足科研人员不断变化发展的文献需求,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