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探讨
2017-05-16谢坤松
谢坤松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 广东 惠来 515200)
【摘要】 新时期如何开展政治课教学是我们所有政治课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变化,对我们高中政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会学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去观察分析社会和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是当前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最基本要求。然而,学生在实际接受知识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受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往往脱离现实地看待社会中的某些特殊现象,对社会中的所谓的“热点”讨论。因此,思想政治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正面透视社会的“热点”,使之科学地认识特殊的社会现象,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 高中 思想政治课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4-097-01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和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的独立意识、逆反心理、表现欲望特别强烈。他们对感兴趣的问题出现时就会直观地、大胆地、不加思考地进行评说。往往会得出不正确的结论。比如,在这一时期,他们虽然认识能力提高了,人际交往频繁,有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但是避免不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希望与可能、理想与现实等人生中的诸多关系与矛盾,促使他们不得不去思考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怎样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等一系列人生价值问题。然而由于社会上不良现象、不良思想的影响,使他们在思考自己人生价值时产生了不少的困惑,个别学生甚至出现了错误的人生观。这主要体现在享乐主义人生观,金钱主义人生观,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人生观,极端利己主义,个人主义人生价值观。
现在中学生认识的正误,取决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的程度。由于思维不成熟性的存在,使他们不能像成年人那样系统全面准确地进行理解和掌握,认识就会产生偏差。
中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是他们关心政治和国家大事的表现,说明他们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所以,我们应予以充分的肯定。但是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必然受到社会的影响,认识出现偏差是正常的,因此,做为高中政治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一、针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原因加以引导
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在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管理方法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本主义的各种思潮,使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对马列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及社会主义的道德观产生困惑和怀疑。其二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使任课教师只能围着升学考试的指挥棒转来转去,忽视应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学生为了升学亦必只重视如何获取较高的成绩而忽略有意识地自我培养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树立正确的“三观”。要改变上述两方面的所造成的政治课育人功能减弱的状况,当然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通力协作,共同努力。但是,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观点这三个方面的教育,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紧紧抓住当前的形势,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对比教育法,如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经济发展规模、人民生活水平、城乡面貌等方面的对比,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确性的认识,让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激发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立志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勤奋学习。
二、学生素质的提高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我们学校的主体,其具体效果也就表现在学生的素质提高程度上。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需要教师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确保教学的实效性,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分析必须正确无误,例证和结论必须是可靠的、严密的。对于中学生来讲,一般不宜将不可靠的知识当作科学基础知识传授给他们。为了扩大知识眼界,对高中学生,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向他们介绍一些不同观点和学说,但应在讲清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以免造成思想混乱,妨碍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建立。为了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讲授应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但不能违背现代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的科学性。
三、知、情、意、行相统一的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的深透
“知”就是让学生了解和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社会主义理论,这是形成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基本保障。
“情”是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所描述的美好未来的情感,这是增强实效性的中心环节,更是解决学生“热点”的关键。
“意”是指反映在当前中学生中的“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坚强意志,這是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彻底解决学生存在的认识问题的根本条件。必须向学生讲明,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相违背的东西,社会主义就是在与这些非社会主义的错误的斗争中前进的,从而坚定他们的信念。
“行”是指学生在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在“五爱”情感支配下所进行的改造客观世界的行动,这是实效性的最终体现。
总之,要想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必须达到寓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务必摒弃空洞说教、照本宣科、无的放矢的教学方法,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革单一的课堂教学秩序,创造比较活跃,形式样多样的教育扭转,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功能。必须科学地透视学生所关注的“热点”,充分认识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解决的紧迫性,做到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特殊的社会现象,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该论文在广东省教研室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