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2017-05-16朱昀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8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培养高职

朱昀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建设进步空间不断加大。但该专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没有找到自身的发展特色,课程体系也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从三部分对高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探析,第一部分对高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定位;第三部分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高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173

[中图分类号]F208-4;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1

1 高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经济信息管理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既包含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又包含管理技术方面的问题。为了不断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关人员不断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而作为交叉学科的经济管理专业必然运用到信息技术。我国也提出了要走信息化道路,且我国信息产业前景非常广阔。但在发展进程中,该人才培养模式出现很多问题。

(1)专业定位模糊,生搬硬套。高职的发展是随着本科发展而起的,因而学习本科模式的发展经验,必然会出现生搬硬套模仿的嫌疑。除此之外,专科学校不断升级为本科院校,专升本教育也不断火热。在这样的趋势和环境下,大部分院校都长远目标都放在了升级上,因而,导致专业定位及模糊,甚至没有定位的标准。

(2)重理论,轻实践。大学院校在一种长期的理论教学思想禁锢下,形成了这样一种意识:高职是教授理论的地方,对实践及其不重视,认为实践是各大企业应该考虑的事情。因而,并没有想过要去改变。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缺乏实践基地和实验设备。在实践设备、实验师资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缺乏创新。依然固守高职教育具有的旧式教育模式,仅仅是承接老式的模式,没有加强创新力度,且高职重知识轻创新,在这样的一种观念指导下,高职教育的发展将面临很大的发展“瓶颈”。

2 准确进行专业定位

2.1 以市场为导向

现在的社会是市场经济社会,学校如同企业一般,能否发展顺利,需要对市场有准确的把握。人才最终会流入社会,因而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对准市场,以市场为导向。而要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就要对市场进行调研,最终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2 专业内容独特性

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只是简单的将信息、管理、经济学进行累加。而经济管理专业应用系统越来越成熟,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体系,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是一门在计算机科学基础上,研究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的学科。这种专业形式具有自己的体系和结构,不能由所涉及专业进行简单的相加和累计。

3 高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运行方法,学校都会制定自己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实施的。“双元制”、CBE、TAFE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这三种模式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笔者认为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 课程设置

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可以形象的概括为“经济学+信息技术+管理学”。根据这样一种特点,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开设的主干课程包括经济学、计算机基础、信息管理学、ERP原理与应用等。在主干课程的基础上,外加职业技能的基础课程,这样基本上就能实现学校设置的培养目标,且高职院校还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毕业时就可以具备相应的就业基础和技能。

3.2 师资建设

高职院校作为一个职业技能高职,其师资队伍应具有本院校的自身特点,高职的师资队伍应具有知识理论性和实践技能性。既能向学生很好的讲授课堂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学生的实践技能。作为一项对高职教师的必然要求,这是高职必须坚持和教师必须具备的。高职院校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具有很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但是在实践方面却是比较弱的。

一方面,“工程师”与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是相对口的,但是这方面的资质认定几乎是空白的。关于资格认证的培训不断出现,但是实践过程中相应工程师的认定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也日新月异,但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不容乐观。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并不高,实践教师也是少之又少。最后,高职的职称评定存在一定的问题,高职教师存在以职称评定为目标的情况,系列的不一致使教师選择有利于自己的一方面,因而还是会倾向于学术。

面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思路。

第一,建立模拟实验室。这是一种高职企业联合合作的模式,可以借助学校的现有教学设施和企业联合建立模拟实验室,从而为此专业的教师和具有一定实践、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设施条件。第二,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在和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教师的研究领域应转向实践问题导向,这更加有利于实践问题的解决,同时企业可以聘请教师参与企业运作,高职也可以聘请企业高管进入高职进行宣讲,达到更好的效果。

3.3 实验室建设

高职需要加大对实验室设备的投入,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对计算机设备的要求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学生应连续对计算机进行学习,学习相关知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对相应的实验室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专业要想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教师的师资力量,同样需要实验室的建设。

通过文中三个方面的设想和构建,高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将有更加具有突破性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建中.高职建筑类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培养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浅谈美术教育创新及专业人才培养
基于网络教学整合中的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析
基于项目课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的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探究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
“四维一体”构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