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6-04-25刘洁
刘洁
摘 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专业,属于艺术类专业。虽然广播电视编导是一个新兴专业,但近年来其发展迅猛,为广播影视产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专业人才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技能不能满足就业要求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就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解读。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对策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旨在培养能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具备一定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党和国家宣传政策法规,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或其它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存在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师资力量薄弱、硬件及软件设备不完备等一系列的问题。近年来各学校也注意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专业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调整和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失误
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缺乏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深厚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供需均高的情形下,许多高校都想在这个新的领域分一杯羹,这就必然导致专业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培养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某些院校为了吸引学生报名引进年轻的硕士、博士生任教,更有甚者夸大宣传欺骗考生。试问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怎么会学到实用的技能?高校开设课程的初衷如果仅仅是为了吸引学生或者是增加学校的知名度,那么他们就很难致力于学术的研究和进步,这就是阻碍电视编导专业向前发展的最大因素。各大高校只有摆正专业培养的定位,真正做到为了行业进步和学生发展而努力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专业人才。
而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则出自学生本身,作为艺术类学生,大部分地方院校的编导类考生有一个较为显著的特征,很多学生并非真正喜爱这个专业。和音乐、舞蹈类专业相比,广播电视编导门槛较低,几乎无需基础就可报考。现行的中学教学体制也不允许学生花费大量的精力在编导的入门学习上,很多直接升学无望的学生,在高三报个短期培训班便加入的艺考的大军中来,而这类考生通过地方院校的考试往往不会有太大的难度。这就直接导致了数量众多的,虽然积极活跃,有一定的实践创造意识,却相对缺乏踏实勤奋、刻苦专研学习的编导学生。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多项环节,现在全国大部分高校中,通识课基本包括英语、计算机、政治、历史这几门,缺乏特色课程。而对于专业课的设置则比较陈旧,难以跟上时代的潮流,满足市场发展需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但当下院校受场地、资金等各方面的影响,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不配套,使得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课本理论知识,最终培养出只会纸上谈兵的人才。
(三)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水平难以满足专业教学要求
随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迅速发展,教师资源出现短缺。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作为指导学生前进的指向标必不可少。但目前的编导类人才培养存在师资力量与教学需求不协调的问题。国家和高等院校应集中力量解决这一问题。还有许多优秀的教师因学位和职称等原因被拒之于门外。这些问题均阻碍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师资力量的发展和储备。
(四)专业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市场需要的人才不仅要专业技能强、实践水平高,还要满足市场要求的职业修养、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如今的高校人才往往不能达到市场的诸多要求,结果就必然导致高校人才无用武之地,而市场的需求也得不到满足。
二、全面深化学科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广播电视工作者
(一)理论结合实际,培养满足行业需求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对实践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学校应在实验器材完备、实验课程设置、实验场地建设上投入更多的财力和物力。尽可能地给该专业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学校可以和相关单位合作,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实际的工作中汲取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实践技能。此外,还要加强学生职业修养、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方位丰富学生能力。在注重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加强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人们常说:“有德有才大胆用,有德无才学后用,无德有才不敢用,无德无才不能。”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最终目的,所以在提高学生实践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扩大师资队伍,改进人才培养机制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合格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有效保障。高校只有具备规模庞大、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专业知识的教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除了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外,还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道德榜样。另外,学校要不断完善用人机制,给更多的优秀人才来高校教学的机会;不断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他们提供赴外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我国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机制存在许多问题,第一,受中国人才培养大环境的影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观念相对陈旧,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解决这一弊端,高校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还要加强学科特点和教学手段创新、加强院校之间办学经验交流。第二,实践教学目的不明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对学生的实地操作能力要求十分高,许多的院校往往忽视这一现状。本专业的仪器操作繁复,同时还涉及光学、物理学、机械等各学科知识,这就使得教学任务相对艰巨,面对这一情况,许多的老师在传授专业知识是仅仅是浅尝辄止,导致学生只能掌握的知识十分浅显,难以满足实践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和老师要承担起应付的责任,不遗余力地教学育人。第三,培养手段单一是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又一大弊端。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少,继续延伸了高中的填鸭式教育,学生缺乏创新理念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样阻碍了学科进步。对于这一问题,高校要加快课堂改革,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育的主体,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准确定位,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避免一味地追寻名利,院校和广播电视教育工作者要真正做到为了做学问而做学问,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传教授业。在课程设立方面,做到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全面发展、共同进步。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对于人才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广播电视行业也不例外。广播电视编导的职业素质直接决定了一档电视节目的质量。因此新时期的广播电视教育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广播电视从业者要全方位提高自身能力,掌握好当代广播电视发展方向,才能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周颖,杨静.浅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J].中国传媒大学,2011,(2)
[2] 柳复,杨云.后现代思想与后现代世界观[J].山东师大学报,2009,(3)
[3] 周鑫,黄刚,贺云.广播电视编导创新课程建设探索[J].教育教学研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