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适应性分析
2017-05-16钱小莉储慧陈文玲
钱小莉+储慧+陈文玲
[摘 要]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最直接的基点,也是区域内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对区域内经济、社会、文化及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分析苏中地区产业机构发展情况入手,结合区域内产业发展状况,认真研究了当前苏中地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主要探讨了经济发展对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专业人才培养范围、培养模式及培养质量等方面的相互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经济发展;适应性分析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153
[中图分类号]G712;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2
苏中地区是江苏扬州、泰州、南通三地的统称,位于长江沿岸,是融合苏南、苏北地区,促进三地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最为紧密,其专业设置和建设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最直接的基点,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对区域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1 苏中地区产业结构发展情况
1.1 经济发展总量
当前苏中地区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沿海开发战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机遇以及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等省级战略机遇,逐步形成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发展成省内经济飞速提升的地区之一。过去10年,苏中经济年均增长10%以上,2015年实现经济总量13 820.77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19.7%的比重。
1.2 苏中区域产业状况
苏中区域内主要产业集中在医药、机械、轻工(烟草)、建材、石化、电子、纺织、冶金(有色)、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以及船舶等行业。但因地区发展差异,各地产业状况又有所不同。扬州市从2012年起,确立了汽车、机械、建筑、旅游、软件信息等具有扬州特质的五大基本产业,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亮点突出,软件信息服务业增长迅猛;泰州市聚力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节能与新能源三大战略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是泰州医药产业的特色与亮点,船舶产业是该市的传统优势产业,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初具规模;南通市以发展船舶修造、电子、纺织、电力能源、化工、造纸以及建筑作为优势产业,其中,纺织服装起步较早,是发展较快的主导产业、机械电子是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2 苏中区域内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苏中地区有13所高职院校,扬州市5所(含1所民办院校)、泰州市2所、南通市6所,其中,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被评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被评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2.1 产业发展催生同类院校专业设置
为促进经济协调发展、适应当前新经济发展模式,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苏中地区确定了协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举措。第一产业的发展历经多年,苏中地区基本都选择以机械制造及装备这一技术含量低、用工密集、需求普遍的产业作为起点,也影响了此类专业的设计,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各个院校中起步较早,该专业对机械制造及装备這个产业的发展贡献巨大,因为对机电一体化的人才需求旺盛,该专业到目前为止仍然是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的核心专业,随着产业技术的发展,对自动化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步提升,也使各个院校在发展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同时,强化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等专业的建设,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发展和提升。
在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计算机普及加剧了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企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也不断深化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促使各个院校在电子信息大类的专业发展上加大了力度,苏中地区每个院校基本都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服务行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中之重,其发展关乎其他两个产业的发展速度,财务管理水平影响企业的生死存亡,市场营销能力关乎企业的兴衰成败,物流管理质量反馈企业运营的技能,因此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会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人员的贡献。苏中地区的高职院校在此类人才培养上也是精益求精,不仅设有相应的会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及物流管理专业,更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校企合作”,将此类人才的培育与企业的岗位需求直接对接,由学校、企业和行业共同制订培育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人才培养能够与行业企业需求相适应。
2.2 区域发展特色异化院校专业设置
通过分析各个院校的专业设置,笔者明显发现苏中各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的不同,每个地区的高职院校,都根据各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重点,及时设计、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扬州地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计紧密围绕着扬州区域经济产业的发展状况,在汽车、机械、建筑、旅游、软件信息等方面设计较全面,特别是考虑到当前推动扬州市乃至全省、全国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旅游因素,综合分析了对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扬州市区的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教学资源,大力开发旅游相关专业,成立了江苏旅游职业学院,辖区内其他4所高等职业院校也均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涉外旅游等相关专业,不仅为旅游行业的发展储备了人才,各高职院校更是成为推动扬州市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其旅游专业的建设成效较省内其他高职院校更为突出。
泰州市近几年聚焦生物医药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设计上融入区域产业的发展特色,大力发展医药专业,市区两所高职院校均设有药学、药品生产技术等专业,特别是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设有专门的药学院,专业设计紧密结合泰州医药产业发展,设生物制药、中药制药、药物制剂、药物检测、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生产技术等特色专业,该院是江苏省唯一一所能够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两方面的学校,还设置了动物药学、兽药生产与营销等专业。
南通市优势产业来自于纺织、电力能源、建筑及船舶修造等,辖区内6所高等职业院校都设有土木建筑、电气、轻工纺织大类的相关专业,其特色专业建设力度大、综合发展实力强。如南通职业大学中工程监理、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三个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以船舶修造为主要专业特色,设有航海技术、船舶电子电气技术、水路运输与海事管理、船舶机械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船舶舾装工程技术、海洋工程技术、船舶检验以及港口与航运管理等学科。
2.3 产业融合发展,促专业跨界建设
21世纪,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脱离了单打独斗的时代,转为抱团生存,实现了产业之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例如网络信息技术行业与教育领域的结合,产生了大量的教学内容丰富、色彩搭配绚丽、授课主题明确、富有美学设计的微课和慕课等,既丰富了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方便了学生学习,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各行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各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计也由原来的彼此独立,发展到现在的跨界建设,并将人才培养的目的由注重相关专业技能培育,发展到现在增加了岗位素养、个人修养、职业规划、岗位拓展等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例如,融入因“互联网+”和产品销售而诞生发展的电子商务、大数据销售、网络运营等相关专业,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融入到产业发展之中,培育对当今社会有用的人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结合了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遵从区域环境保护与发展的规律,培育具有室内外设计能力及效果图制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分析技术专业,获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该专业教学过程中结合石油、化工、建材、冶金和环境监测等行业管理要求,进行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实验室管理及产品营销等知识的学习,实现了产业与岗位技能相对应,减少了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磨合期,让学生学有所用。
2.4 经济转型升级,促人才培养范围扩大
为了支持西部建设,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苏中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特别是近几年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企业在区域外设子公司(分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也逐渐增加了毕业生就业区域的机遇性和流动性,加之目前江苏省内高中毕业生生源锐减、招生院校竞争激励、招生压力越来越大,促使高职院校将招生的目光转向了省外甚至国外。每个院校不同程度的增加了省外招生的招生力度和宣传力度,每年来苏中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学习的省外及国外学生人数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这既保证了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更促进了沿江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拓展,推动了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交流。2016年,江苏农牧省内、省外统招学生数基本齐平,两种招生方式并驾齐驱,保证了在校普招学生数15 000人的規模,并将招生工作拓展至外国留学生,目前来自8个国家的国外留学生人数超过300人,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不停摸索、不断创新,毕业生就业范围也逐渐拓展至全国,为社会提供了大量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创新创业等多方面综合排名全国靠前,取得了多项好成绩,社会评价也逐步提升,进而推动该校进入全国农业类高职院校的第一方阵。数据显示,省内的民办院校,在省外招生工作中也踏出了坚实的步伐,如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开拓了面向浙江、广东、安徽、甘肃、云南、山西、江西、贵州、西藏以及四川等外省招生的渠道。
2.5 产业发展的需求,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发生了改变,中职教育不再是终点,人才培养中高职教育成为基础,提倡继续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中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基本与区域经济发展保持一致,其注重学生动手,特别是某一项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在职场发展中,中职学生受到专业理论、岗位素养、职场规划等的影响,明显感觉其发展潜力不足,发展空间受限,工资收入也较受过更高层次学历教育的学生低,对区域经济发展极为不利。虽然当前多数中职院校都与本科院校有成人学历教育合作,鼓励学生根据个人意愿选择专升本,但其升本学生数占中职学生总数的比例较低,且部分学生出现因缺少高中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无法适应本科学习的严重问题,因此,高职教育可以很好的衔接中本教育,高职教育较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岗位素养培育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提升,但比起本科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育人模式又有所不同。其疏通了中职升高职的途径,从学生发展角度来讲较为适合,且从当前沿江地区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情况来看,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开始与中职院校实施“3+3”的专业共建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也促进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的改革力度,推动了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力度,创新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模式。
当然,苏中地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也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现象,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问题,解决好这些矛盾与问题是高职院校教师的一份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