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合作的计算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7-05-16刘晓敏张艳丽李晶聂磊
刘晓敏+张艳丽+李晶+聂磊
[摘 要]在高校转型的大背景下,本文对计算机专业使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从地方高校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提出一些了策略,希望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能够更加完善,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校企合作;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13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2
在向应用型转型以前,地方高等院校在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进行设置时,多使用原有的研究型院校对课程设置上的标准,而使用这种标准往往导致计算机人才注重理论而轻视实践,这对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极为不利,同时也有悖于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应用型人才更加重视对知识以及技能两方面的双重培养,它既不同于研究型院校培养出来的学术型人才,也不同于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实用型人才,而是对这两者进行的一个结合。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的一个最佳方式是进行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且有很多高校对这种培养方式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1 地方高校进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1.1 进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以前,校企合作只局限在中层次以及浅层次中,其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学校主导与企业主导。某校考虑到自身内部以及企业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选择与一个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深层面的合作。这个公司集IT培训与研发于一体,而且内部有专门的培训机构以及研发机构,企业中的绝大多数职工既做过培训又搞过研发。故而多数人不仅有大型项目研发的实践经验,又有实际进行操作工作的经险,员工的实际经验能够贯穿到教学活动中去,合理的运用案例进行教学以及项目引导等方法进行教学工作,这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和学校进行相互渗透,做到“教学—科研—开发”的三位一体。在校企深度合作中,由学校提供固定的教室以及办公室,由企业调配配套的教学人员到学校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校方原有的计算机教师则深入到班级和学生一起听课和学习。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相互的学习、协同工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进行深层次校企合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1.2 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重视“知识+技能”的课程理论
学校选择进行合作的企业应对当前条件下的IT行业以及IT技术有深入的研究和把握,同时学校应根据当前IT行业中的紧缺型人才,制定培养应用型人才向开发应用以及开发游戏两个方面发展的策略。选择一部分具有项目开发以及管理经验的员工组建成教学团队到学校中进行教学活动,同时和学校就上述两种培养体系的需要设置相应课程的教学。企业提供的教师本身都参与过相应方向的研发工作,能够对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以及知识层次结构有比较准确的把握,所以由此制定出的课程设置实用性更强。此外,利用网络教学、翻转课堂、任务驱动以及小组协作等教学方式,改善传统类型的讲授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对学习内容的兴趣。随着教学方式的变化,摆在学生面前的不是一本本的书籍而是不同的任务,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斗志。
1.3 构建和完备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
學校和企业进行研究,共同制订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具体方案,在保证学生习得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学习及发展,逐步发展成“多层次、递进式”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体系。在校方和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应充分并合理运用企业的各平台,例如项目管理平台以及信息交流平台等来构建专业化的课程系统和教学系统。另外,重视项目的实训。比如进行与WEB开发有关的一系列课程后,在实践环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参与过的项目,确定多个实训的题目,让每一个小组从中选择一个题目来完成,则在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组内的各个成员相互取长补短,彼此学习,共同合作,共同进步。
1.4 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多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在进行校企合作时,一方面应派遣基础较好的教师深入到班级中与来自企业的教师进行课程的对接。使帮助企业教师的助教,也进入到各个小组中与学生一起进行学习,一起进行实训。这样可以保证,在校企合作结束后,学校仍然可以开展相关的教学。另一方面,每一个学期都应选择一部分几艘啊哈派遣到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企业每月都会接到不少研发的任务,使派遣的教师学习和掌握项目进行研发的一般过程以及研发用到的相关技术,为日后进行项目驱动教学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邀请企业中的专家到学校中进行专题项目的讲座。学校为了打造出优异的“双师型”队伍,还要制定定期交流制度,按时反馈教学成果制度等多种制度。
1.5 建设校内实习基地
在校园内设立实训基地,比如设立大学生创业园。把企业接收的项目或者教师的科研项目放到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这样既能模拟企业的环境,也能为学生参与到项目中创造条件,达到与校外实习同等的效果。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利用导师制模式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导师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设计题目,充分运用掌握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完成对毕业论文的设计,这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外部环境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2.1 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发展
高等院校受到自身资金、制度等方面的限制,各专业全部与企业合作的可能性不大,而想要校企合作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还需要政府部门给予支持,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及政策来大力推动校企合作向着持续、健康发展。在美国,在法律允许的状况下,学校可以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持,而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合作教育的发展。所以说,在高校计算机专业通过校企合作来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中,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极其重要,因为贴合实际的法规是其发展的直接动力。
2.2 为对方考虑,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到与企业都要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为基本原则,创建良好的、能够持续性发展的、稳定性的校企合作关系,并考虑彼此的得失,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系统。
3 结 语
目前,本校计算机专业进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政府针对促进校企合作而出台的政策不够。因此,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协调高校、企业和实习单位三者间的合作,以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第二,学校方面,对课时分配机制等进行调整,使教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于万国,蔡永华,房健.校企合作下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技经济导刊,2016(16).
[2]陈光军,颜兵兵,薛迪,等.校企深度合作的机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6(7).
[3]李凌霞,李俭.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3).
[4]马建斌,孙晨霞,周桂红,等.“3+1”校企合作式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4(8).
[5]龚德良,于芳,王嵩.校企合作培养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实践研究[C]//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大会,2013.
[6]王晓艳.校企合作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4).
[7]张健,安立龙,朱旭东.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2).
[8]彭剑,戴经国,袁辉勇,等.市场导向、校企协同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4(19).
[9]胡成松,陈涛,孙宝林.民办高校计算机类本科“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信息通信,2013(9).
[10]蔡红梅.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系统能力培养研究——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J].电子商务,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