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文化的现代化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趋势

2017-05-16赵青

大观 2017年3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现代化

赵青

摘要: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是少数民族现代化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议题。民族文化具有民族性的发展特征,它是某一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积累的社会生活经验和社会意识,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应该被保留,并结合现代化特征进行传承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分析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要注重对民族文化和现代化进行辩证的分析和看待,一方面考虑到民族文化的历史性,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只有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进行辩证统一的看待,才能够追根溯源,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根本,以此促进少数民族现代化进程,使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本文对民族文化的现代化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趋势这一问题分析过程中,结合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特征,分析了民族现代化的内涵和根本,以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民族文化;现代化;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社会文化研究时当下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在学术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地关注。从民族文化的本质来看,它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时间发展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反映出了一个民族的社会发展史。民族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内涵,是民族内在和核心,民族在新的发展时期,依旧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支持。民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但是其作为一个民族的核心,支撑着民族的长远发展,它是民族的精神源泉,是民族长远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就以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来说,新形势下,传统文化受到了现代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遇到了较大的阻碍,很多少数民族上千年的文化传统湮灭于历史长河当中,给民族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民族文化的现代化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基本,尤其是民族性的东西,更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不可获取的存在。本人认为,少数民族能否长远发展,民族文化内涵是关键,也是其获取发展动力的根本,在对这一问题研究时,必须以辩证的观点对待问题,把握民族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内在,以推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背景探究

(一)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分析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化全球化,使全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这对于民族发展来说,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尤其经济越来越发达的背景环境下,民族文化发展与经济之间的关联日益密切,这对于民族传统性的东西来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少数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势必对传统民族文化进行改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从我国的发展情况来看,汉族人口占据总比重95%以上,是國民经济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汉族文化发展较为先进,注重于国际接轨,无论是经济、科技、文化方面,都要优于少数民族[1]。多民族统一国家中,少数民族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要,对汉族文化进行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年轻人,对汉族文化关注度较高,希望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社会当中。这一部分少数民族的年轻人逐渐摒弃传统文化,以汉语作为主要语言,以汉族的生活方式为主,这样一来,使少数民族文化逐渐失去了传承,导致少数民族文化渐渐地濒临消亡边缘[2]。

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是民族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这一趋势呈现出不可逆的发展特点。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若是现代化发展导致民族文化消亡,对于一个民族发展来说,将是一场灾难。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没有民族文化的支撑,这个民族很难发展下去。民族文化涵盖了多个方面内容,包括了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社会道德、精神内涵,是促进一个民族长远发展的关键。民族文化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更倾向于对现代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好处进行享受,对传统的、原始的、苍茫的文化予以忽略[3]。但是很多现代人发现,在经历了现代人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后,人们更加倾向于寻找一种安然、恬静的生活环境,渴望使自己的精神达到一种返璞归真的状态。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自我,寻找野性或是平和,这就需要原有的民族文化传承。从这一角度来看,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并不是对原有文化的摒弃,而是在原有文化继承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发展,能够对现代文化进行借鉴,在保留民族内涵和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对文化形式进行丰富和改善。总的来说,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并非是文化的同质化,也不是文化的同一性,它是把握民族文化基础上,对现代文化进行吸收和借鉴,例如对现代科技进行利用,方便生活,从而促进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发展[4]。民族文化需要对其特殊性进行把握,考虑到民族文化在新时期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发挥民族文化的底蕴,突出民族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二)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背景分析

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当下各个国家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博物馆”的方式较为突出,但这种方法的效果有限,甚至很难完成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目标。在面对一些即将失传乃至消亡的民族文化时,需要对其进行尽量的抢救,将之放置于博物馆中,使其作为历史的见证。“博物馆”保护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其更多地在于“见证”,对原有消失的历史文化进行再现[5]。这一保护方式,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在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过程中,需要对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把握,能够立足于实际情况,减少民族文化的消亡。民族文化保护不应该是使民族文化成为历史或是某种印记,它应该是促进民族文化长远的发展和进步。在这一过程中,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应该置身于民族文化的背景,例如民族文化的起源,民族文化的存在环境等等。在进行民族文化保护时,则应该立足于整体角度,从而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6]。

首先,民族文化在民族节日当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民族节日对于促进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的发展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族节日对民族文化进行了较为集中的表现,针对于这一情况,如何对民族节日进行保护和发扬,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关键。我国少数民族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节日,这些民族节日包含了少数民族文化内容。如何将这些民族节日进行传承和发展下去,对于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宣传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受此影响,很多地区为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兴起了“办节热”浪潮[7]。但是从办节热的情况来看,其更多地考虑到了经济效益,忽略了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办节热的目的并没有实现,反而劳民伤财。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并对民族精神进行了沉淀。民族节日的宣传工作,不应该单纯的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它更应该关注于节日体现出的文化内涵。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民族文化呈现出滞后性的发展特点,它无法与新的发展形势进行结合,导致了民族文化呈现出衰败的迹象。这一情况下,若是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很可能导致民族文化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当中。

其次,民族文化在传承和保护过程中,教育环境对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教育是知识传播的重要手段,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在校园中进行教育,是促进文化传承最好的办法。但是少数民族文化在教育过程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相关知识讲解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予以忽略。这些因素的作用下,严重限制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8]。少数民族文化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特征,在文化教育过程中,能否对这些特征进行把握,能否选择行之有效的教育办法,直接影响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从实际的教育现状来看,现代科技、文化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传统的民族文化由于与社会接轨较差,对于未来社会发展的作用不突出,受到了忽略,并使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遇到了巨大的阻碍。从另一角度来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涉及到的主体角度,它应该包括学校、社会、家庭、受教育者四个方面。社会、学校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关键方,社会环境以及学校教育环境,影响到了知识的传承和发展。而家长、受教育者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行为方式以及思维观念,甚至可能决定了未成年人日后的成长。未成年人由于心智不成熟,善于模仿,并对新鲜事物保持着充足的活力。在对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这些文化能否满足年轻人的生活和发展需要,对于其是否继承传统文化来说,有着较大的影响。而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社会如何对未成年人进行引导,也会影响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辩证的看待[9]。

第三,少数民族自身的生活环境如何,对于文化传承影响较大。少数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历史,积累了大量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对于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习俗以及未来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影响。从文化的本质来看,其是人类所创造的,是人类根据自身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形态、意识创造的文化。民族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这与少数民族自身的生活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这一角度来看,少数民族自身是少数民族文化孕育的主体,在传承和保护过程中,少数民族所处的环境,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从这一观点来看,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要注重对环境进行把握,能够在一定的环境下,对民族的发展问题进行反思,了解民族文化出现衰败甚至濒临消亡的根源,从而采取一定的对策进行保护。民族文化扎根于民族发展环境当中,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少数民族在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思想也更加开放。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开始关注于现代文化,适应现代化的生活。现代化生活在思想、科技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改变,使生活变得更加方便,自由,这使得很多少数民族人更希望过上这种生活。于是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年轻人开始将精力放在现代科技和现代文化学习上,希望通过对现代文化的学习,对自身的生活环境予以有效改善。但是这种冲击下,原有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理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逐渐使传统文化处于没落状态,甚至濒临灭亡[10]。

二、民族文化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上文分析了民族文化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从背景中我们可以看出,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一个尴尬境地,尤其是现代文化冲击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丧失了方向,缺乏对本质进行把握,导致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进入误区,影响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长远发展和进步。民族文化是民族性的,也具有一定的传统性,它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体现出了落后性[11]。结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规律来看,落后的东西迟早要被淘汰,只是时间早晚而已。从这一点来看,民族文化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则是民族文化面临消亡困境的一个征兆,如何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把握,对于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文化的冲击与挑战

民族文化现代化发展,势必对传统的、复古的东西带来一定的冲击,使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应该立足于民族文化整体角度,对民族精神和民族内涵予以把握,对民族文化形式进行丰富和改变。但实际上,现代文化冲击下,民族文化的根本发生了动摇,这给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现代文化并非是单一的、地域性的,它更多体现出丰富性和广泛性,甚至超出了国界,呈现出国际性的发展特点。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文化全球化趋势进一步明显,欧美文化、日韩文化等对中国传统文化冲击较大。很多年轻人更加倾向于西方文化,认为这样的文化才是先进性的。这些人的意识明显是错误的,具有一定局限性的。他们对先进文化的吸收和借鉴无可厚非,但若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忘本的问题,无疑会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灾难[12]。现代文化发展,由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文化发展变得更加复杂、多变,这给文化传承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少数民族文化应对的冲击不断加剧,它不单单包括了汉文化,也包含了國际其他文化。现代文化的冲击,给少数民族传统观念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使其生活习惯、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例如服饰穿着、节日等等。文化冲击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可能影响到一个民族的文化信仰,甚至导致民族背离传统文化,全盘否定自己的文化,使整个民族抛弃原有文化,徒留一个空壳。因此,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如何对其辩证的看待,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民族文化自我更新能力

创新是事物获取强大发展能力的关键,也是事物长远存在下去的关键,缺乏创新,无法与时俱进的发展,势必会导致事物的灭亡。民族文化是千百年来,一个民族长期发展历史的沉淀,其具有历史性,势必存在着滞后性的发展特征。但是从事物发展规律来看,随着时间的积累和事物的发展,势必会引起量变和质变,从而使原有的事物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但是从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特点来看,由于少数民族文化自我更新能力较差,传承方式较为单一、落后,影响大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首先,在进行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少数民族多采取了口传心授的方式,缺乏对现代科技的应用,导致传承效果较差。其次,在内容传承过程中,缺乏新意,导致传承效果较差,很难满足传承和发展需求;最后,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少数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软弱性,这导致文化传承处于弱势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文化具有较强的生机和活力,它更容易被现代人所接受。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文化冲击下,像是一些民俗歌谣、曲艺、精湛的民族工艺手段逐渐失传,严重影响到了传统文化的发展[13]。民族文化在传承和保护过程中,是否能够与时俱进,突破枷锁,关系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三)民族文化传承方式、记忆不断流失

在进行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传承方式的把握以及传承记忆关系到了民族文化能否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属于非物质的,传承方式主要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但是传承效果相对较差。同时,在进行传承过程中,教育传承方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采取的“双语”教育过程中,汉语推广的效果更好,导致少数民族语言逐渐流失,以语言作为基础的民族文化传承,势必遭受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民族文化传承需要对被传承者予以把握,了解传承人的情况,并能够结合传承人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传承方法[14]。但很多少数民族人对本民族文化的关注度较低,这就会影响到传承的效果,从而导致文化传承预期目标没有实现,使民族文化面临着消亡的困境。

三、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对策分析

民族文化现代化发展背景下,要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予以把握,并能够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形势予以明确认知,在采用传承策略过程中,能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而保证少数民族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

(一)把握科学的文化传承观

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承和保护过程中,需要树立科学的文化传承观,能够明确文化传承的对象和内容,保证文化传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第一,文化传承对象需要明确。在进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要注重坚持发展的观点,能够对少数民族文化精髓进行传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有用的东西得以发展。第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把握其发展性和变化性,能够对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根本予以把握,并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对其形式进行不断完善。第三,文化传承需要把握目标,能够对其精华予以把握,从而加强内容丰富和创新,在坚守少数民族文化根本的情况下,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15]。

(二)坚持传承主体

少数民族文化的主体应该是少数民族自身,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过程中,必须从少数民族角度出发,以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创造了民族文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并将其进行浓缩,以文化的形式存在。可以说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坚持少数民族作为传承的主体,把握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使民族文化传承更加贴近实际情况,为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少数民族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需要积极宣传,并鼓励少数民族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传承模式和发展方式,能够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得以发展。

(三)完善传承路径

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走什么样的传承道路,关系到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效果和质量。在具体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把握,坚持以少数民族语言作为核心的传承内容。少数民族语言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关键,也是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少数民族文化语言能力决定了少数民族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程度,并且关系到了少数民族日后的发展和进步。对此,在进行语言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少数民族语言利用,使少数民族能够对自己的语言进行较好的掌握。同时,在进行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学校教育传承的途径。学校教育过程中,覆盖的范围较广,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层次,可以对少数民族人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工作。在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立足于学校教育,将民族文化内涵进行传授,使少数民族人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发展历史,产生民族归属感,认识到民族文化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这样一来,通过学校教育,可以使少数民族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汲取民族文化营养,对于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总之,民族文化的现代化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少数民族文化长远发展和进步的关键。民族文化现代化,注重在民族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形式进行变革,实现民族文化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民族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同样具有开放性和兼容并蓄的特征,它的发展,离不开对新的发展形势进行把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汲取更多的发展能量,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尚艳春,汪海玲.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文化传承的实证研究[J].青年探索,2012(03):59-62.

[2]张宏玉.论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学术交流,2012(11):152-156.

[3]程世岳.论社区教育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成人教育,2012(12):13-14.

[4]程世岳,叶飞霞.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教育传承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4(01):109-113.

[5]阮金纯,杨晓雁.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模式及其现代化进程中的困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學版),2014(05):62-66.

[6]何文清,吴松伟.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01):86-89.

[7]倪梦.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场域的消解与建构——基于民族学校教育的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47-50.

[8]郝国栋,石文.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贵州民族研究,2011(02):58-61.

[9]姚文遐.现代化进程中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J].实事求是,2011(03):107-109.

[10]罗银伟.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探索——浅析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非遗进校园”[J].大舞台,2011(12):197-198.

[11]任秋蓉,周晓涛.现代化背景下甘肃少数民族文化转型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安徽农学通报,2015(18):4-7+128.

[12]肖青,李宇峰.试论双语现象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以云南少数民族为例[J].新闻论坛,2013(03):16-18.

[13]侯莹.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对策分析——以滇越边境地区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04):59-61+65.

[14]和映权.浅谈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民族音乐,2016(03):38-39.

[15]常晶晶.文化旅游与西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06):111-116.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现代化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敢立潮头唱大风
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