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苗族“添新米”民俗调查

2017-05-16肖霄

大观 2017年3期
关键词:调查报告

肖霄

摘要:从江县加冕乡苗族的“添小米”仪式是当地的苗族人民为了祈祷家中病人早日身体健康的一种民俗活动,通过祭祀仪式来驱赶病痛、祈祷先祖保佑家族成员平安、人丁兴旺。仪式过程中有着浓厚的巫文化元素,为整个仪式添加了神圣而又神秘的色彩。

关键词:民俗活动;贵州苗族;调查报告

贵州是苗族的大本营,有着浓郁的文化底蕴,传统的民俗节日更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民俗活动“添新米”流行于贵州境内的从江、麻江、雷山等县城的部分苗族村落。在加冕乡党翁村的苗族村落每一年都会举行“添新米”仪式活动,但举行仪式的时间是不确定的,一般是在每年的五月下旬或六月初。并且每一次“添新米”要举行两次仪式过程,两次仪式内容大致一样但会加入新的仪式道具,该项民俗活动有着一定的民俗研究价值。

一、举行仪式活动的条件以及准备工作

(一)举行仪式活动的条件

2016年6月8号笔者到达加勉乡后来到田野报道人的家里,与其家人开始聊天。刚好碰上报道人家里举行“添新米”的仪式活动,让笔者看到了一个神圣而隆重的仪式过程。而在访谈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举行“添新米”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才能请祭师到家中举办仪式,一是家族成员都已经收获了今年的新稻米,没有被吃过(其意为新收成的稻米家族成员还没有用来做饭食用)。二是举办仪式活动的主人家有人得了怪病(去医院找不到问题,身体健康但有着奇怪的疼痛)有这些条件出现是,就会请村寨里德高望重的寨老或祭师来家里进行仪式活动。

(二)仪式前的准备工作

每一年的民俗活动“添新米”一共要举行两次仪式,在开始仪式之前祭师要准备好相关的祭祀物品和工具。第一次仪式活动的准备:

1.两个祭司的到来(主祭司和祭司)

2.祭司拿出两把拴好的去年的稻米放在胶纸上面

3.主祭司制作五个纸旗(竹签和普通的纸)

4.主祭司制作两枚用于占卜的竹卦

5.点燃三根香插在去年的旧稻米堆上

6.在稻米堆上放一个簸箕

7.在簸箕上面放风干鱼一个、钱两块、酒半碗、米五小堆、一点家常菜

8.主人家的全部成员都有在家(出去在外打工或读书的人员)

做好以上的准备工作之后,祭师就可以开始整个仪式活动了。

二、仪式过程

祭祀物品准备好以后,祭师会把主人家去年的旧稻米围成一个堆然后把簸箕放在上面,再把风干鱼一个、钱两块、酒半碗、稻米五小堆、一点家常菜放进簸箕。并在五堆稻米上面插上祭师制作的五个纸旗(竹签和普通的纸),祭师手里拿着一个纸旗。

仪式开始的时候,祭师要先拿着手中的纸旗在簸箕上方摇晃几下(其意是把不干净的东西赶走)之后就开始念祭词。祭词的念唱时间为五分半中,在念祭词的过程中祭师也会用纸旗在簸箕上方摇晃几次。在进行最后一段祭词的念唱时,祭师会把之前准备的新米分别抓一些到簸箕里面的五堆新米上。这就意味着第一次仪式活动的结束。

第一次仪式活动结束以后,主人家就会杀死一头家里的小乳猪,然后把小乳猪处理好再煮熟,煮熟的小猪切成一块块的用来祭祀祖先,来祈祷祖先的保佑平安。准备好新的祭品之后就开始第二次仪式活动,相比第一次仪式过程第二次仪式增加了新的祭品(乳猪肉、从新点燃三支香、一大碗糯米饭。)把猪肉放在三个瓷碗里,再把瓷碗放在簸箕开始祭祀。第二次仪式开始了,祭师会把之前准备的新米分别抓一些到簸箕里面的五堆新米上。这就意味着第二次仪式活动的开始。仪式开始的时候,祭师要先拿着手中的纸旗在簸箕上方摇晃几下(其意是把不干净的东西赶走)之后就开始念祭词。主祭司念唱祭词,念完祭词后主祭司把插在糯米堆上的“旗”、香、用于占卜的竹卦加上少许的糯米、猪汤一起丢进火里烧掉(把祭品拿给祖先,喊他吃好喝好了就不要再来这个家了)。烧了这些祭品过后整个“添新米”仪式活动就结束了。

仪式过程中最神奇的地方莫过于用竹卦占卜了,每一次的仪式都会用占卜来预测这次祭祀后是否会好转,祭师在占卜中要一直占卜直到两片都在上或都在下(一上一下是不成功,两个一样才是成功)。这个就决定了仪式中次数的不稳定性,一次占卜不成功就两次,两次占卜不成功就三次,依次往下直到占卜成功为止。

而在仪式活动中每一个家族祭词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祭师会根据主要家的实际情况来说明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在笔者这一次参与梁家的“添新米”中祭师念祭词讲的大概内容是;“家里小娃不舒服,去医院看也看不好,米收获了、猪长大了,我们在这个地方杀一只猪煮熟来给你老祖先,养你,你好吃好喝,莫要再来搞他们家那个小小的了(主人家的小儿子)。”通过祭师与祖先的沟通,让祖先吃好喝好以后送走祖先把病痛带走,不要再来主人家乱搞了让它哪里来就回到那里去。

三、仪式活动后的安排

仪式结束后,祭师要把祭品分发给主祭司、祭司以及主人家里的小儿子三个人吃掉。原因是祭祀中的祭品放在三个碗里,所以只能三个人吃,其他人是不能吃献祭的祭品的,只能由他们三个人吃。而主人家里来的亲朋好友则是一起围在火炉旁聊天,主人开始准备晚饭,晚饭是由小乳猪汤、猪血、韭菜、糯米所熬出来的粥,当地人叫“吃菜”。

仪式结束后的相聚应该是整个活动里最欢乐和惬意的时光,他们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吃菜,吃过之后亲朋好友开始聊天、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聊着自己最近的生活。等所有的亲朋好友吃好以后,一年一次的“添新米”民俗就结束了,在亲人相聚之后又恢复到了平静的生活。

四、结语

苗族“添新米”是一种具有祭祀性的民俗活动,其形式是完全自然生态的民间形式。虽然在时间、地点、空间上有着很多的不统一性,但却有着相对完整的仪式流程以及计划安排。儀式期间浓罩着强烈的民族宗教色彩,以及渗透着民族认同的严肃性。

在民俗中无论是祭品的摆放、祭师的祭词念诵、还是仪式流程安排,都在向我们阐释着他们的民族文化和信仰。民俗活动“添新米”是一个极具学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活动,有着民族文化的显性意义,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这一项民俗活动。关注这一民俗活动,更多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来研究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并一直保护和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

[2]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

猜你喜欢

调查报告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调查报告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皖北地区老年女性健康管理状况调查报告
高中生数学应用题学习状况的调查报告
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东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
长安大学学生对双十一与传统节日看法的调查报告
关于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管理的调查报告
关于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管理的调查报告
廊坊地区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情况的调查分析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