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现代学徒制推行的路径研究

2017-05-16张瑜

现代交际 2017年6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

张瑜

摘要:在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高职院校逐步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提高了社会多方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关注度,不但得到了政府主导下多元要素的推动力,而且还耦合了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但顶层设计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落后、课程体系陈旧、师资队伍建设薄弱、评价标准不全面等造成了推行现代学徒制“企业冷”“学生冷”等困难,本研究试图从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学徒身份、形成校企合作课程结构、打造专兼职师资队伍、建立考核标准等方面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现代学徒制 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140-02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问题,这些都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现代学徒制的特点恰好与我国宏观产业结构演变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对接。高职院校在面临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引入现代学徒制,既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又能为我国现代产业经济发展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近几年来,从国家到地方,从政府到教育行政部门,都在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教育部也已经连续三年将现代学徒制试点纳入到年度工作要点中,2014年年初,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落实现代职业教育工作时,首次明确提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随后,教育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这也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工作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2015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试点单位名单,从地方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三方面开展试点工作,现已有17个地市、8家企业、百所高职、13个行业列为试点单位。国内一些地区的职业院校也陆续开展试点工作,如山东省、广东省、江西省等,这些试点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了诸多问题,总体呈现“政府热”“学校热”“企业冷”“学生冷”的局面。

一、推行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转型发展中的优势

(一)政府主导为高职院校转型发展提供多元动力

在我国传统学徒制机制运行中,主要依靠企业师傅和徒弟的自发行为,并没有严格的制度保障,是一种无序、散乱的培养模式。而现代学徒制的推行,政府却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构成现代学徒制内涵的核心,也体现了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特征。正是因为政府的大力参与,出台了相关政策,主导企业、行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参与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才保证了现代学徒制科学有效的实施。目前,我国政府已经成立专门的管理中心,负责学徒制改革活动,并成功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共同商讨改革计划,对国内学徒制试点给予经费支持,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多方社会要素参与的动力机制。

(二)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转型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传统学徒制强调的是师傅带徒弟的过程,更多的将重点放在师徒或者岗位上,以理性工具思想为指导,以满足岗位工作需要为主要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才培养本质属性以及遵循的逻辑规律不同。现代学徒制不仅仅是确立师徒关系,更是将理论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形式融为一体的过程,强调以能力为本位,将学生(学徒)置身于实际的工作中去,通过企业师傅或技能训练师的传帮带活动、通过参加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系统化培训、通过对工作流程的理解和模仿、通过对操作程序及方法的反思,培养学生(学徒)选择和应用信息与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学徒)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科学规划为高职院校转型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现代学徒制作为我国高职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更加關注当前经济形势新变化以及劳动力市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新需求,它改变了传统学徒制中徒弟完全模仿师傅的做法,突出寓教于行,通过师傅的演示操作以及技术指导,学生在生产实践中获得相应的经验、掌握一定的技术要领,所学内容由简到繁,逐渐从单纯的模仿过渡到独立完成操作任务。相比之下,现代学徒制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课程设计都更加科学有效,所学内容完全贴合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并且所有活动的实施都严格遵循现代学徒制计划,既体现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深层次融合,又为高职院校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四)明确职责分工为高职院校转型发展提供制度规范

在推行现代学徒制过程中,企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相关制度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到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标准、形态和最终效果,同时也决定了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够达到校企双赢的效果。企业作为现代学徒制体系中一个重要主体,将全程参与到对学生(学徒)的选拔培养、技术技能培训等,明确企业长远发展和实施学徒制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与此同时,企业要通过提高自身责任意识,为高职院校开展学徒制提供教学场所、生产原材料、技术设备以及经验丰富和技能熟练的师傅,并对整个培养过程实行过程监督和监管,提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为高职院校转型发展提供制度规范。

(五)完善评价标准为高职院校转型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若要保证学徒的培训质量,必须配备完善的评价标准。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都将学徒的培训纳入到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中,学徒只有经过考评合格后,才可以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这将作为评价学徒培训合格的标准。以往传统学徒制的评价标准是以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为准,而现代学徒制则更加注重过程评价,在师傅的演示操作下独立完成每个项目任务的实施,同时将职业资格考试证书作为成果检验标准,明确规定学生(学徒)在完成培训后必须获得工作岗位要求的资格考试,这就保证了整个校企合作培训的完成性和实效性。现代学徒制顺应了经济结构性改革对职业教育培养的新需求,因此也为高职院校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高职院校转型发展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路径

(一)构建“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逐渐引入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但大多数仍然停留在学校本位上,几乎所有培养工作都由学校主导,企业只是被动的参与。这种模式将导致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符。现代学徒制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要求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育人的责任,共同承担风险,重点开发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教育为企业教育提供理论基础,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学中做,重点突出普通职业岗位技术技能的训练规范。企业教育则是以工作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在做中学,重点强调企业特定岗位的技能训练。因此,构建“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建立相互衔接、相互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实现“双重制”学徒身份

在我国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中,要解决学生“双身份”问题仍然是一个难题,虽然,国内部分院校已经开始进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多数仍停留在成人教育与少数招生招工结合的个案上,若要解决这个普遍性难题,需要从三方面进行改革,一是改革招生政策,扩大学校招生自主权,出台在职人员就读高职院校的考试标准,推行“注册招生”制度;二是改变企业招工制度,合理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将招工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为员工提供充足的上升空间,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贮备;三是深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改革,与企业建立深度的合作机制,在招生的同时就与企业签订预就业合同,尝试实施驻企业式工学结合,将半工半读的实践与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尽快融入到企业中。

(三)形成“双体制”课程结构

早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国有企业及大中型企业就有招生学徒的形式,奠定了学徒制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然而,今天的高职教育,学校课程却取代了企业课程,这显然违背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该在校企“双主体”模式下开发企业课程,共同发挥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学校教师、课程专家等多方面人员的作用,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和教材;其次,将企业产品设计、生产、营销等列入课程,突出高职教育“职业性”与“高等性”的特点,同时,课程内容还要与学校课程有效衔接。再次,建立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采用现场学习、网络学习、企业课堂等多种方便学生学习的方式。最后,企业课程要考虑到企业员工晋级、培训等多种需要。

(四)打造“双导师”师资队伍

当今高职教育的教学形式仍然延续班级制,教师数量、专业限制、导师配置等都已经成为限制学徒制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何打造“双导师”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需要从三方面努力。第一,建立学校导师机制,在学生入学之初就为其配备专职导师,负责其职业生涯的指导工作,建立企业导师进校与学生结对机制,并贯穿学生整个教育过程,保证学生职业成长中得到导师专业化的指导;二是建立“导生”制度,弥补导师数量不足的问题,选拔优秀的高年级学生與学校导师一起促进学生技术技能的提高;第三,优化企业导师制度,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习由实习指导教师或师傅指导完成。在实践中,探索企业导师的优化机制,明确导师任务,制定导师的职业标准,精选那些有责任心并具有过硬技术技能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员工担任学生导师。

(五)建立“双标准”考核体系

近些年来,关于学徒制方面的考核标准也逐渐建立起来,2013年,我国高职开始普遍实施《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突出了职业资格证的可选择性,一般情况下,一个专业会有3-4种职业资格证书供学生选择,而在企业的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评价标准几乎空白。在现代学徒制体系没有完全建立的情况下,国家人力资源管理部首先要尽快出台现代学徒制的国家标准,完善评价体系;其次,应该在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下,建立“学业标准”和“学徒标准”双向考核体系,制定企业学徒的考核标准,该标准的内容应与学生在工作中完成任务情况有关;最后,应该参照岗位职业标准,要求学生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以防止学生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岗位相脱节。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与现代学徒制[J].职教论坛,2009(12).

[2]关晶.西方学徒制研究:兼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借鉴[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

[4]李菁莹.现代学徒制“新余试点”遭遇学校热企业冷尴尬[N].中国青年报,2011-08-30.

[5]陈解放.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为高职类型特色创新的抓手[J].中国高等教育,2009(9).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