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感恩意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2017-05-16乌日拉

现代交际 2017年6期
关键词:感恩意识感恩教育途径

乌日拉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在我们为构建和谐社会、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奋斗不已的今天,在各种西方、现代思想、文化复杂渗透于人心,特别是青年一代的今天,感恩这一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变得更为重要。目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感恩意识缺失或淡漠现象令人担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 现状 原因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135-01

感恩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的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通过教育帮助人们感知、认可自然、社会和他人所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并回馈以感激的眼光,进而内化为感恩的心态、品质与责任,外化为感恩的主观行动。

一、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现状分析

首先,缺乏对父母辛苦养育的感恩之心。

具体表现在:(1)对自身生命的漠视。珍贵的生命是父母所给予的,是那份浓浓的爱所诞生的奇迹。近些年高校学生自杀显现时有发生,个别大学生以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待生命,留给他人无尽的伤害与悲痛。(2)挥霍无度、消费过高。多数学生是依靠父母所提供的生活费、学费来完成大学课业的。但部分学生吃穿消费过高、沉迷网络游戏,甚至迷恋赌博机等行为让师长痛心。(3)学习不努力、荒度大学生活。上课迟到、旷课,期末作弊,多门考试不及格等情况是很多高校学生中都有的现象,这也是学生缺乏责任感、感恩之心的表现。

其次,缺乏对社会、国家救助的感恩之心。

我院一贯坚持不让一名同学因贫困而失学、退学,积极响应和配合国家政府出台的辅助政策,为我院贫困生提供了多项资助政策。如:减免学费、勤工俭学、奖学金、助学金、贫困生补助等。然而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学校、老师的关怀表现得比较冷漠,他们把国家社会的帮助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情。有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当获得资助时毫不感激,还会因受助名额的有限而“争当”贫困生,也有的嫌所获资助金额少而抱怨。院里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申请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工作做得一塌糊涂,责任意识淡漠。此行为令人不解、担忧。

最后,缺乏对老师的辛勤培育的感恩之心。

尊敬师长、感恩师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然而,高校学生中上课睡觉、迟到、玩手机,甚至顶撞老师等现象屡禁不止,对老师的谆谆教诲和辛勤劳动视而不见,甚至漠视。

二、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分析

感恩意识的缺失,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难辞其咎。

首先,家庭极少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是感恩意识淡化的重要因素。当代教育评价体系家庭结构缺乏基本的道德教育。孩子认为父母奉献、自身索取乃理所当然,这严重扭曲了孩子的正常心理。

其次,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是感恩意识淡化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社会评价学校以升学率、就业率为标尺,教师评价学生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应试教育使学校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最后,社会舆论宣传教育不够是感恩氛围缺乏、感恩意识淡薄的深层因素。

三、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

开展感恩教育要从认知、情感、实践三个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其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帮助学生做到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首先,认知教育。就是将感恩教育融入课堂教学,通过深层次的理论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感恩这一中国优良的传统美德所散发出来的思想光芒,认识感恩之心所体现出的高尚的人格魅力与高贵的思想道德品质。我想,凡是正确的、美的事物,其存在的价值必会易于人们接受与效仿,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其认知程度会较快。

其次,情感教育。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者传授知识的方式应该尊重学生的主观思维,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接受的程度如何等。尤其对于感恩这类意识范畴的东西就更要注重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所以,情感教育变得尤为重要。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校园活动中,开展感恩专题的特色教育活动,通过身边的事例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使其对感恩的认知内化为自身的感恩之心。

最后,实践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便是实践。教育工作者其传授知识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受教育者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工作,体现其社会的真实价值。思想道德教育更是如此,如果单纯让学生认知感恩,却不能引导学生将感恩之心付之于行动,那便是空谈,是思想教育的彻底失败。所以,教育者要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各种活动来引导学生将内化的思想外化为行动,如:四进社区、开展爱心捐助活动、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等,通过实际行动来加固学生的认知,进而强化他们的行动能力。

總之,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在继续传承弘扬传统美德的基础上,还要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丰富、创新我们德育工作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高尚的感恩观念,并付之于有效行动。同时,我们知道大学生感恩教育是一项集结家庭、学校、社会之合力的系统工程,这需要社会各界给予长期高度的关注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1):32-35.

[2]朱学义.论高校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6(3):97-99.

责任编辑:于蕾

猜你喜欢

感恩意识感恩教育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高中班主任提升学生感恩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浅谈幼儿实施感恩教育的几种途径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高职大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