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看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
2017-05-16高皓伟赵晨光
高皓伟+赵晨光
摘要:李保国是农村脱贫攻坚的时代先锋,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巍巍太行山,浓浓太行情。李保国同志始终把山区农民放心上,数十年如一日,用科技治理荒山,用技术改变村貌,探索形成一条绿色、集约和可持续的太行扶贫新路子。同时,作为大学教授,李保国同志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放到农业生产第一线,推动新成果、新技术与农民实践相结合。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彰显了新的太行精神,集中彰显共产党人夙夜在公、一心为民的可贵情怀。
关键词:李保国 共产党人 为民情怀
中图分类号:G6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062-02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精准脱贫紧要期、改革攻坚关键期和全面小康冲刺期。在这种复杂严峻的时代条件下,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知民情、懂民心,争做干事创业的排头兵。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李保国同志始终冲在太行脱贫第一线,心系村民、踏实工作,成为太行人民心中的又一座精神丰碑。
一、李保国是脱贫致富的太行愚公
脱贫致富既是普通民众的共同心愿,也是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突出强调短板意识,进一步作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重大战略部署。新形势下,太行山区脱贫形势依然严峻,民众生活仍待改善。作为党的一员,李保国同志始终冲在太行脱贫第一线,带领村民治荒山、学技术,兢兢业业,彰显了新时代的愚公志、爱民情。
1.立足太行实际,用科技治理荒山
太行山脉位于华北平原与山西高原交界处,是我国山区治理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与其他山区相比,太行山的特点在于沟壑交互纵横、植被破坏严重。从1981年到2016年,李保国同志始终站在治理太行第一线,把敬山爱山、治山还山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在长期的的山区治理中,他用新科技、新技术不断改造太行山、点亮太行山,使太行面貌发生巨大转变。光秃的荒岭少了,青翠的植被多了;核桃、苹果等产业焕发新优势;特色梯田成为山区新风景。在邢台县前南峪进行的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贫瘠干旱山地变成了“洋槐戴帽、果树缠腰、梯田抱脚”的生态经济沟,成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35年来,李教授相信科技、依靠科技,始终用科学精神治理太行,为山区治理和老区致富多谋划、多出力。
2.着眼贫困实情,用知识点亮农民
太行人民是最堅强、最可爱的劳动人民。早在战争年代,老区百姓充满无穷热情、智慧,是革命不断胜利的坚强后盾。在和平建设年代,太行人民始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社会主义不断向前的重要力量。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太行人民也在不断学习、逐渐进步,成为全面小康的现代农民。在太行山,农民缺技术、缺管理是太行山区农民致富小康的一大障碍。为了推广新技术,李教授把课堂放到田间地头,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技术传授给更多农民,培养了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新农民。为了讲授剪枝技术,他率先示范,把科学的剪枝方法展示给大家,结果苹果连年挂果丰收。李教授始终坚信,唯有让农民掌握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使农民生活富起来、美起来。
二、李保国是爱民敬民的时代先锋
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是太行山区人民的良师益友。30多年来,李保国同志始终把山区人民放心上,始终相信群众、服务群众和帮扶群众,从严履行共产党人为民敬业的职责使命。他的一生是激情工作、为民奉献的一生。为了及时排民忧、解民难,他始终淡泊名利,踏实工作,把全部青春都献给了最爱的太行人民。
1.响应党的号召,踏实为民做实事
勤勉务实、脚踏实地是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精神品质。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和关爱群众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每个共产党人的终生座右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保国同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从参与太行山治理开发到参加科技抗洪救灾,从精准脱贫献策到技术脱贫帮扶,他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太行这片热土,离不开养育的太行村民。30多年来,他始终与广大村民打交道、交朋友,太行山也多了一个懂技术、懂农民的知心朋友。他经常说,太行山人民为我国革命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教授,有责任、有义务为太行山人民脱贫致富做几件实事 。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李保国与民众的心走得更近了,关系更亲了。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把家从保定搬到农村,住进了石板房;为了及时帮扶困难百姓,他亲力亲为,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正是在这种长年的坚持中,李保国与太行人民同吃苦、共奋斗,逐渐探索出更生态、更高效的农民致富新路。
2.履行党的宗旨,乐于向农民同学习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共产党人的可贵品质。到群众中去,了解人民生活生产是坚持群众路线、紧密团结群众的根本方法。新时期农村农业发展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勤劳与智慧。懂技术、懂科学和懂管理是现代农民的重要素质,也是李保国心中的最大心愿。30多年来,李保国同志始终站在教学、科研和生产第一线,在教中学,在学中教,与农民一起学知识、学技术。在这种长期实践中,他也从学农爱农的高校教师成长为山区专家的好帮手、贴心人。正如他所说:“我这辈子最过瘾的是干了两件事,一个是把我变成农民,一个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为了让更多村民掌握果树栽培技术,他把繁杂的工序流程细化分解,先组织村民进行集中学习,然后针对不同群众开展专门技术指导。为了提升村民科学文化素质,他积极办学校、做培训,为农民学习铺路搭台,使更多农民成长为有知识、有技术的行家里手和技术骨干。向群众同学习、与村民共奋斗贯穿李保国工作生活始终,体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与崇高精神。
三、李保国是心怀村民的大学教师
李保国同志既是爱岗敬业、治学严格的大学教师,也是善于探索、身体力行的农民教师。从业30多年来,他始终与村民同吃苦、共学习,把新技术、新成果传授给更多村民。李老师的全部工作都离不开农村,更离不开群众。正是有了爱民亲民的李保国老师,村里懂技术、懂科学的人多了,致富道路也越走越宽。在脱贫攻坚的新形势下,唯有让更多农民相信科学、学习技术、苦干实干,才能真正打赢脱贫攻坚、助推精准脱贫如期实现。
1.紧紧依靠实践,让课堂面向村民
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农村是最好的课堂。30多年来,李保国老师情系太行山,着眼太行农业实际,把教学研究、科技推广与群众生产需要紧密结合。为了了解农民新需要,他积极发展新产业、新农业,因地制宜,探索形成特色鲜明的生态开发新模式;为了方便工作研究,他把自己的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带到贫困乡村,惠及千家万户。为了培养农林技术人才,他教导学生要深入田间地头和生产一线,推动科学研究与农业生产紧密衔接。他经常讲:搞科研不能纸上谈兵,要真刀真枪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为了普及推广新技术,他请农业技术专家对果农进行现场指导,村民就近掌握科学的果树栽培技术。科技脱贫、兴农致富离不开科学技术,更离不开广大村民。新历史条件下,唯有从生产实践出发,让更多农民多学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业生产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
2.深入调查研究,让成果惠及百姓
系统调查、科学研究是了解客观情况、紧密联系群众的重要方法。30多年来,李保国教授始终身体力行、亲力亲为,把更多新成果、新技术带给更多村民。李教授是科技脱贫的开拓者,也是调查研究的实践者。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他深入研究太行山區气候、水文和土壤等状况,结合实际形成独特的生态开发体系。在果树栽培实践中,他深入山区果园,因地制宜地对果树进行改良,逐渐摸索出治虫、剪枝和施肥新规律、新方法。在下乡帮扶果农过程中,他坚持从困难问题出发,把技术突破与问题攻关联结起来,使技术成果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为生产服务。正是在长期的调查研究中,李保国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解决了诸多生产难题,实现了技术创新和理论创新。更重要的是,这种技术成果应用到农村脱贫、林果生产等现实实践中,其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是巨大的、无限的。
李保国同志的一生是爱民亲民的一生。太行山区和太行人民都会铭记这位脱贫攻坚的斗士、与民同心的同志和科技兴农的导师。在经济转型、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我们更需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夙夜为公、全心为民的精神品格,牢固树立为人民、爱人民和亲人民的工作宗旨。唯有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才能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小康富裕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16)[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3]苦干实干一心为民——李保国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编[N].人民日报,2016-06-13:16.
[4]赵克志.大力弘扬李保国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造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启示[N].人民日报,2016-06-28:11.
[5]唐剑锋.从教在党 当如李保国[N].湖南日报,2016-06-15:12.
[6]闫瑞,王巍.让专家治学融于脱贫富民之路——社会各界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启示”[N].河北日报,2016-07-08:3.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