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共青团培育校园精神文化策略研究

2017-05-16李逊

现代交际 2017年6期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

李逊

摘要:高校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校园话剧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发展面临较大瓶颈。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及校园话剧的发展和现状,以广西师范大学校园话剧的发展为例,探索高校共青团如何通过借力校园话剧,推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升高校精神文化品位。

关键词:高校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话剧 高校共青团

中图分类号:D2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013-02

一、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的定义

“文化”这一概念最初源自拉丁文,其包括多种含义。现在我们更多地认为,文化是一个群体当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与意义的总和,是全体人类在生活和实践的中所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由全体校园人在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以及创造它们的全部过程。狭义的“校园文化”仅指精神文化,主要集中在思想层面上。

(二)高校精神文化

从不同角度和标准来看,可将校园文化根据学生从层次的不同大致分为小学、中学和大学校园文化。大学校园文化是以社会文化为基础,在大学这一特定的环境下,以学校的教育和活动为载体,以学校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等为内容,反映高校的校园文化特点和全体校园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对师生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产生影响的各种文化符号和关系的总和。按照表现形态的不同,我们可以把高校校园文化分为高校物质文化、高校精神文化和高校制度文化。而高校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在大学这一特定的环境中所形成的文化认同。

(三)当前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影响

高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2]当下,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繁多,但其背后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受扩招影响,我国各高校都抓紧了新、旧校区校园环境的建设与改造,然而精神文化建设却没有同步发展。大部分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忽视学校历史渊源以及研究定位,开展形式老套、内容乏味的活动;部分高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简单地理解为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无法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教育、学生培养等工作联系起来协同开展。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实现。

(四)当前高校中与话剧相关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校园话剧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校园话剧可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但校园话剧的发展面临缺乏原创剧本、社团管理混乱、缺乏专业指导、缺少经费支持等困境。未来,我们必须在鼓励原创剧本,加强社团管理,加强专业指导和政策支持方面求变图存。[3]

二、高校共青团与培育校园精神文化

(一)高校共青团的职能

高校共青团是共青团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等院校先进青年学生的群众性组织,高校共青团具有育人职能、服务职能、组织管理职能及文化建设职能;要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职能;要充分发挥代表和维护青年具体利益的职能,为青年服务。[4]

(二)高校共青团在培育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高校共青团作为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要将共青团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统一格局,追求一种合理有序、优势互补的建设模式。[5]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 高校共青团必须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必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紧密依托科技创新和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三、高校共青团借助话剧培育校园精神文化

(一)电影等多种媒体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载体

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广西师范大学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支持下,成功将排演的话剧《秋声赋》电影化。从筹备到执行历经5个月。“我校制作的话剧电影《秋声赋》公映”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也成功跻身“广西师大2015年十大新闻”之列。此外,电影动态还获得《中国教育报》《广西日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新西南剧展”也于此时成功入选广西2015年度文化精品项目,《秋声赋》喜获自治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文艺作品创作生产”项目支持。“新西南剧展”从话剧走向院线,从剧场走向影院,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朝着多载体、创新化的方向蓬勃发展。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每年坚持筹办“一剧一赛一节”,积极拍摄校园话剧、组织微视频大赛与微电影节,号召学生在创新中成长,鼓励教师自发融入学生群体共同创作优秀作品,全面调动了师生参与话剧演出和新媒体创作的热情。同时,学院大力扶持、指导学生成立“南闲映画工作室”,通过分配专业导师,提供专业设备,创设良好的创作环境等措施,鼓励学生利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发挥创新创作思维,缔造优秀的影视作品,营造“全民创作”的学院氛围,助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二)“望道剧社”的成立和发展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望道话剧社”是广西师范大学的一个校级非营利性社团,成立于2014年4月28日。它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师生课余生活,弘扬传播积极向上的话剧精神为目的。剧社的经典剧目有《秋声赋》《桃花扇》《青春禁忌游戏》《十二公民》等,先后参加中国校园戏剧节、广西校园戏剧节,斩获多项大奖,多次接受地方邀请进行校外演出,成绩突出。为响应“新西南剧展”品牌建设,望道剧社重编排演了《秋声赋》《桃花扇》等“西南剧展”时期的著名话剧作品,反响强烈。话剧《秋声赋》在中国校园戏剧节中更是斩获“最佳剧目奖”等多个奖项。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精神引领下,剧社成员敢于创新,争先创作,带动了学院师生参与文艺创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其中,《秋声赋——女性形象的分析》、《与秦淑瑾心灵碰撞的学习、演出之路》在第六届“广西校园戏剧节暨大学生戏剧奖”中荣获优秀戏剧评论奖。学院通过剧本创作这一形式鼓励学生探索文学创作,帮助青年建立文学信心,在实践中获得教育。因创作需要而进行的文史阅读,也促使青年追忆抗日峥嵘岁月,缅怀英雄先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三)对外演出、交流为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自2014年起,话剧《秋声赋》每年都到校园内外开展巡演,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成果的影响拓宽拓深,并不断补充完善自身的内涵。2014年,话剧《秋声赋》受邀参加桂林市纪念“西南剧展”七十周年专场演出,反响热烈;同时还在上海、南宁等地演出数场,场面火爆。2015年,同名话剧电影《秋声赋》先后在广西师范大学三校区、多家影院公映数十场,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反响;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合作举办“对话新西南剧展——师范大学戏剧学科发展暨高校戏剧实践研讨会”,会上,双方对校园话剧的长期合作达成共识;11月,重新排演的话剧《秋声赋》应邀在桂林理工大学上演,此次编排注入了许多新鲜血液。尽管许多参演者都是首次登台表演,但他们准确拿捏角色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剧中角色的魅力,显示了学院话剧人才辈出、生机蓬勃的发展前景。2016年,学院毕业班实习小组将话剧《桃花扇》带进实习所在学校,传播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忻城、柳州、来宾等地的文化建设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新西南剧展”从校园出发,最终又回到校园,始终将话剧排演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落到实处,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有效提升学生素养。同时,学校通过积极搭建与各校合作平台为青年学子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将学生素质培养工程落到实处,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李太行.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3(22):281.

[2] 关巍,屈宏,于泉蛟.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之思考[J].教育教学论,2012(S1).

[3] 李洋.对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天津电大学报,2011(1).

[4] 黄吉庆.论新媒体在强化高校共青团职能中的作用[J].大学教育,2013(22).

[5] 宋静.高校共青团与校园文化建设[J].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高校共青团
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性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改革创新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组织体系创新的实现路径
基于新媒体背景的艺术类特色高校共青团育人新途径探究
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问题及成因分析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以高校共青团活动为载体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
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高校共青团员意识现状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