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探析
2017-05-16何志华
何志华
[內容摘要]问题教学法是基于教材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关键词]初中物理 问题教学法应用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特点
1.学生自主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教学内容、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学生较少有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空间。,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问题教学法,教师根据课堂知识点设计相关的引导性问题,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问题开放性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既要考虑问题是否能体现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又要考虑问题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积极讨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范围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从课本向外延伸的过程,既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又是一个知识扩张和开放的过程。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1.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思考的兴趣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从日常生活的场景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和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加强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干冰是冰吗?晚会舞台上的雾气是怎么产生的?油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这些问题,将生活实际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相关知识。
初中的物理知识大多是在实际生活中能得以体现的物理现象。教师在联系生活实际设置情境时,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和生活水平差异,也要考虑优秀学生和后进学生对于知识吸收难易程度的差异。对待学生,教师要善于鼓励、充分尊重、切忌区别对待。只有形成和谐活跃的课程氛围,学生才能畅所欲言、积极提问、勤于思考,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物理教学更有实效。
2.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情境的设置,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迫切的想要知道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课堂的作用,要时刻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并及时进行点评。对于思路正确的学生应该给予鼓励;对于速录错误和在思考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应该明确指出其错误之处,有针对性的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引导其转换思考角度。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一说明,避免其在日后的习题或考试中出现类似错误。学生通过这个思考——探索——再思考的学习过程,不断优化其学习方法、学习思维,达到提高学习成绩和全面发展的目的。
教师设置情境:教室里的灯是串联电路,其中一盏灯烧坏对其他灯泡和整个线路有什么影响?在设置情境并提出问题以后,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小组进行讨论。
3.发散思维,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能力
在上述串联电路问题讨论完毕以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当教室里的各盏灯设置为并联电路时,又会有什么影响呢?在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答案以后,教师通过物理实验的形式,展示串、并联电路中任何一个电路元件对整个电路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结果向学生讲授相关的物理知识点。
在学生学习串联电路知识点后,对其进行发散深化,提出并联电路知识点,既是对后续教学内容的提前学习,又通过知识点的拓展和对比分析,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记忆和对知识的吸收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学习十分有益处。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越来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而问题教学法则是在尊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打破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以轻松、和谐、有趣的课堂模式吸引学生关注。在加强师生互动、拉近师生距离、构建有效师生关系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
四、结语
问题教学法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过去被动的知识灌输为自主的知识吸收。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过程,其思维得以拓展,学习能力得以提高。目前,越来越多的初中物理教师开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形式解决问题,并在知识巩固中进行拓展和延伸,促进其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全方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