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未来而读经典

2017-05-16杨国荣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庸孟子论语

杨国荣

在當代中学教育的发展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正日显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智、信、忠、孝、礼、义、廉、耻等做人处世的美德,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从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初,合肥市第六中学语文学科组老师在安徽省教科所杨桦老师支持与指导下,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课程规划论证、课程校本实施与课程教材出版的过程,这是一次将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一次探索性行动。

一、课程的教材编写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这套书分为上下两册,《大学》篇与《中庸》篇构成上册,为元典精读部分,共十八篇课文;《论语》篇与《孟子》篇构成下册,为主题赏读部分,共二十六篇课文。这套教材在编写上具有两个特点。

1.编写大纲独创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丛书,其编写指向明确,为中学生服务,为丰富中学课程服务,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服务。《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大学·中庸》卷采用元典全选本,完整呈现出《大学》(十三章)和《中庸》(三十三章)原本全貌,不作删节。这种全选本视野,在当今中学各类传统文化教材中是独一无二的。其意义在引导精读原著,学习者诵读涵咏,理解经义,掌握中华民族的经典语言,更透彻认识到传统文化之渊源;在这种通览式读书中,减少过度解读,修养心性,从而形成个体的判断力。由于《论语》与《孟子》部分章节,在初高中教材中皆有所选用,为此,《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论语·孟子》编写者,研读原著,研读已有教材,力避雷同,采用了专题式选本。《论语》卷编写者,抓住“仁”——这一孔子学说之本精选篇目,激发学习者从多个角度研读孔子“仁”的思想。《孟子》卷编写者,从孟子“义”“气”与论辩说理入手,“养气”中“知言”,选取文本。

2.文本体例统一

不论在精读《大学》篇《中庸》篇,还是在专题选读《论语》篇《孟子》篇中,每篇课文在体例上,是一致的。每篇课文,都是由原文、注释、译解、导学、链接和致用六部分组成。其中,“原文”、“注释”和“译解”部分,以中华书局样本为主,并参照上海古籍出版社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同类样本,对于一些理解难度大的词句,就借用中学教材的译注法来解决,学习者借之可以更流畅地理解原著。“导学”部分,是编写者对该文本核心内容或文章思路的简要概括,也是先行者的一种学习感悟和交流体会。“链接”部分,主要采用实例、寓言和事理等方式,学以致用,把学习经典与认识生活联系起来,学习者可以体味到经典的现实价值。“致用”部分,是能力性训练,设计为一系列的活动,有主题阅读,有现象讨论,有专题演讲,有事理辩论,有小论文写作等,学习者可以在活动中转化与提高听说读写思的综合能力。在经典学习中,学习者更真切地拥抱生活,热爱生命,关注世界,促使自己成长为主动开朗、独立自省、具有担当意识与能力的人,让世界因“我”而更加和谐美丽。

二、课程实施与评价

1.走班选课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课程上,我校尝试校本选修方式,由学生自主选择,参与课程学习。2013级,共有200余名学生选修了《大学》、《中庸》篇与《论语》、《孟子》篇校本课程,采用走班制的方式,统一时间开课学习。

2.教学方式

注重尝试多种学习方式。有时教师精讲,有时学生讨论,有时片段记诵,有时译文训练,有时阅读拓展,还有研读综合等学习方式,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读兴趣与独立思考的辨析能力,提升高中生的文化品味与人文素养。

3.课程评价

在课程评价方式上,试行教师与学生两项评价综合的评价方式,更多的关注学生在课程选修中的学习过程,直面经典,精读元典,探讨交流,使之逐步形成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环境的能力。

4.考核内容

包括学习课时、课堂讨论与论文撰写三部分。

5.学分认定

认定学分的意义,在于规范考核,及时反馈教学实情,切实发挥课程提升教学效能的作用。本丛书,适用于高中部的选修课程或普识类必修课程。在教材选用和教学进度上,可以依据校情、学情而定。可以单独开设,《大学》篇、《中庸》篇、《论语》与《孟子》篇,四者择一,各18课时,考核合格,认定1学分;或者合开,《大学》《中庸》篇与《论语》《孟子》篇,两项择一,共36课时,修完考核,全部合格,认定2学分。

在高中阶段引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课程,有着怎样的价值追求呢?对此,安徽省教科所杨桦老师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丛书序言中有这样的专业指导,“在中小学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教育,有利于引导青少年逐步认识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有利于培养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有利于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的文化体系,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因此,根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所编写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高中版,具有承担多高中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不仅为中华文明的崛起提供支撑,还可为新世界、新世纪构建新的人类文明作出重要贡献。为未来而读经典。”

为未来而读经典!为更好地实施《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课程,我们仍行进在探索中。

猜你喜欢

中庸孟子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中庸自明
如何读懂《论语》?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磨刀不误砍柴工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
《论语·为政第二》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