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应与课改同行

2017-05-16

山西教育·管理 2017年11期
关键词:激情课堂教学课堂

都说“反思三年成名师”,这话有点夸张但不为过,在课堂教学改革飞速发展的今天,没有任何一堂课会十全十美,没有反思的课堂称不上“高效的课堂”,没有反思的课改不会是“真正的课改”。无论课改走到哪一步,都要有不断的反思,通过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不断“反思”中成长,课改在不断“反思”中前行,唯反思与课改同行,方能使课堂实效与教育质量齐驱。

一、反思我们的观念,观念决定教育方法

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笔记记满一大本,已成为初中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虽然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容量大、花费时间少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课堂活动的全面开展,制约着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提高。

课改不能简单地被视为换一个大纲、换一套教材、调整一些课程内容或者套一些模式,而是要以人为本,对学生“乐学”的潜能大力开发。所以,“填鸭式”“满堂灌”的教法已经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建立“教是为学服务”的理念,所有的教必须服从服务于学,构建一个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行动模式。

这就要求我们真正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课堂观和教学价值观。

我们应该提倡这样的教育观: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不唯师,只唯生;不唯教,只唯学;最终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我们应该提倡这样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我。

我们应该提倡这样的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激情的点燃者,教师是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者,教师是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引导者,教师是学生破解知识难题和人生困惑的点拨者,教师是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者。总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

我们应该提倡这样的课堂观:学习必须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必须发生在学生身上,学习必须按照学生的方式进行。

二、反思我们的行为,行为决定教学效果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教师的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行为不能单纯地认为只有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等,不过这也就是教师的主要行为。

1.反思备课:如果不是用心去备课,那么除了应付检查抄写教案外,教师是否在认真地备教法、备教材、备学法、备学生,是否设计了分层训练,是否有当堂测试,课后有没有对本节课的反思,成功之处在哪里,又有哪些不足要修改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没有考虑好,那不等于是在打无准备之仗么?

2.反思上课: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进行认真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其教学效果是不是就会更好一些?

3.反思批改:我们的教师是否树立了面向学生,当面批改,当面指导的理念?我们都知道,纠错本、双色笔是高效课堂的武器,但我们的学生有几个在课堂上有纠错本和双色笔?

4.反思辅导:辅导有自习辅导和课后辅导,我们的教师把自习都上成课了,讲呀讲,只怕学生不懂、不会,结果学生消化不了,真的就不懂、不会。没有时间去思考,没有时间去练习,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习的辅导是无效的。

其实,教学活动是以学生在课堂上做事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

综观我们教师的行为,如果把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其有效性不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么。课改是什么,就是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三、反思目前的现状,改变现状使课改顺畅

目前,我校的现状存在以下几点:

1.累——老师累,学生累

老师: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熄了灯,想学生,行政事务多,培训进修多,备课累,讲课累,管理学生累,每天在疲惫中忙碌着、疲惫着、累着……

学生:早晨起来开始背,一天到晚作业累,科目多,作业多,没有时间玩,每天应付各科作业,忙着、累着、课堂上就睡着了……

2.多——讲解多,程序多

我们能看到有些教师课堂上在唱独角戏,填鸭式的“满堂灌”,讲完重点讲难点,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效果极差,还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使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提问,根本无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少——少环节,少激情

高效课堂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是“预习—展示—反馈”,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把这些环节都省略了,预习也是形式,展示板演极少,从上课到下课,平铺直叙,没有激情;注重知识的传授过程,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其实教师的激情感染着学生,教师有激情,学生就有兴趣,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激情教育是课堂教育的前奏曲,一个没有激情的学校,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没有激情的老师,是没有未来的。教师的激情会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

4.无——无生成,无反馈

有展示才有生成,有生成才有效果。可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纠错成为教师的专利,课堂上几乎无生成,讲解、做题、纠错,都没有进行分化点处理,没有知识树归纳,多数时候出现“夹生饭”,无测试、无反馈,辛辛苦苦45分钟下来,最后什么收获也没有,“45=0”也不是不可能的。

四、反思我们的课堂,生动的课堂才能有精彩的知识生成

课堂是学校的生命,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一端连接着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

课堂教学要一切从学生出发,我们做任何工作必须考虑学生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发展不发展,这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新课堂的“预习”和“展示”两个环节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与学真正进入良性循环。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可能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生动的课堂应做到以下几点:

1.精讲多练

课堂上既要重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学时,对重点、难点或疑点应力求精讲,从而使学生能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练习。而且,精讲多练有时不能截然分开,应讲中有练、练中有讲,灵活运用。

2.尊重学生

在课改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加以积极的引导、适时的点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可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轻松、愉快、合作的课堂中,学生在自主的观察、实验和讨论中学习,教师也有足够的时间融合到学生中间,主动与学生交流,共同观察、一起探讨,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能够更真实地掌握课堂中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3.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只有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动起来,积极地参与、快乐地展示、激烈地讨论。展示使学生更加自信,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有效合作

有效合作是指学生全员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学生面对面有相互的促进作用,还能培养学生个体的能力,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

总之,课改是一场行为的革命,如果我们的行为不改、思想不改,那么课改就无法进行下去。课改的主战场就是课堂,只有抓住课堂改革,才能抓住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我们必须把课堂作为教育的主战场,不能离开课堂谈改革。

心态决定我们的教育观念,观念决定我们的教育方法,但不论什么样的方法必须变成行动,才能转化成成果。“想到”和“得到”之间必须“做到”,所以行动是我们的第一法则。

学习离不开创造性思维,教学离不开反思研究。我们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有所创新。在反思中继承和吸纳传统教学中的宝贵经验,摒弃传统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东西,如“填鸭灌输、题海训练”等,通过教学反思,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认识自己,发展并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的新型人才,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就会大踏步前进,我们的学生就会得到真正的发展。

猜你喜欢

激情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