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吉《诸氏宗谱》简介

2017-05-16蔡有远安吉县档案局

浙江档案 2017年4期
关键词:世系宗谱尚书

蔡有远/安吉县档案局

鹤鹿溪村诸氏家族是安吉近现代的名门望族,近代著名书画家诸闻韵、诸乐三和“浙北诗人”诸文艺兄弟皆为诸氏后代。安吉县档案馆珍藏着一套修撰于四个不同时期的《诸氏宗谱》,这套宗谱充分反映了诸氏宗族“理学传家”的思想,详细记录了诸氏宗族自北宋末年以来世系繁衍、人口迁徙、宗谱重修等内容,是一套反映乡邦文化和极具学术研究价值的珍贵谱牒。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十朋为宗谱题字“诸氏家乘世世宝之”;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王阳明(即王守仁)与诸氏第十一世孙诸禄之过从甚密,曾为《诸氏宗谱》撰序。

《诸氏宗谱》捐赠仪式

清乾隆版《诸氏宗谱》

清光绪版《诸氏宗谱》,王十朋题“诸氏家乘世世宝之”

安吉县档案馆馆藏的《诸氏宗谱》共计四套二十四册,分别为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一册(全一册,有破损)、清光绪八年(1882)九册(全八册,其中一册为第四册印前的校对本,除封面和书首几页有破损,其他部分保存完整)、民国六年(1917)七册(全八册,缺第四册,为审核本,零星、不完整、未装订、有破损)、2012年全套七册和修编过程中的草稿。

《诸氏宗谱》撰著始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续在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嘉庆二年(1797)、清道光十八年(1838)、清光绪八年(1882)、民国六年(1917)和2012年,前后共修撰八次。

上世纪80年代,诸氏第二十三世孙诸权萌生重修宗谱之意,遂与另两位族人开展调查,并发出告族人书,将重修一事广而告之。当时有人提供信息,表明诸氏第二十三世孙诸关生存有清光绪《诸氏宗谱》全套八册。1991年12月,居住在台湾的诸氏第二十三世孙诸昌瑞返回家乡,赠给诸关生1000元人民币,收其所藏宗谱为续修所用。后因某些原因,诸昌瑞将宗谱带去台北,并一直放置家中。2002年诸昌瑞在台北逝世,其夫人王文珍有意将宗谱带回安吉,交给族人作为续修之用。此后王文珍数次回乡,就带回宗谱一事进行协调对接。安吉县委统战部得知此事后,主动与王文珍取得联系,最终王文珍作出重要决定,将宗谱捐赠给安吉县档案馆永久保存。

2009年5月19日上午,王文珍将清乾隆版、光绪版和民国版三套《诸氏宗谱》捐赠给县档案馆,时任安吉县委常委、统战部长赵德清,诸氏第二十四世孙、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诸涵及县政协、县档案局相关领导参加了捐赠仪式。这套在外漂泊的宗谱终回故里。这套宗谱中,清光绪版宗谱第一册记录序类;第二册记录传记、赞文等内容;第三册记录儒公分支世系繁衍情况;第四册记录伸公分支世系繁衍情况;第五、六册记录恂公分支世系繁衍情况;第七册记录恒公分支世系繁衍情况;第八册记录仁公、俸公、泰公、茅公和玉公五分支的世系繁衍情况。

民国版《诸氏宗谱》

《诸氏宗谱》之《记诸氏源流》云:当考姓氏书诸氏有二,皆以名氏者也。其一出自越大夫诸稽郢之后,江淛间多祖之;其一出自吴诸樊之后,淮汉间多祖之。究其原,则皆后稷之裔也。汉晋间瑯琊颇多,遂称瑯琊诸氏。若夫孝丰之有诸氏,已垂数百余年。而溯始迁以迄今,曰其源流一一可稽也。方诸氏居淮安时,有为尚书者讳尚,书之子为诸三六秀公。靖康间,以避难徙安吉之广顺乡黄荆村,安吉诸氏自此始。及建炎元年,高宗南渡有外孙吴瑾亦自淮安来,适与相遇,遂让其上山金山之麓与之同居,兼以葛藤窠与之为墓。两姓一村,故其地至今名日诸吴村。云三六公生二子,长曰德,次曰仕。德迁尚书土干,尚书土干者,即尚书公尚之墓所在也。干之外又有尚书庙。则火于吴元三、吴元三者吴同知之后。自谓诸与吴俱祖吴国,吾何岁为诸尚书庙。灯市之后一夕命宗人积薪而烬之,庙是以废。嗣后友松太守公乃置郭笑山庵,用为岁祀之举,以成先志。而邑候郭中州题其庵而志之,邑志有基址,缘诸拓山名郭留为之句,今其碑阴像祠具存。庵主岁时致祀可徵也。德生万一公,又迁于茹溪之南族类已盛,故号其曰诸家墩,自是以后又或迁于广苕或迁于梅溪或迁于鹤鹿溪或复迁于尚书土干。既庶且富,读书好礼,蔚然为邑右族。乡邦外郡遂无不知有安吉诸氏矣,至于弘治初年分设孝丰,则又称孝丰诸氏。

靖康年间,诸氏宗族始迁祖诸秀奉耄耊之年父亲诸尚,从淮安来到安吉天子湖黄金村避难。其时饱受战乱之苦的吴氏宗族也举族南迁,中道为群盗标散,幸六十公吴瑾及眷属保全。历经劫难的吴瑾一家来到安吉投奔了母舅诸秀,诸秀遂让出上山金山之麓与之同居,同时还将葛藤窠与之为墓地。诸秀育二子,名诸德和诸仕。诸德后来迁居到尚书土干。尚书土干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诸德的爷爷诸尚墓葬在那里。尚书土干之外有尚书庙,为了祭祀诸尚,诸氏后人诸友松太守又祀诸尚(尚书公公)于今孝源街道孝源村郭笑山庵(即兴福寺、郭孝祠)。

《诸氏宗谱》记载了诸氏先祖清晰的迁徙过程。宋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军攻破汴京,虏徽宗、钦宗二帝而去,北宋灭亡。诸氏始迁祖诸秀奉父诸尚于靖康初年南下避难,自淮安迁移至安吉广顺乡黄荆村(即今天子湖镇黄金村)。诸氏后人在安吉各地繁衍,鹤落溪(今安吉鹤鹿溪)诸氏乃诸氏第九世孙诸能等后裔,自明朝初期至今,已逾五百年;诸闻韵、诸乐三为诸儒后裔,是诸氏第二十二世孙。

《诸氏宗谱》尊称诸氏始迁祖为三六公,名诸秀。诸秀父亲诸尚乃北宋末年尚书。自诸秀靖康之难迁居安吉,历时近890年,至今诸氏在安吉已传至二十八世。

清乾隆版、光绪版和民国版三套《诸氏宗谱》进馆时书页已发黄变脆,有些书页已经破损。县档案馆立即采取保护措施,第一时间对家谱进行消毒,并请专家对宗谱进行整理。考虑到宗谱的珍贵性且年代久远,又有不同程度的破损,为保护好宗谱原件,县档案馆工作人员迅速完成档案数字化工作,对原件进行封存保管,并把数字化成果提供给社会利用。

自从这套家谱进馆后,经过电视台、报纸和网站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大批学者和书画爱好者慕名前来查阅利用,特别是诸权为了续修宗谱,经常来县档案馆查阅和研究宗谱。在查阅、研究馆藏宗谱和走访、调查诸氏后裔村的基础上,诸权于2012年夏天完成对《诸氏宗谱》(共7册)的续修工作,并把印刷好的《诸氏宗谱》和修编过程中的草稿一同捐赠给县档案馆进行收藏。

猜你喜欢

世系宗谱尚书
试论《高隆诸葛氏宗谱》的价值
谦虚
《尚书》中“迪”释为“由”新探
察哈尔格西《厄鲁特王统世系》译注
辽耶律休哥世系考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新见《源伯仪墓志》及中古源氏世系补考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唐贞休世系再考
《明新兴雷石庵尚书遗集》补遗
明清及民国安徽张氏宗谱版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