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联合检测IMA和F-HABP的临床意义
2017-05-16马奎爱
马奎爱
(龙州县中医医院 检验科, 广西 崇左532400)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联合检测IMA和F-HABP的临床意义
马奎爱
(龙州县中医医院 检验科, 广西 崇左532400)
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主要采用血清心肌酶谱、心电图检查并结合患者临床体征等方法进行确诊,患者主要表现为突发且持久的胸骨后剧痛、心率失常、心肌酶谱检测指标异常、急性循环功能障碍等症状,具有起病急、致死率高等特点,危害性大,只有及早的确诊并进行有效干预,才能使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并改善预后效果和降低致死率,但资料显示,约有20%的AMI患者在发病早期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因此早期的快速检测十分重要[1]。本文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6小时内)联合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HABP)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选择130例在2015年1月-2016年7月间因突发胸痛(6小时内)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病情都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2010年,中国)标准规定,其中男90例,女40例,平均年龄(58.97±8.14)岁,所有患者均排除肿瘤、严重感染、肝肾功能不全、结缔组织病等。根据患者冠脉血管病变情况分为三组,A组为单支血管病变患者,共46例,男32例,女14例,平均年龄(58.03±8.12)岁,B组为双支血管病变患者,共41例,男28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24±8.73)岁,C组为3支及以上血管病变患者,共43例,男30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72±7.60)岁。选择1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男90例,女40例,平均年龄(59.31±7.84)岁。各组人群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集各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3.0 ml,分离血清待测。仪器为东芝TBA-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缺血修饰白蛋白采用游离钴比色法测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均由四川新健康成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IMA参考范围为<78.1 U/L,H-FABP参考范围为≤6.32 ng/ml,超过参考范围上限表示结果阳性;联合检测时一个或两个指标超过参考范围上限表示结果阳性,两个指标均在参考范围表示结果阴性。
1.3 统计学处理 用Excel表收集整理检测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组间均数比较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统计学差异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各组检测IMA和H-FAB浓度水平结果分析 实验组患者血清IMA和H-FABP浓度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且两项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8364,P<0.05),同时患者血清IMA和H-FABP浓度水平随着患者冠脉血管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A组比较,bP<0.05;与B组比较,cP<0.05。
2.2 灵敏度和特异性分析 血清IMA和H-FABP灵敏度均超过85.00%,特异性均超过90.00%,联合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特异性虽有降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灵敏度和特异性分析 [n(%)]
注:与联合检测组比较,dP<0.05,eP>0.05。
3 讨论
AMI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据报道,我国90年代初AMI发病率为0.6%左右,但近年来呈现显著升高趋势,且发病年龄也在年轻化,40岁后发病率和年龄增长呈现正相关性,死亡率也高达10%左右[3]。AMI的临床诊断手段一般包括心肌酶谱、心电图、病史等,但这些手段灵敏度和特异性有限[4]。IMA是FDA认可的理想的心肌缺血标志物之一,由于其分子量小,能早于如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等一般心肌标志物进入血液,在患者心肌缺血5-10 min内迅速升高并随缺血过程持续升高,时间可达6个小时,其浓度水平与心肌缺血缺氧程度呈现正相关趋势,且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血管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等均无明显相关性,因此,IMA被普遍认为是早期辅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有效指标[5,6]。H-FABP是一种心肌细胞内的脂肪酸载体小分子物质(约15.0KD),心肌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约为骨骼肌中含量的10多倍,在人体其他如肝肾脏、小肠等器官含量很少,具有较好的心肌特异性而被认为是早期心肌缺血损伤的敏感物之一,对于AMI的早期辅助诊断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7,8]。
本文结果可见,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及各小组患者血清IMA和H-FABP浓度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且两项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8364,P<0.05),说明血清中的IMA和H-FAB在患者发病早期能同时出现明显变化,对于AMI早期辅助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同时患者血清IMA和H-FABP浓度水平随着患者冠脉血管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说明患者血清中的IMA和H-FAB浓度水平能够辅助观察患者的冠脉血管病变情况,对患者预后判断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两指标灵敏度均超过85.00%,特异性均超过90.00%,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联合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特异性虽有降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表明,IMA和H-FABP都是较好的早期辅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指标,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于患者冠脉血管病变情况监测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联合检测能够提高早期患者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1]许 茵,杨小娟,张根兴,等.肌钙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3):443.
[2]陈 昇.Cys-C、IMA水平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7):3889.
[3] 杨忠路,王辉山,刘 涛,等.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鉴别的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1):2086.
[4]毛丽萍,吴寿军,洪沐汉.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缺血修饰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4,16(10):1532.
[5]李志恒.缺血修饰清蛋白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0(19):2707.
[6]马春华,李立祥.缺血修饰白蛋白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价值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107.
[7]王 建,曹秋梅,付 研.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4):287.
[8]张文华,冯辉斌,王艳丽.H-FABP 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4(5):830.
1007-4287(2017)04-0651-03
2016-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