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镇守舟山定海总兵官考略
2017-05-16夏志刚
夏志刚
(中共舟山市委组织部,浙江 舟山 316021)
清代镇守舟山定海总兵官考略
夏志刚
(中共舟山市委组织部,浙江 舟山 316021)
清代的舟山承担着江浙闽三省抵御外侮、打击海盗的海防重任,自康熙二十三年将定海镇总兵从镇海移驻舟山后,共有近70人出任或代理定海镇总兵官,这些将领不仅与舟山的历史息息相关,已经成为浙江海洋文化的一部分,更与江苏、福建、台湾等地的海防历史关系密切。本文主要采用历史文献研究法,对清代的定海历任总兵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证,以为更进一步的相关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依据。
清代;舟山;定海总兵;海防
清代的舟山是最后向满清政权臣服的大陆属地,承担着江浙闽三省抵御外侮、打击海盗的海防重任,在平定蔡牵、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中法战争等重大事件中也担负了重要使命。清政府一直重视舟山的防务,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台湾甫一平定,就将定海镇总兵从镇海移驻舟山,至宣统二年(1910年)裁撤绿营,前后共有近70人出任或代理定海镇总兵。这些将领不仅与舟山的历史息息相关,已经成为舟山海洋文化的一部分,更与浙江、福建、台湾等地的历史关系密切。
限于历史条件,浙江、宁波和舟山的相关方志均不够完整,即便较为详备的光绪《定海厅志》(下称《厅志》)也错漏不少,不仅无法呈现定海总兵的状况,更容易成为深入研究的桎梏。笔者在查阅相关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对清代驻舟山的定海历任总兵官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一、定海总兵辖区、沿革和履职要求
(一)辖区范围
定海总兵只是简称,正称应为“镇守定海总兵官”,属于满清招募汉人组成的绿营军队长官,一般为正二品,相当于现今的中将,主要受驻在宁波的浙江水师提督节制。定海镇下辖中、左、右3营,设有游击、守备、千总、把总等官44人,兵2841人、战船42只,还兼管绍兴和镇海的防务。雍正七年(1729年),绍兴改隶黄岩镇总兵管辖,而黄岩原辖的象山协及昌石营改隶定海。
浙江省历来是我国海防的重点省区之一。浙江“上枕江淮,脉通呼吸;下襟闽粤,相依唇齿。沿海奇雄控扼,舟山险堑,天生以为瓯越屏藩,实形胜之区也”。[1]就浙江沿海而论,虽处处都是海防重地,然相较而言,舟山与玉环二岛战略地位最为重要,“定海为甬郡之首,玉环为温、台之保障,尤属浙防重地”。[2]浙江滨海六府,自北而南为嘉兴府、杭州府、绍兴府、宁波府、台州府和温州府。其中杭州府与绍兴府虽然滨海,但由于舟山群岛的遮护,海防任务较轻,不设水师驻防。虽然洋山以北的部分岛屿划归江南省管辖,但舟山群岛的大部分岛屿与海域尽由定海镇管辖,所以定海总兵的防区在军事地理上战略地位比较重要。
(二)设置沿革
清代浙江常设一提五镇,浙江提督顺治三年(1646年)即设,后曾两度增设水师提督,存在时间较短。顺治二年清廷曾临时设置杭州镇,次年即裁。四年设立定海镇,五年增设绍兴、金华二镇,次年裁汰绍兴镇,并改金华为衢州镇。顺治十三年(1656年)又将衢州镇裁汰,后五年间相继增设了温州、宁台温水师、温金衢三名总兵官。康熙元年将宁台温水师总兵官改为浙江左路水师总兵官,同时增设右路水师总兵官,浙江省形成五镇格局。康熙八年(1669年)清统治者将浙江左右两路水师总兵分别改为定海镇、黄严镇,九年增设宁海镇,裁汰宁绍台,二十三年又将定海镇移驻舟山改称舟山镇,五年后复设定海镇,形成六镇。康熙五十年(1711年) 裁汰温州镇,浙江又恢复五镇格局。
顺治年间舟山为清军与南明主要争战地,顺治九年(1652年)鲁王政权被攻灭后,满清于当年正月以甲喇章京高拱极为都督佥事管副将事镇守舟山,顺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升浙江舟山参将巴成功(又作把成功、巴臣兴)为协守舟山副将,顺治十二年十月,张名振、陈六御收复舟山,巴成功率部出降。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清宁海大将军伊尔德再攻复舟山,以“舟山不可守”为由,撤兵迁民。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移定海镇总兵驻舟山,改称舟山镇;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在舟山设定海县,改舟山镇总兵为定海镇总兵。驻守舟山的定海总兵主要指康熙二十三年后的历任“舟山总兵”、“定海总兵”。
(三)履职要求
1.视为重要岗位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八月乾隆帝在召见在任总兵谈秀时发现其“两耳重听”,难以胜任,两次给军机大臣下谕称“浙江定海镇总兵员缺紧要”、“定海为海疆最要之缺”。[3]乾隆六十年(1795年) 十月在禅位前又强调,“定海镇总兵员缺专驻海洋,甚为紧要,着于闽浙二省熟谙水师总兵内,拣选一员调补”。[4]道光十年(1830年)六月道光帝在同意陈步云补授定海总兵时,也下谕军机大臣强调,“定海镇所辖洋面辽阔,与江南交界,为渔船会集之所,督察巡防最关紧要”。[5]除特定战时情况外,清代一般把定海镇列为第二等,这可以从历次皇帝给予的兵丁日常赏用银两额度得到印证,如雍正、嘉庆、光绪年间均每年给予定海镇赏银12000两,比一等地区少3000两,比六等则多了7000两。
2.重视人地相宜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根据兵部建议同意满人德昌接任定海总兵,但当得知德昌“稍欠历练、尚须学习”后,立即要求调整巡捕营副将马瑀为定海总兵。[6]乾隆嘉庆间原任总兵谢斌年老解任后,因长期承平没有合适的调补人选,乾隆皇帝同意由缺乏水战经验的王凯补授,但嘉庆二年(1797年)就以王凯“由陆路出身”、“不惯乘舟”,不胜任定海总兵为由,将其降级到云南。[7]道光朝时第一次鸦片战争定海保卫战后,虽然已经明确由陈述祖担任定海总兵,可还是对他“向在陆路效力,于水师事务未经熟谙”不放心,要求等定海收复后“于所属总兵内酌量一员,奏明对调”。[8]清代要求总兵跨省任职,但为了定海总兵的“人地相宜”,曾多次明确“毋庸回避”,如道光十年(1835年) 六月龚镇海患病解任后,出缺即由浙江瑞安人陈步云补授,主要原因就在于陈步云曾有定海镇属守备游击参将经历,人地相宜堪胜总兵之任。
3.关注尽职表现
除了制度性的亲自接见、南巡时的召见,以及日常的奖励外,清代皇帝对定海总兵到岗后是否能胜任予以关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正月,定海总兵官吴郡赴京,康熙帝当面交代他,“舟山在海中、所以防海寇者、不可不慎也,尔系福建人,殆必知之”;讲了岗位的重要性后,又说“近闻广东武官、使兵丁貌为商人、出洋缉盗。误以商船为贼船、妄与交战者有之。此等缉盗之法、殊未善也”,“如将地方官已经给照之商船,捏称贼船,朕断不许也”,其实就是当面提醒和警告,千万不能为了邀功,而“钓鱼执法”,冒杀商船。[9]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六月总兵陈标赴京时,正是每年必须由总兵亲自执行的“会哨”期,临时代理总兵的李定国因风大无法出洋会哨,被革职发往伊犁,陈标也因为“虽经奏准陛见,并非迫不及待”的理由,受到降三级调用的处分。[10]最有代表性的可能还属周士法,鸦片战争定海二次陷落后,闽浙总督刘韵珂就因“熟谙洋政、勇干有为”推荐他,以右营游击代理了定海总兵,在没有其他合适人选的情况下由他接任总兵,但道光、咸丰两帝始终不放心,让刘韵珂、裕泰、季芝昌三任总督再三“留心察访”,“于平日操防事宜能否得力”,是否勤勉称职,“据实具奏,毋稍迁就”。逼得周士法长年带兵在海上巡防,最终成长为“谙悉水师”的将才,为专办军务钦差大臣向荣所推荐认可。
二、历任定海总兵
民国《定海县志》在《军警志》中仅分期列出历任总兵姓名,故《厅志》为所有文献中记录定海总兵的较详资料。但《厅志》参考资料主要来自康熙《定海县志》和光绪前期资料,乾隆、嘉庆两朝和光绪朝中后期缺陷明显。本次研究中,首先利用康熙《定海县志》对校雍正《浙江通志》、雍正《宁波府志》和《清实录》,对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历任总兵予以了甄别;然后通过对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各朝《清实录》的逐一检索,定位历任总兵与任职时间;最后利用相关大臣奏稿、各地乡土文献对疑难人物进行校正。经考证的历任定海(舟山)总兵官简要信息,基本做到姓名、原任职务、任命时间、离职时间、离职原因或去向明确,使前后各任的时间能形成闭环。因总兵未到任或空缺时,一般会明确护理(即代理)总兵职务,但往往难有实据,故此一般临时代理人员没有列入。现将历任定海(舟山)总兵官按期列表,主要分为康熙雍正年间11人、乾隆年间17人、嘉庆年间12人、道咸年间13人、同治光绪宣统年间14人。
(一)康熙、雍正年间
康熙年间定海总兵平均任期为4.8年,用人相对比较稳定,其中蓝理任长接近12年。直接提任4人、横向调动3人、病卒于任3人、革职1人。具体见表1。
表中11人《厅志》均有记载,具体任职时间虽只记年,但出入较少。吴英、黄大来称“舟山总兵”,自蓝理始称“定海总兵”。吴升后归宗改姓为黄升,金弘声《厅志》误为金宏声。黄大来卒期、吴郡与吴(黄)升具体交接月份不详。
表1 康熙、雍正年间定海总兵主要信息
(二)乾隆年间
排除未到任人员,乾隆年间定海总兵平均任期为3.8年,前后期人员相对调动比较频繁,中期相对稳定,其中陈鸣夏任长超过10年,罗英笏、林云、陈标均超过7年。在去向上可分为直接提任2人、横向调动4人、各种原因解任6人、降级1人、情况不明2人、未到任直接改换2人。具体见表2。
表中17人《厅志》仅记陈鸣夏、谈秀、林云3人,且陈鸣夏误记为陈名夏,谈秀失其名,至于任职时间更是错误较多。罗英笏、马瑀任内分别为“洪任辉事件”、“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当事人。
表2 乾隆年间定海总兵主要信息
(三)嘉庆年间
排除未到任人员,嘉庆年间定海总兵平均任期为2年,除李光显为5年外,普遍较短。在去向上分为直接提任4人、横向调动3人、阵亡1人、解任1人、降级2人、情况不明的未到任人员1人。具体见表3。
表中12人《厅志》遗漏岳玺、林承昌、陈琴、樊雄楚,且罗江泰在《清实录》中用名罗江太。这一时期主要战斗为平定蔡牵海上武装集团,既造就了一代名将李长庚,同时也是李长庚与罗江太阵亡的原因。嘉庆间舟山与台湾两地将领的互动也非常值得关注,李长庚、黄象新、何定江、邱良功、林承昌、李光显、陈光求等7人均曾镇守台湾。
表3 嘉庆年间定海总兵主要信息
(四)道光、咸丰年间
排除未到任人员,道光、咸丰年间定海总兵平均任职为3.6年,其中龚镇海、郑宗凯任长7年,周士法9年。直接提任1人、横向调动4人、阵亡或军中病故2人、各种原因解任3人、革职2人、未到任1人。具体见表4。
表中13人次《厅志》缺吴建勋、陈述祖,各人任职时间错漏不一,且无葛云飞两任经历。这一时期定海总兵的主要战斗是两次鸦片战争、平定“绿壳”广东海盗和参与镇压太平天国。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初四,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安徽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处州镇总兵郑国鸿率兵驻守定海,成为彪炳史册的“定海三总兵”。周士法、李德麟曾奉调驻守镇江的焦山、金山一带长江江面,成为清廷打击太平军的主要水师力量。
表4 道光、咸丰年间定海总兵
(五)同治、光绪、宣统年间
排除未到任及临时代理人员,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定海总兵平均任职为4.8年,较长的为郭定猷6年、余朝贵和喻俊明8年。喻俊明因在江苏参与镇压太平军而长期无法到任,遂由朝廷先后明确由袁君荣、倭什洪额、唐学发等3人代理,时任浙江巡抚左宗棠的《未刊奏稿》中有明确记录,故一并列入。含3任护理总兵,在离职原因方面横向调动4人,病卒于任2人、情况不明3人、另有委任或解任3人、革职1人、未到任1人。具体见表5。
《厅志》刊刻于光绪十年,故缺杨岐珍、陈永春、余朝贵、吴元恺、邱开浩等人的记录,刊刻前遗漏李逢春、熊有常,且将喻俊明错录为喻俊民。同治年间主要为征调参与镇压太平军,光绪初年则主要是参与中法战争,中法战争期间侯补知府成邦干曾率领楚军贞字营驻守舟山。与以往定海总兵作为主力参与重大战事并立功不同,清后期的定海总兵虽然仍保有一定的水师将领特色,但主要成为新崛起的左宗棠楚军的势力范围,由此也带动和促进了浙江与湖湘地区的经贸文化交流。
表5 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定海总兵
三、易错信息梳理
由于定海镇驻地经历过搬迁,或者因错误信息沿袭,长期存在误认定海总兵职务的情况,在此将各种资料误认的定海总兵大致梳理如下。
(一)镇所搬迁前定海总兵
因康熙亲自为舟山题名“定海山”,导致原定海县改名为镇海县,使得原驻镇海的定海镇总兵容易为研究者误认为驻舟山的定海总兵。清代顺治、康熙两朝浙江抗清斗争激烈,导致定海总兵的设置沿革变化较多,《浙江军事志》记载的主要变化有,顺治三年设定海镇总兵,顺治六年改称宁绍台温总兵,顺治十四年设宁台温水师总兵,康熙元年宁台温水师总兵改为浙江左路水师总兵,康熙八年改水师左路总兵为定海镇总兵。雍正《宁波府志》记载仅有张杰、常进功、朱万化、牟大寅、孙维统5人,且具体年月差错较多,现初步考证整理如下,以备对照。具体见表6。
表6 镇所搬迁前驻镇海的总兵
姓 名原任职务任职时间与职务名称去职时间去职原因于奋起陕西兴安总兵康熙五年十一月浙江水师左路总兵康熙七年调广东左路水师总兵阿尔泰湖广辰常总兵康熙七年浙江左路水师总兵康熙十一年调浙江黄岩总兵朱万化不明康熙十一年定海总兵康熙十四年十二月患病解任牟大寅福建右镇总兵康熙十五年四月康熙二十一年升松江提督,未到任;卒于镇海孙维统狭西西安城守副将康熙二十二年五月康熙二十三年患病解任,卒于镇海
上述总兵中,最值得一题的是孙维统。康熙二十二年八月施琅入台湾,郑氏政权请降之后,原张煌言余部阮继先、黄锡鹏、周云隆仍在舟山海域坚持斗争,孙维统在剿抚并用中染病。康熙二十三年五月,孙维统与巡抚赵士麟联名提交《舟山展复事宜疏》,向康熙提出建议复迁原籍舟山各岛的百姓回岛,并鼓励内地农民迁至舟山群岛垦荒屯田,提出“舟山为宁郡藩篱,亟宜展复,设兵防守,请移定海总兵于舟山,统三营驻扎镇守”的主张,直接推动了定海总兵的移驻事宜。
(二)错误信息沿袭
由于浙江水师提督驻在宁波,舟山海域的巡防辑捕又必须依赖区域协同,许多非定海总兵的人物往往会被误认;加之在定海总兵未到任或暂时无法到任时会由其他人员代理的情况,清代定海的康熙和光绪两朝方志时隔较长,从而出现一些错误信息的沿袭。除以上已经考确的人物外,根据《厅志》和民国《定海县志》所列名单,主要有28人属于误入或者无法考确,需要对此部分人员信息加以说明,以免继续谬种流传。具体见表7。
表7 考实之外《厅志》记载总兵考证
曾清远光绪朝年分无考不明,应为余朝贵任中暂时代理。姚期珍光绪朝年分无考不明,应为吴元恺任中暂时代理。徐文庆光绪朝年分无考《光绪实录》记:三十三年丁未秋七月,以畏葸酿变,革署浙江定海镇总兵宁海营参将徐文庆职。应为吴元恺任中暂时代理,因定海西乡八庄反庄书暴动被革。冯英华宣统朝年分无考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时公推为镇海县水军总长,应为绿营裁撤后浙江外海水师将领。
除以上厅志记载人员外,另有李增阶需加以辨讹。李增阶是李长庚的养子,曾将李长庚及其本人的战斗经历整理成《外海纪要》一书,后在道光元年以广东龙门协副将提任广东雷琼镇总兵官,旋即升福建陆路提督,调福建水师提督,在广东水师提督任内以疏于防范英兵入侵被关天培所代。许多资料中都有其曾迁任定海镇的表述,虽然他曾长期跟随李长庚转战东南海疆,平定嘉庆朝最大的海上武装蔡牵集团,但应当与定海总兵职务是没有关联的。
清代总兵官分为陆路和水师,全国共设总兵衙门83个,其中水陆兼辖10个,定海总兵就属于水陆兼辖,可以说定海总兵是研究清代海防体系的典型。因为舟山特殊的地理环境,在事关国家存亡、民族兴衰、满清统治的大量历史事件中,各个时期的定海总兵无法忽视。定海总兵除了履行巡防海洋、安辑民众的职责之外,曾经担负起修筑定海古城和战备工程、救护遭风飘海的东亚难民、繁荣普陀山佛教和舟山地方文教事业等使命,对于舟山的海洋文化发展传承功不可没。即使在台海统一、南海主权等问题上,不仅有大批定海总兵与台湾历史密不可分,还有康熙年间吴(黄)升曾率水师巡防南海,“自琼崖,历铜鼓,经七洲洋(即西沙群岛附近海域)、四更沙(四更沙角、海南岛西岸的海角),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11]在海洋军事文化方面也有特殊地位,雍乾年间的林君升在定海总兵任内写就的《舟师绳墨》,是我国古代唯一传世的水军教科书、训练教材,不论从教习内容还是撰写特点来看,堪称是我国古代海军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对清代定海总兵官的考证尚有待继续深入,不仅能加深对清代舟山相关历史的全面认识,为研究清代东海海防提供基础,更可为相关历史文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卫杰.浙江沿海形势论[M]//海疆史志编委会.海疆史志(第24册).北京: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复制中心,2005:311.
[2]赵尔巽等.清史稿·卷138[M].北京:中华书局,1997:1016.
[3]清朝史官.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八百四十[DB/OL].[2016-12-20]. http://www.guoxuedashi.com/a/5701m/89768r.html.
[4]清朝史官.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一千四百八十九[DB/OL]. [2016-12-20]. http://www.guoxuedashi.com/a/5701m/90417w.html.
[5]清朝史官.清实录道光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DB/OL]. [2016-12-20].http://www.guoxuedashi.com/a/5708p/92288w.html.
[6]清朝史官.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一千三百八十五[DB/OL]. [2016-12-20].http://www.guoxuedashi.com/a/5701m/90313s.html.
[7]清朝史官.清实录嘉庆朝实录卷之十六[DB/OL]. [2016-12-20].http://www.guoxuedashi.com/a/5705f/91763r.html.
[8]清朝史官.清实录道光朝实录卷之三百五十九[DB/OL]. [2016-12-20].http://www.guoxuedashi.com/a/5708p/92450g.html.
[9]清朝史官.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六[DB/OL] [2016-12-20]. http://www.guoxuedashi.com/a/5707h/77820r.html.
[10]清朝史官.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一千三百三十二[DB/OL]. [2016-12-20].http://www.guoxuedashi.com/a/5701m/90260i.html.
[11]胡德坤,韩永利.老祖宗留下的领土不容侵犯[DB/OL].[2016-07-13].http://mil.gmw.cn/2016-07/13/content_20941351.htm.
Brief Textual Research of Commanding Officers in Dinghai of Zhoushan in the Qing Dynasty
XIA Zhigang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Zhoushan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of CPC, Zhoushan 316021, China)
Zhoushan undertook the coastal defensive responsibilities for the three provinces of Jiangsu, Zhenjiang and Fujian, fighting against foreign aggression and pirates in the Qing Dynasty. Since the generals had moved from Zhenhai to Zhoushan in the 23rd year’s reign of Emperor Kang Xi, nearly 70 persons in total were either appointed or acted as commanding officers in Dinghai. These highranking military officers were not only bound up with the history of Zhoushan, but also have become a part of the marine culture in Zhenjiang. Moreover, they are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astal defensive history of Jiangsu, Fujian,Taiwan and adjacent areas. This paper is mainly to make a detailed textual research into the commanding officers in the Qing dynasty by adopting historical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so as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historical culture.
Qing dynast;Zhoushan; Dinghai commanding officers; coastal defense
K295
A
1008-8318(2017)01-0067-09
2016-11-10
夏志刚(1974-),男,浙江舟山人,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