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证交易制度提速

2017-05-16法人肖岳

法人 2017年3期
关键词:终端用户缺口证书

文 《法人》记者 肖岳

资本与法治

绿证交易制度提速

文 《法人》记者 肖岳

绿色电力证书制度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承担了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缓解政府对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压力的重任

2月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拟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核发和自愿认购。

新政的推出,在行业内外受到较大的关注。《通知》中所提到的“绿证自2017年7月1日起正式认购,认购价不高于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贴金额;自2018年起,适时启动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和绿色电力证书强制约束交易”更是被解读为本次绿证政策的两大重点内容。

长期以来,我国风电、光伏产业一直依赖补贴。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累计补贴资金缺口已达到约600亿元,若按照现行的补贴模式,到2020年补贴缺口将扩大到3000亿元以上。显然这种补贴模式难以长期维系,因此绿证的推出也将使风电、光伏发电企业实现快速地现金流回收。

国内的绿证认购与交易的相关细则的出台,使企业能更加清楚如何操作交易,培育国内终端用户对绿证的认知度。而随着有关绿证政策落地的配套措施逐步完善和政策宣传推广力度的加大,国内终端客户积极认购的意识也会得到培养,在促进新能源发电补贴资金缺口压力缓解的同时,中国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亦将大幅提高。

“绿证”开启可再生能源新征程

当雾霾现象逐渐被社会各界关注时,清洁能源被寄予了厚望。

从中国的电力现状而言,煤电还是占据主导地位,据智研咨询此前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电力行业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中的一组名为“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煤电和新能源利用水平对比”的数据显示,煤电占中国电力总装机比重的59%,风电占总装机比重的8.5%,而太阳能发电占总装机比重的2.8%。

另一方面,政府对于风、光发电的补贴压力也逐渐加大,在2016年9月12日举办的《可再生能源法》实施十周年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一位负责人曾指出:“2016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的补贴资金缺口达到550亿元,年底预计突破600亿元。”

2月3日发布的《通知》提出,试行向风电、光伏企业核发绿色电力证书和建立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的资源认购体系。《通知》中所提到的绿色电力证书又叫可再生能源证书,是指国家对发电企业每兆瓦时非水可再生能源(风电和光伏发电)上网电量颁发的具有独特标识代码的电子证书。

业内普遍认为,绿色电力证书制度的建立,将有助于减缓以往国家对于可再生能源资金补贴的压力,同时促进清洁能源在国内的高效利用。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曾鸣教授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知》的发布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

首先,长期以来实行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今后可能难以为继,也就是经常被提及的“补贴缺口”,而“缺口”的原因与补贴机制本身以及相配套的管理体系和政策不完善也有关系。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可再生能源技术、成本的变化等诸多因素,政策上也要进行调整。

其次,《通知》的发布将促进可再生能源进一步进入市场。在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根本出路还是需要市场化,只有建立可再生能源以及多种能源进入市场后的公平竞争、公平交易的机制,才能使可再生能源行业走得更远。

最后,随着近些年来节能减排观念的普及,无论是政府宣传或是政策上的推广等,都已有所成就,而《通知》鼓励购买绿色电力也使得观念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深入。

配额制是推行绿证基础

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教授看来,绿证(绿色电力证书)对缓解以往财政补贴的压力是有帮助的,但前提是强制配额,否则理论上很难推广。

《通知》中的另一个内容也成为诸多学者和专家关注的焦点,即《通知》第一点“建立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自愿认购体系”的内容中,除了明确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是完善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和创新发展机制的重大举措外,还提到“根据市场认购情况,自2018年起适时启动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和绿色电力证书强制约束交易”。

林伯强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现阶段而言,每年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资金,对企业而言是足够的,目前补贴是按照发一度电给予相应的补贴,补贴的落实上是不存在问题的,但补贴资金缺口逐步加大。

“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资金,均来自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资金来源单一,而绿证制度可以缓解可再生能源的补贴资金缺口。”林伯强强调,绿证制度想取得以上作用,必须有强制配额作为基础。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至少从2017年来看,绿证制度仍难以解决能源补贴缺口的问题。《通知》中提到“拟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自愿认购”,强调“自愿”。另外从开始试行工作的时间节点上,《通知》中也有明确,即“绿色电力证书自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开展认购工作”,因此,在2017年留出试行的时间并不多。

真正能为行业带来影响,或许要到2018年,也就是《通知》中所述“根据市场认购情况,自2018年起适时启动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和绿色电力证书强制约束交易”。因为只有与之相关的配套制度,尤其是配合强制配额制实施后,绿证制度的效果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市场培养不容忽视

如何利用绿证制度来推动国内绿电市场的活力,是在《通知》发布后另一个有待各界深思的问题。

仅就绿色电力证书制度而言,在以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为代表的欧美国家中,该制度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有些经验可供参考。以美国为例,一些行业的龙头企业也都用各自的行动支持绿电制度的执行,比如谷歌、微软、惠普等企业纷纷加入“RE100可再生能源倡议”,承诺所有用电全部通过可再生能源获得。

而从参与绿电交易的主体上来看,大多数是终端用户的认购。但显然,国内用户对于认购绿色能源的意识或积极性还不够充分,因此终端用户的培育同样也是发展绿色电力和促进绿电制度有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曾鸣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和发达国家特别是北美和欧盟相比,在终端用户的培育力度和时间上都相对较弱,当然近些年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但差距还是存在的。而在今后,培养终端用户也将是推广绿电制度的首要任务之一,尤其是对于终端用户认购绿色证书或者购买绿电的意识等,要逐步培养。

曾鸣同时强调,除了意识的培养外,仍需强制性的约束来使绿证制度能够真正按照要求落地,即强制配额。可以预见的是,在此过程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困难。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一些基础的工作目前并未开展,比如如何核定绿电交易额的基础标准,如何公平对待、区别区分不同地区不同特点进行交易额制定等。

另外,在执行过程中,一些企业可能由于绿证制度对企业自身的成本和收益会产生影响,而有所消极。相应的配套政策如何将这些问题逐步解决也是一个难点。

林伯强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便绿证制度在发达国家实行,同样也要依靠配额制,所以配额制是绿证制度的基础。

“当然,对于终端用户意识的培养也不可或缺,但仅仅凭借觉悟或意识并不能足够支持行业的发展。”林伯强最后强调。

猜你喜欢

终端用户缺口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必须堵上尾款欠薪“缺口”
堵缺口
收录证书
大学生使用nG网络情况调查及其发展分析
组播环境下IPTV快速频道切换方法
一种基于负载平衡的网络接入选择方法*
我国医学物理师缺口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