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蚕,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生活化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札记

2017-05-15安徽省桐城市吕亭中心小学吴德梅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结茧蚕宝宝养蚕

□文/安徽省桐城市吕亭中心小学 吴德梅

安徽省桐城市东关小学 魏文琴

养蚕,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生活化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札记

□文/安徽省桐城市吕亭中心小学 吴德梅

安徽省桐城市东关小学 魏文琴

我们学校位于桐城市吕亭镇,这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却有乡村的静谧和安宁。方圆数里,没有一座像样的图书馆,但学校的周边就有稻麦禾薯、花草树木,山上有飞禽走兽,河里有鱼虾菱藕。乡村学校就这样得天时地利,大自然就是一座硕大无朋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在大自然中查阅第一手资料,捕捉灵感。这不,我们学校附近还有一家闻名遐迩的双龙缫丝有限公司,每年都有大量的蚕丝出产,都有大批的家蚕养殖。我常想让这样的资源为我所用,但苦于一直找不到切入点。

2015年8月,我有幸成为了魏文琴名师工作室一员,工作室的研究方向是生活化语文学习,倡导让语文学习回归生活。我想:我们何不利用这样现成的资源,让学生自己参与养蚕,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并让他们观察养蚕全过程,记录养蚕过程中的精彩,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不就是陶行知先生毕生推行的“知行合一”的新实践吗?在一次工作室召开的研讨会上,当我将这个想法提出来时,立即引起了工作室主持人魏文琴老师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养蚕活动中来。

养蚕,是最古老的农业项目,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标志之一。但在工业化、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这项传统的农业项目,与我们大多数人已渐行渐远。我们很多大人都没有看见过养蚕,更何况这些生在新世纪的学童。现在的学生大多家庭环境优越,接受能力强,懂得的知识多,但动手能力普遍较差,要他们参与养蚕,我又有些担心。不过,凡事不预则废,预则立,针对自己的担心,我们拟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做了周密准备。从2016年初,我们花了将近两个月时间调查研究,跑养蚕场向老师傅请教,学习养蚕知识,工作室也组织成员多次讨论,逐步修改完善活动方案。

这个方案的核心是在学生活动室里开展养蚕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养蚕活动,零距离全过程地观察蚕宝宝从蚁蚕到结茧的生命周期,并把观察所得写成实验报告,将养蚕活动感受写成日记或文章,并且在活动中充分交流讨论;彼此交换实验报告和养蚕日记,分享各自的心得;最后,整合集体意见,形成总结报告,既让活动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为了便于实施,我们将这个方案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验阶段,总结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活动内容和目的要求都进行了细化,对每一步可能出现的难点问题都进行了评估,进行了预案准备,尽可能的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周全。

一、准备阶段

养蚕是一项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农业活动,需要对蚕的习性、蚕的变态发育史、蚕的食物等等非常了解,才能养好蚕。而我们的学生,包括我自己,对养蚕都十分陌生。不过,当我在班上宣布我的活动方案时,孩子们欢呼雀跃,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布置了任务,要求学生花三天时间,查阅关于养蚕的相关知识,并写成笔记,最好制作成养蚕知识卡片。

接下来几天,孩子们快乐地忙碌着。有上网查阅家蚕生活习性的,有到图书馆寻找养蚕资料的,还有直接到养蚕场参观,向养蚕技师请教的……课后,养蚕成了孩子们交流最多的话题,他们热烈地讨论从各种渠道收集到的养蚕知识。三天后,看完孩子们交上来的笔记,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们不仅文字写得灵活生动,一扫过去那种干巴巴的作文现象,而且信息收集能力也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许多事关养蚕的专业术语频繁地出现在他们的笔记里,什么变态发育、蚁蚕、眠起、蚕龄、上蔟等等,我根本没有指望他们达到这样专业的程度。有几个同学更是先行一步,他们对我的养蚕计划也进行了认真地细化准备,对养蚕的器具列出了清单,对各个环节的要领都提前关注到位,并且具备了实验报告的雏形。

我们还想顺势而为,决定好好利用学生们的热情,把学生推向前台,将这个活动演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课堂。接下来,我利用两节课时间,召开了专题班会,并邀请到养蚕场的养蚕专家唐师傅到会指导。会上,我们先观看了有关养蚕的专题片,然后,让孩子们走上讲台,当起小老师,围绕养蚕这个议题交流发言。由于准备充分,孩子们个个踊跃发言,口若悬河,就连一向不发言的同学都打开了话匣子,整个班会开得有声有色,所有难点、疑点问题都得到了充分探讨,并在专家的现场指导下找到了解决办法。根据同学们意见,班上孩子自由组合,分成了两组,独立开展养蚕活动,进行养蚕比赛,看看谁的蚕养得好,哪组的活动开展得好。

孩子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养蚕的知识,其他的准备工作自然不在话下,大家争先恐后,忙乎了几天,学校的学生活动室就变成了养蚕实验室了。刚好学校的围墙边有一排桑树,桑叶也就可以就地取材了。

这一阶段,孩子们完成了自主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完成了养蚕活动的详细活动方案的编制、细化和优化,大大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沟通能力。

二、实验阶段

3月17日,两个小组再一次仔细地检查了养蚕室,包括对养蚕所需要的温度、通风和光照等条件进行了认真记录、比对,形成了验收报告,并且,这几位参与验收的同学还签上了自己的姓名,以示郑重。两个小组都有同学准备了数码相机,都计划将活动的重要环节记录下来。

3月21日,我请养蚕场给我们每个小组送来了50只蚁蚕。所谓蚁蚕,就是刚出生的像蚂蚁一样小蚕。蚁蚕到时,孩子们都睁大眼睛观察,只是附在桑叶上一块褐色的小点儿,仔细看,才能看到它们在慢慢蠕动。看着蚁蚕,孩子们议论纷纷,有说像蚂蚁的,有说像铁砂的。小组长小心翼翼地将这两片宝贝桑叶放进了蚕室里,生怕弄丢了一只。这天,养蚕实践活动算是正式开始,孩子们都写出了精彩的观察日记,对蚁蚕的描述生动形象,写出了真情实感,我惊诧于我们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夜之间得到升华。

随后,蚕宝宝成了凝聚全班注意力的法宝。每天早晨到校,孩子们都会带来最鲜最嫩的桑叶,书包一放,就会来到蚕的身边。下课,孩子们都围绕在蚕的身边,蹲下身子看,侧着耳朵听。蚕宝宝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一片桑叶,一条蚕儿,一粒蚕沙,都折射出孩子们对蚕儿的爱。而这种爱心又化成情感饱满的文字,定格在学生们的日记里。

在孩子们的悉心呵护下,蚕宝宝一天天变肥,一天天长大。孩子们忙碌并快乐着。4月8日,这些胖宝宝食欲大减,变得晶莹剔透起来,我们知道,蚕宝宝就要“上山”结茧了。好在此时孩子们已是“老蚕农”,早为蚕准备了蚕山。接下来几天,大家轮番伺候在蚕宝宝旁边,双休日也不例外,凝神静气地观察着,见证这“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过程。只见这些可爱的胖家伙,缓慢地爬上蚕山,在草尖上摇头摆尾,吐丝结茧,直到将自己完全包裹在洁白的茧宫中……

又过了两天,蚕山上挂满了洁白的蚕茧,同学们一阵惊呼。我们又请来了养蚕场技师唐师傅,唐师傅也竖起了大拇指。经清点,第一小组结茧45个,第二小组结茧47个,第二小组获胜。唐师傅夸同学们的蚕养得非常好,两个小组的结茧率都超过了90%,蚕茧又大又饱满,即使是他们专业的养蚕场也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孩子们又是一阵欢呼,劳动的喜悦洋溢在他们脸上,活动的成功滋润着他们的心田。

实验阶段持续了23天,伴随着蚕宝宝一天天长大,我们每天都有惊喜,每天都有收获。孩子们个个参与,人人争先,展现出了良好的求知欲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一阶段,每个学生都完成了二十篇左右的观察日记。尽管日记题材集中于养蚕这一个狭窄的点上,但是孩子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关注点发力,将这件简单的事情写得五彩斑斓,栩栩如生。另外,孩子们还留下了两本观察记录,若干张照片,我们班的小画家吴锦棠还创作了一本《蚕宝宝成长记》的漫画集。

明代 仇英 《归汾图卷》

三、总结阶段

虽然春蚕结茧,我们的养蚕实验活动已结出硕果,但是,作为一项实践研究还远未结束,我们还需要认真进行深加工,总结经验和教训,巩固实践活动成果,并使实践活动具备推广价值,这才是严密的科学态度。

这个阶段,我们安排了三件事,即资料整理、实验报告和总结报告编写、畅想交流和表彰。我们同样强调学生自主完成,我自己退而从事协调、沟通和服务工作。由于孩子们全员参与了养蚕的全过程,所以这样的任务他们愉快地接受了,没有流露出一点畏难情绪。两个小组又分别忙开了,整理资料的忙于搜集整理资料,写实验报告的仔细填写实验报告,写总结报告的认真撰写总结报告,就连交流会议的组织安排都是他们自己在做。

两周以后,两个小组就提交了草稿,我们工作室的几位老师仔细审查了稿件,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反馈给孩子们。孩子们也很快就完成了修改任务,还充实了不少新内容。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们还别出心裁,更进一步,将资料汇编装订成册,并且为此设计了精美的封面,同时将照片、漫画等一起编制成了电子文档。

星期五下午,总结表彰会议在我班召开。魏文琴名师工作室几位成员赶来参会,不过,我们都作为听众坐在教室后面,而真正唱主角的是我们班这些可爱的孩子。会上,共有十七位同学上台发言,他们回顾了养蚕实践活动的精彩过程,分享了他们劳动的喜悦,畅谈了他们的感悟,赢得了我们阵阵掌声。最让人振奋的是孩子们不仅仅只拘泥于养蚕这一件事,而是通过这件事畅想未来。有孩子说,长大了要创立现代化的蚕丝企业,将养蚕这个传统产业发扬光大,让家乡成为蚕丝基地;也有孩子说,通过养蚕实践活动,认识到动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因而要努力学习,将来当一名生物学家,改造物种,培育出更多有利于人类的生物。看着孩子们信心满满的样子,我想:不久的将来,在这些可爱的孩子中间,说不定真会出现数位科学家、实业家。

最后,我们对本次实践活动的优胜者、优秀组织者、劳动能手和积极分子进行了表彰,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这次养蚕实践活动。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总结阶段主要是总结经验,固化实践结果。这一阶段我们表面上收获了两本精美的资料汇编,以及几十篇心得体会,事实上我们还收获了孩子们那种潜移默化的严谨的科学精神。

总之,这次活动是生活化语文教学理念的一次有益尝试。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生活为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厚的营养,是语文学习的不绝源泉。养蚕本是一项农事活动,我们把它搬到学校里来,就成为了我们精彩的生活化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结茧蚕宝宝养蚕
养蚕不易
蚕宝宝的魔法
养蚕记
趣味问答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蚕宝宝养成记
蚕宝宝
在养蚕中成长
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蚕宝宝”
蚕宝宝流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