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档案价值鉴定的思考

2017-05-15范红梅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档案价值鉴定思考

范红梅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4-000-02

摘 要 本文阐述档案价值鉴定标准及发展现状,论述了如何准确有效的在档案管理全过程中开展鉴定工作。

关键词 档案价值 鉴定 思考

自从德国柏林机密档案馆馆长迈斯奈尔于1901年第一个提出档案鉴定体系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有用”是档案价值的核心表现,要以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效益的观点来判定档案的价值,做好档案归档与保管利用的质量控制。一直以来,档案工作者都把档案鉴定工作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到实践都展开了广泛研讨,如何准确有效的在档案的全过程中开展鉴定工作,做到不漏掉有价值的档案、不多存一件垃圾档案,科学地保管档案,有效的提供利用,成为了档案工作者研究的又一课题。

一、拓展档案工作重点,提升档案鉴定意识

(一)认识档案价值鉴定的特征

首先,档案具有“为我”性,在档案鉴定中既关系着档案的现实价值,又对潜在价值和长远价值进行评价和判别。在对档案价值的鉴定时要着重考虑“为我用”的价值,把“为我”性放在第一。

其次,鉴定是对档案价值有意识的评价和认识,对所产生的可能性及后果有一定的预见和推断。确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社会活动之间存在着认识档案的自身价值,更深刻和全面地把握档案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和相互的作用。

再次,鉴定具有不确定性,鉴定标准具有预测性。对档案价值的鉴定,必须符合社会发展及利用者的需求,符合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标准。同时在一定的范围、时间和条件下鉴定工作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建立看的见、摸得着、实在的档案属性标准

1.档案来源标准,根据形成者的地位、作用和职能可影响甚至决定档案的价值,如:最高级别的单位与一般单位形成的文件,其价值应有所不同。本单位档案部门应保存反映公司有关主要职能及基本历史面貌的文件材料,证明单位的存在与发展,对其职能有凭证、评价的作用。文件的价值应充分体现档案形成者的重要地位,本单位形成的文件材料应当是保存的重点。在鉴定文件的价值时,重点要看它是本单位产生的,还是外单位产生的,而不能简单地认为上级的就比本级的重要。

2.档案的内容标准。在鉴定过程中,文件内容的重要性、信息的新颖性、综合性、可理解性和时效性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容标准是指强调内容的重要性和独一性。在分析文件的内容时,主要是看它的重要程度如何,是方针政策性的、重大事件的,还是一般行政事务的;是主要职能的,还是非主要职能;是反映全面和全局工作的,还是反映局部工作的;是有针对性的,还是普发性的;是有效时间内的,还是失去时效的;是典型的,还是一般的。同时还应注意基础数据、典型材料、原始数据、专题材料的价值。其中,信息的可理解性在电子文件鉴定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档案的形式特征标准。档案的形式特征通常是指档案的名称、形成的时间、载体形态和记录方式等。这些形式特征在某种情况下会对档案的价值产生一定影响。

4.相对价值标准。相对价值是指被鉴定的档案与其他档案相比较而存在的价值,在一定情况下,某些档案的保存价值可以相对提升或降低。相对价值的高低主要依据档案群体的完整程度。因此,档案鉴定不能只着眼于档案个体本身,还应综合考虑全宗的完整程度。

5.效益标准。这是一个新的具有实用性的鉴定标准。效益标准认为鉴定档案的价值应考虑保管档案的投入与利用档案产品之间的比率。效益标准的提出和接受,是档案鉴定标准日趋实用化的重要表现。

(三)运用新职能鉴定论,适应电子文件管理时代的发展

波兰档案学家卡林斯基提出了“职能鉴定论”,把档案文件分成两类:A类与B类,前者需要永久保存,后者属于一定时间内保存。到80年代,把职能鉴定因素跟来源原则密切关联起来,分析和鉴定职能、计划、活动和业务的重要性。鉴定的着眼点不是集中在单份文件上,而是集中在生成文件的政府职、任务和活动上,以解决大批量文件的鉴定问题。这一设想与电子文件的“批处理”思想不谋而合。新职能鉴定思想不仅仅适应档案馆在新利用趋势下的馆藏档案接收战略,更适应电子文件管理时代的鉴定需要。

二、建立以鉴定为重心的档案工作格局,优化档案管理

(一)树立档案馆藏精炼意识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在不断增多的管理机构的活动中,记录着各类社会活动的文件数量日益膨胀,档案人员要意识到,丰富馆藏并不等于盲目扩大收集档案的种类,不能只讲数量,不求质量。在大量产生的文件中真正作为档案永久保存的数量与比例是很小的,要使档案鉴定与档案优化直接联系在一起,通过比例鉴定法、选样保管法、文件中心加快对半现行文件的处置等措施达到档案优化的目的。

(二)树立档案收藏的成本意识

在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需考虑保管费用,这是档案价值鉴定的效益观点体现。不论是对于单位还是整个社会,在档案工作中的花费都会计入到管理成本中。如果在接收档案时,不做好前端控制,保管期限一律就长;到期档案不及时鉴定,该销毁的档案不予处理,使已无保存价值的档案继续占据库房等,就会加大管理成本,降低整体效益。

(三)加强依法治档,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以数字化为载体的文档管理已经成为主流,电子文件的海量存贮,减轻实体档案鉴定工作压力,而鉴定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又成为了一个比较新的课题。电子档案的真实性从技术上,利用数字签名、身份识别等手段来完成校验、鉴别电子档案的真实和完整性。通过对电子档案的形成、处理与利用全过程的控制,建立电子档案管理员、身份识别、权限控制的程序档案,利用系统自动捕获等功能,收集档案文件的元数据。按照电子档案的认证技术及相关标准,根据电子档案复杂的技术性,制定符合实际工作的技术标准,使电子档案的鉴定、保管和利用更趋于科学化。

三、做好档案价值鉴定,提高馆藏质量

(一)继续完善档案鉴定法规及工作标准

档案鉴定在档案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应在《档案法》等法规标准中增加档案鉴定工作的内容,将档案鉴定写进“档案机构及其职责”,在强调“禁止擅自销毁档案”的同时,对进馆档案做到“精炼”,加强有序、适时地开展档案价值鉴定和失去保存价值档案的销毁工作等。

(二)培养专家型的鉴定人员

由于档案价值主体是利用者,而档案价值判断的主体是档案工作者,是代表利用者来认识档案价值的,在进行档案价值鉴定時,应考虑不同层次在各个领域中的需求,有深度和广度的挖掘档案的价值所在,做到鉴定标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增强鉴定工作的科学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对分级管理有统一的认识,这就要求,档案人员必须具有档案鉴定工作知识,熟悉鉴定标准,对所鉴定的档案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具备多方面的知识。

(三)完善各种档案保管期限表

在档案鉴定中,档案保管期限是档案鉴定的重要标准,对鉴定工作具有指导意见,影响鉴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管期限表的制定应全面分析本单位形成档案的现实作用和历史价值,统筹考虑各类档案的管理要求及档案种类内容的变化,在细则上要更具操作性,做到用语准确,条款排列更有逻辑性。

综上所述,档案价值鉴定是档案工作的核心,它关系到企业档案的发展,应高度重视,找准差距,采取有效措施,使现代档案管理思想和档案鉴定理论在档案馆业务工作和组织变革中相互应用、融合与体现,提升管理思想、调整工作思路,开辟出全新的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 傅荣校.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透视[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

[2] 方鸣.档案干部继续教育专题讲座[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档案价值鉴定思考
论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
青铜器鉴定与修复初探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