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创空间”国内相关研究综述及展望

2017-05-15虞莘桐高若颖蒋力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14期
关键词:国内众创空间

虞莘桐 高若颖 蒋力

摘要:当前国内关于“众创空间”的研究分别在时间、文献来源、研究机构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特征。研究内容主要集中现状分析、运营模式研究、政策解读分析以及对创新创业的影响。在研究视角方面,缺少从大学生视角出发的相关研究。研究方法上,已有研究大多数使用定性研究,基于定量分析的实证研究较少。基于全国性的一般性的研究较多,基于特定地区的定向研究较少。

关键词:众创空间;综述及展望;国内

一、研究背景

2014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以“推动创新,创造价值”为主题,李克强总理在致辞中提出通过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调动全社会创业兴业的热情,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新局面。2015年1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众创空间”首次出现在中央级文件中。同年2月,国家科技部发文指出以构建众创空间为载体,有效整合资源打造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引擎。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此文件对于众创空间给出了一个官方解释:“众创空间是顺应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这类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了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自此之后,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众创空间成为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的中流砥柱。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众创空间从2015年11月的第一批136个,增长到2016年9月的839个。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各级各类众创空间数量超过4200家,并依然呈现快速增长之势。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国内相关研究的发展

自2015年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众创空间”后,关于众创空间的热议就从未消止。在CNKI数据库中,在全文分类下搜索“众创空间”,相关公开报道和文献量从2014年的119篇发展到2016年的16412篇,其中90%来自于大众媒体的报道,剩下10%的学术期刊论文大多也仅仅是提及“众创空间”这一概念,深入细致的学术研究并不多。在主题分类下搜索“众创空间”,2015年和2016年的相关文献数量分别只有1257和1259篇。进一步缩小范围,在关键词分类下搜索“众创空间”,2015年和2016年的相关文献数量分别只有47和180篇。这说明“众创空间”虽然是一个热度很高的议题,但与它相关的学术研究才刚刚开始。

从研究机构来看,除了国内新闻媒体的大量报道外,来自高校的关于众创空间的研究明显偏少。其中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和东南大学等重点高校的学者探究了众创空间发展对高校创新创业的影响。来自其它高校的相关研究则呈现较为明显的地域特色,如在研究中较为活跃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及温州大学,均来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说明“众创空间”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在高校学术界引起广泛的重视,高校教师的参与基础还比较薄弱。

(二)相关研究内容综述

1. 关于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

王德禄(2015)对众创空间的内涵、意义、目标进行了解释阐述,并对众创空间中的創业者类型、项目类型进行了分析。投中研究院(2015)总结分析了众创空间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运营模式以及典型案例。范海霞(2015)对于各地众创空间的扶持政策和推进举措进行比较分析,基于此对杭州众创空间的品牌塑造和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张乾元和周越(2016)主要从众创空间兴起的原因、典型众创空间案例分析,以及基本空间类型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在探寻影响众创空间发展的主要因素、预测未来众创空间的发展趋势。王德禄(2016)就众创空间出现的背景、内涵、政策解读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王迷迷、郝立和姜昌金(2016)在梳理众创空间基本内涵、构成要素、关键特征的基础上,从创新创业的观念、环境、平台、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王方(2016)在阐述众创空间的概念与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引入众创空间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新模式,提出高校图书馆基于众创空间服务的融合创新发展策略以及建设与之相匹配的组织结构和图书馆功能区设置。

2. 众创空间对大众创新创业的促进作用

目前的研究均表明,众创空间对于大众创新创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及推动作用。吕力(2015)指出众创空间通过创业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创新平台,改变了创业团队的联系纽带,使创业方式更加多样化,创业成本更小化,能更灵活地面对市场的需求变化。王德禄(2015)以中关村为例,对中国的众创空间进行了背景、内涵以及政策解读,点明众创空间的出现是中国创新创业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刘春晓(2015)提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创新2.0模式。“众创空间”的兴起,构建了创业创新聚集交流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了专业化、个性化的创业服务,有效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引擎。

3. 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推进作用

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我国具有数量庞大的在校大学生,在校人数达到3700万居全世界第一。众创空间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王迷迷、郝立和姜昌金(2016)在梳理众创空间基本内涵、构成要素、关键特征的基础上,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观念、环境、平台、机制等方面分析了众创空间发展对高校创新教育的影响,提出了借力众创空间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新生态的相关建议,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互融共生。张梦龙(2016)通过梳理创业教育与众创空间的相互联系,剖析当前国内高校建设众创空间的典型案例,提出众创空间是承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平台,地方高校应依据区域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创建探索具有高校特色的众创空间发展模式。李瑞军和吴松(2015) 认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采取多种措施和政策促进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众创空间”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应将推进大学生创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而高校应当结合“众创空间”建设,将创业教育融入到校内外的“众创空间”建设之中,有效拓展创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王占仁(2016)基于全国6个城市25个众创空间的实地走访调查,指出众创空间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有力补充。蒋安琦和尚超(2015)认为国内大学建立众创空间是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关键契机和重要方式,整合大学内广泛存在的创新创业基地,建立众创空间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非常重要的意义。万健(2016)以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将“众创空间”的运营模式运用于人才培养教育为例,讲述了校内基地“企业化管理”下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三、结论与展望

根据查阅国内现有文献,当前国内关于众创空间的研究分别在时间、文献来源、研究机构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特征。自众创空间这一概念被提出后,相关文献发表量急剧增加。但文献的来源大量集中于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的一般性报道,而细致深入、严肃的学术性研究占比较少。来自高校的相关学术研究不仅数量少,而且地域分布不均匀,多来自于经济较发达,众创空间起步早且营运较活躍的地区。

关于众创空间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众创空间发展现状、发展模式以及政策解读分析的研究;二是有众创空间对于创新创业的作用以及影响的研究;三是有众创空间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以及影响的研究。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这一领域,虽有一些研究文献涉及。但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还存在不足。研究视角方面,目前已有的研究都是基于学校、老师、教育中心等教育者的视角出发,研究探讨教育提供方如何利用众创空间这一平台更好的提供创新创业教育服务,而缺乏从大学生的视角出发,研究探讨大学生对于众创空间的态度、认知以及互动联系等方面的内容。研究方法上,目前的研究大多数使用定性研究,基于定量分析的实证研究较少;研究主要基于全国性的一般性的的分析研究,缺乏基于特定地区的大学生创业和众创空间互动关系的定向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德禄.众创空间知多少?[J].中关村,2015(08).

[2]投中研究院.众创空间在中国:模式与案例[J].国际融资,2015(04).

[3]范海霞.各地众创空间发展政策比较及启示[J].杭州科技,2015(05).

[4]张乾元,周越.众创空间设计探析[J].艺术探索,2016(02).

[5]王德禄.众创空间对创新创业的启示[J].新材料产业,2015(06).

[6]王迷迷,郝立,姜昌金.众创空间发展对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的影响探讨[J].研究与探讨,2016(04).

[7]王方.众创空间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融合创新发展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24).

[8]吕力,李倩,方青竹,乔辉.众创、众创空间与创业过程[J].科技创业月刊,2015 (10).

[9]王德禄.众创空间对创新创业的启示 [J].新材料产业,2015(06).

[10]刘春晓.创新2.0时代:众创空间的现状、类型和模式[J].互联网经济,2015(08).

[11]张梦龙.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实施路径探索——基于本科院校众创空间发展模式的分析[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6(18).

[12]李瑞军,吴松.众创空间”视域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5, (25).

[13]王占仁,刘海滨,李中原.众创空间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基于全国6个城市25个众创空间的实地走访调查[J].创新就业教育,2016(08).

[14]蒋安琦,尚超.关于大学建立众创空间的思考:基于创业型大学的视角[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5(04).

[15]万健.以“教学型农业众创空间”创新涉农高职校内基地管理研究[J].职教论坛,2016(20).

*本研究受2016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课题资助,项目号201611058005。

(作者单位:宁波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国内众创空间
浅析国内会计准则和香港会计准则的差异及两地准则趋同建议
国内职业高原(2002—2016)研究进展与述评
国内不动产登记制度初探
基于众创空间视角下的传统孵化器发展思考
沈阳地区众创空间发展现状分析
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国内二手市场交易模式的影响研究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