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初探
2017-05-14刘小红
刘小红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对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人们愈发明确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也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初中阶段,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意识的黄金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通过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初中历史学科为例,浅析在歷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形式,使得历史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而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就如俗话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改变当前初中历史学习的被动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和教师的课程改革、方法创新相结合,以达到高效教学的目标。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每一位初中教师应该重视的首要任务。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情况,简单谈一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方法。
一、改变教学观念是提高学生历史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俗话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完整的教学活动中,不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尽管素质教育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是仍然无法忽视教师在教学时的引导作用。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想法。
首先,在教学时教师要从“课堂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转变为“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时,减少自身的说教讲解内容,有意识地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落到实处。其次,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角色,积极主动地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由传统的课堂主导者变为现今的课堂学习引导者,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学习、探究的时间。
比如,在洋务运动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总结答案,而不要直接向学生讲解洋务运动的过程、意义和影响等内容。即: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为什么洋务运动被认为是失败的,寻找失败的原因和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而推导出洋务运动的意义。教师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主动探知,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更多的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
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保障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可见要想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学习兴趣是核心,也只有高兴学来的东西才不会轻易忘却。而科学研究也表明,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当一个人对某一项知识感到兴趣时,就会兴致饱满、沉迷于学习钻研之中,表现出强大的自我学习动力和意识。所以要想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师就必须要激发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上的兴趣和动力,以此督促学生自发自觉地学习。
1.设置开放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思维的碰撞能够使人获得新知,得到感悟和启迪;热烈的讨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要远远优于枯燥的个人学习。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思考,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还可以避免学生一个人学习时出现“神游天外”的现象,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宗旨,设置相关开放的话题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看法和理解。
如,让学生讨论“如果是自己代替左宗棠收复新疆,应该如何做;新中国成立,从哪些方面去做可以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这些问题相对来说更加灵活,比起枯燥的意义、影响更加使学生有话题可聊,这样无形中就会增加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对相关问题进行查阅、思索、讨论。
2.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枯燥的历史知识哪怕是对历史有兴趣的人也会逐渐消磨掉其学习的热情,无法坚持自主学习,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将变换自己的语言,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表情配合教学;还可以在讲到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时候,穿插一些小故事,增加历史知识的趣味性;亦可以推荐学生读一些历史相关的课外书籍,如,《袁腾飞讲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等等,
课外阅读,既丰富了知识量又增加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意识。
总之,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的方式有很多,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积极改变自身观念,学会与时俱进,进行合理的学情分析,选择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
[1]秦德淑.创新开拓,优化设计,培养初中生历史自主学习能力[J].网络导报,2012.
[2]李君.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华章,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