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如何酿造情感

2017-05-14苏强

新课程·中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苏强

摘 要: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往往是教学中的认知因素,而对情感因素则缺乏应有的重视,这种失衡的教学违背了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导致一系列的恶果出现:学生厌学、学习效率下降、身心健康受损、个性片面发展等。对此现象进行深刻反思:教学改革只囿于认知领域,而没有拓展到包括情感因素在内的广阔视野里。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情感教育呢?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酿造情感是很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情感教育;现代化教具;语文教学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但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人文性、形象性、综合性等特点,在新旧大纲强调语文人文性特点的情形下,语文的情感性因素也更凸显出来。这说明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改善和发展学生对语文知识及语文能力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持正确的态度和体验,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素质教育把人文教育放在了关键位置,人文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作为重要的目标。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唤醒学生的心灵呢?用情感是最理想的方式。而充分使用多种教具,尤其是现代化教具来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酿造情感,从而感染学生。

教具的种类繁多,既包括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也包括幻灯、投影、录像、录音等现代化教具。教师在教学时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实际的教学条件出发,可以选择其中一种,也可以同时选用。比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时,由于学生对当时历史的了解是空白的,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放一些革命烈士被残杀的部分片段,让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一个清晰的形象,然后再进行教学。这样针对性更强,学生的情感也会更加投入,当然效果会更好。再如,要理解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信条,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这也许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如果教师出示一些鲁迅先生的挂图、塑像:浓密的“一”字形胡须,浅浅的平头……一副永不服输、永不低头的形象就充分展示出来了,这也是理解鲁迅先生是爱国民主战士的基础。于是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便能准确地把握这一类文章的感情基调。有时候如果把课堂搬到大自然,教学效果也会大大地提升。例如,在教学周敦颐的《爱莲说》时,由于学生没有亲自接触过莲,对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的高洁品质体会不是很深刻。如果能够找到一片荷塘进行实物教学,让学生用心观察、体会,教师在一旁进行必要的点拨,任由学生的思绪纷飞,这时候教师再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由于亲自参与,亲身经历,学生不仅直观了解了莲的高洁品质,还会有自己更深的感悟,把这感悟书写成文字,这样的文章难道会不感人吗?但这不是教学的最后环节,还可以进行比较,作者从几个层次来写莲?突出了莲的哪些品质?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然后再让学生对比自己的作品,分析作品的优劣,扬长避短,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谓是“一举多得”。课文具体内容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写作水平也有所提高,还有情感的点滴积累,也达到了相应的目的。在这过程中,要运用关爱、呵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始终应该是肯定、鼓励、严格、严谨的。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如果教师不能用一颗宽容、慈爱的心去对待,相反总是批评、指责,学生不但不会改正错误,反而会对教师反感,进而对所学的科目失去兴趣,甚至对一切事物都失去兴趣。中学阶段的学生逆反心理特强,经常的指责、批评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严重的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古人云:“文之思也,其神远矣。”通过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音乐渲染、图画再现、角色扮演等方式,学生从情感出发,自愿地接受该课的内容,更加地崇拜、尊敬教师,达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换。有的课文让学生自己来解决最好,“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的“奴隶”,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训练是不足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教师努力的方向。例如,在講授周立波《分马》这一课时,让学生扮演文章的角色,并且说出怎样分才合理,这背后又体现了什么。带着明确的问题和自己浓郁的情感,学生的手、脑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分角色去学习课文也适合契诃夫的《变色龙》,让学生不仅扮演他们的形,更重要的是演出形后的神,即反映的社会现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体现契诃夫讽刺小说的魅力。运用多种教具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过程,在虚拟的世界中倾注真情,其实也是学生自己在倾吐真情。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翟启明.新课标语文教育论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